康斯坦丁  >>  正文
康斯坦丁:富士康现在还是“血汗工厂”吗?
康斯坦丁
2018年09月18日

任何国家的制造业都不止于营收和利润,它更关乎土地、就业、生产生活资料等国计民生问题。制造强,则中国强,说得虽然有些夸张,但大概也就是这么回事儿,于是办好制造业,实在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儿。

遗憾的是,制造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受中国舆论待见,总有记者偷偷潜入制造工厂,盲人摸象般地描述一段流水线上的人间疾苦,然后,扣上一顶“血汗工厂”的帽子,扬长而去,他们的报道或许也是基于眼睛看到的事实,却总是缺乏立体感和全面性,毕竟,同情基层、讨伐巨头更容易获得普遍的共鸣,正如抨击高房价的文字,总会获得“准购房者”的点赞支持。只是如此的舆论非常有可能产生蝴蝶效应,致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讨厌制造业,高校课程设置也不会倾向于此,制造业没有人,等于没有一切。

随着中美贸易开战,中兴芯片受制,国内电商和游戏企业股指双双下降等状况接连出现,使得社会各阶层重新思考中国经济机构,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是重要的话题之一。

现在,在战略层面提出“中国制造2025”计划,郭台铭、董明珠、张瑞敏等制造业巨头频繁发声:富士康以“工业富联”上市A股,成为市值最高科技企业,董明珠则以其“铿玫瑰”的作风,展现着制造业的绝代风华,至于,张瑞敏则依靠一部《首席执行官》电影,给予海尔品牌增添了巨大的正能量。更重要的好处在于,让年轻人更新认知,投身制造转型的大潮中。

风雨制造,谁的青春没有“血汗”?

血汗工厂,这的确是一个非常传神的词儿,散发着人间疾苦,也容易唤起读者之于基层员工的无限同情,当然,更会让贴上此标签的企业倍感压力,一些小型的企业抗不住压力:破罐破摔,轰然倒塌,比如珠江三角洲、江苏等地的制造作坊,而一些大型企业或者说立志百年的企业,则会致力于改善,主动邀请FLA(美国劳工协会)做评判,专注于改善员工的工作环境,而扭转舆论方向只不过是顺便的事儿,況且,全世界都需要富士康制造手机,格力制造空调,海尔制造洗衣机,在某种程度上,他们都没有“轰然倒地”的权力。

当一个企业比较弱小的时候,舆论往往倾向于它的优点,比如夸赞其技术尖端,反应灵活之类的;而当一个企业足够强大时,舆论又往往专注于其缺点,比如工作单调、人事关系复杂,加班太多等等,如此不甚公平的套路,再配上一些“特殊”事件,就容易给企业贴上非常大的标签,给人一种根深蒂固的印象。

过去几年,富士康和一些电子代工厂就被贴上了“血汗工厂”的大型标签,加之,台湾代工厂的管理者一直喜欢低调做事,他们并不善于同媒体搞关系,更不会找一大批水军为自己造势,但随着经营思路转变,这些企业正逐步打开大门,卧底的记者也越来越多,他们渐渐发现,所谓的血汗,只是一种“兢兢业业、辛苦工作”的状态,而这几乎是工作的基本属性而已。在电子制造业中,连同富士康、昌硕、绿点科技等巨头企业,都是赚得辛苦钱,就是那种“出货十台,赚十块钱”的状态,基本没有互联网、金融、房地产行业的“瞬间爆发”的情况。从过去一些报道看,这些企业的主流工作模式没有变化,却在一些细节上做出了很大努力,比如富士康食堂曾登上了央视《舌尖上的中国》,可以感受到管理者之于员工伙食的重视;此外,他们也开始重视同媒体的正常交流,有舆论苛责其加班太多时,他们的反应也是“我们虽然仍有缺点,但一直再努力”卧底记者的口风也日渐软化,毕竟,当他们看到整洁的园区,林立着图书馆、电影院和篮球场时,自己也是深受震撼的。

事实上,现在的舆论早不是一边倒地抨击制造业,更重要的是,富士康等大型企业始终坚持遵守法律,持续创造就业以及足额缴纳税款,在推动内陆城市出口额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笔者必须强调,没有任何一种工作不和血汗相连,只有付出自己的心血和汗水,才能换来真正的成功,制造业更是如此。从这个角度看,我们对“血汗工厂”会有一种新的认知,不止于贬义词,更是种“奋斗人生”的感觉。

转型升级,中国制造业才刚“上路”

毫无疑问,制造业中有一部分工作是单调而枯燥的,薪水相对来说也比较低,年轻人最难熬的是加夜班,流水线就好像一个永动机,每每低头看表才过了5分钟,这是事实也是舆论重点讨伐的部分,但只消稍微一思考,就会发现全世界的基层工作基本上都是充斥着单调和无聊。拿饭店的服务员来说,她们需要每天端20次的鱼香肉丝以及拎40瓶的啤酒,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公交车司机每天驾驶着同样的车辆,上班即上车,下车即上床,一条熟悉的路能走几十年,就连一些高端岗位,比如相声演员岳云鹏,登台就要唱《五环之歌》,自己唱到吐了也还要唱,这是工作需要,所以,舆论讨伐制造业单调而枯燥,就好像在讨伐“海水太咸,不能饮用”一样,这种声音唯一的好处在于,它们可能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推动力之一,当然,这也不仅限于制造业范畴。

其实,依照现代眼光看,有许多工作就不应该存在,或者说不应该用”人”来做,比如古代的黄包车夫,纤夫或者打算盘的账房先生等等,因为汽车、轮船、电脑这些科技工具已经彻底取代人工,同样地,时下一些工作注定会被机器取代,具体到制造业,未来的方向一定是留下高级的经营管理人员,而最基层的工作则由机器取而代之,比如现在的自动化机器人已经可以完成物料配送、贴标签、SMT插件等工作,而此前一些数据统计工作,也正在被二维码扫描渐渐取代,再没有人拿着本子去仓库里盘点库存了。

在可预见的未来,保安、服务员、配送小哥都有可能被“会爬楼的机器人”以及 Face ID等技术彻底取代,事实上,中国现在的制造业最重要的转型升级方向就是“高度自动化”,整个产业链的升级会消灭一些工作岗位,也会创造出更多新鲜的,体面的工作岗位,也就是说,未来低技能者连单调、枯燥、出卖血汗的工作都找不到了,而那些懂大数据、编程、高端管理的人,则会赚取更多的收入,甚至完成人生的自我实现。

总之,生命的本质之一就是工作,而工作总是要同血汗连接到一起的,如前文所述,这里的血汗可以拆解为:心血和汗水,事实没有谁的事业和职业生涯不需要付出心血和汗水,唯有摸准时代脉搏,提升实力才是最终的王道。

【责任编辑:管理员】
曾在多家IT知名企业就职,先后担任过Tecomm副总以及多家知名企业特约顾问,科幻星系工作室以及科技新发现网站创始人,多家知名媒体特约IT评论员,国内知名科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