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斯坦丁  >>  正文
康斯坦丁:富士康做芯片这事靠谱吗?
康斯坦丁
2018年09月26日

美国《华尔街日报》消息,富士康正计划在珠海建设一座新的半导体工厂,并试图通过这一举措,将自己由代工行业巨头转变为自有产品生产商,但随后立即有台湾媒体出来否认了这个说法,称富士康目前没有在珠海兴建半导体工厂的计划。资本市场总是变化莫测,顶层思路常常让人捉摸不透,正如马云早在2012年就宣布退休,现在他又想回乡村当老师,估计连大帅本人有时候也不知道接下来要做什么了。其实,富士康和他的掌门人郭台铭也有类似情况,郭总裁早在十几年前就开始寻找接班人,但前些天过生日时,又明确表示:自己会一直做下去。正因这份倔强和坚持,富士康的业务越来越丰富,现在是一个集模具、组装代工、电商和工业互联于一身的综合集团企业。

现在,外媒报道富士康要做芯片,肯定不是空穴来风,一方面,作为传统代工厂,他们天然靠近芯片,另一方面,郭台铭早就开始布局半导体产业,以增加自己的业务筹码。

此前有消息人士透露,在日本西部的夏普子公司釜山工厂,郭台铭团队已经开始进行模拟电路的设计和生产,他们也曾在两年前竞购日本芯片巨头东芝,加之,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已经成为鸿海集团未来的核心战略,将会有大幅度的芯片需求。在这个时候流出其涉足芯片领域的消息,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儿。现在,富士康和芯片在中国科技界都是“大热词汇”,牵动着GDP、税收、进出口贸易战略以及基层员工就业等等,他们两个结合,又会产生出怎样的效果,这无疑是非常令人期待的,甚至会影响到局部经济的发展。

富士康做芯片,第一目标是夯实根基?

今年是富士康成立的第三十个年头,郭台铭为此举办了大规模的庆祝活动,他在很多场合都曾表示,要把鸿海集团打造成百年企业,也因此一再推迟退休,现如今干脆取消退休计划,但要实现百年企业的目标又是非常困难的,毕竟,百年之间海枯石烂、沧海桑田,社会环境急剧变化,会给企业经营带来非常大的挑战,正因如此,那些真正的百年企业必须做到业务广泛、坚持拓展创新,更要适度地承担起社会责任,才能永远成为时代的弄潮儿。如果富士康做芯片,第一目标无疑是夯实根基,而不是单纯地想“摆脱代工业务”,事实上,媒体在很大程度上都存在认知上的误区,认为代工业务是低端的、枯燥的、利润微薄的,于是每当看到富士康有新动向时,就迫不及待地评论:郭台铭想要摆脱代工业务之类的。

依笔者看来,代工业务虽然不如设计、研发、金融类工作光鲜,也没有暴发户式的利润,但当代工水平到达极致的时候,它还是一项可以赚钱的业务,于是如你所见,鸿海集团在世界500强企业榜单上的排名连年蹿升,况且,要养活120万员工,郭台铭需要一流的客户,完善的管理体制,良好的行政关系以及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永远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事实上,他有很多商业案例足以成为MBA的经典教材。

总而言之,代工是一项永远“被世界需要”的业务,郭台铭持续扩张自己的领地,并非要急切地摆脱代工,而是要夯实业务基础罢了。

此前,郭台铭花费四年的时间锲而不舍地求购夏普,终获成功,这样鸿海集团的液晶面板业务就能更上一层楼,有此加成,面对自己最重要客户苹果时,郭台铭也多了些底气。现在,富士康可以在外框模具、液晶面板、组装生产等领域同时向苹果提供服务,大有“三兄弟结盟”共同进退之趋势,这使得苹果越来越难离开富士康。另外,郭台铭在美国投资面板生产线,努力同特朗普政府建立良好类系,也是在新维度捆住自己的生意伙伴。

  现在传言富士康想要进军“芯片业”,第一目标定肯定是夯实现有业务的基础,唯一的问题在于,苹果A系列处理器要求之高,远非一个后起之秀所能满足的,即便郭台铭决意要制造芯片,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他都不可能接到苹果的芯片订单,但郭总裁垂青的工业互联网,同样有着很大的芯片需求量,有可能会优先打造“自给自足”式的产业链,帮助其降低生产运营成本,从这个角度讲,更是为了夯实现有业务,而非摆脱代工。

人才匮乏,企业造芯片为何这么难?

因中兴芯片事件,中国社会对于芯片设计和制造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们悲伤地发现,制造芯片太难了,指甲盖大小的芯片不仅集成着大量的晶体管,更需要技术、资本和人才的有机结合,方能淬炼出”精品”。芯片巨头三星也曾经历漫漫二十载才步入正轨,李健熙的父亲直到去世,都没有看到旗下芯片业务盈利。好在,李健熙本人痴迷芯片业务,大力游说欧洲人才加盟三星,而且巧妙地借助韩国政府之力量,逐步成为全世界都绕不开的芯片业巨无霸,他们在终端领域同苹果几乎势如水火,但骄傲的苹果人依旧不得不将芯片订单交给三星,不置可否,韩国人在芯片质量、产能方面都是全球超一流水准。

现在富士康做芯片,正如四十年前的三星,郭台铭比之李健熙的优势在于,鸿海从来不怎么缺钱,几十年做代工积累了大量资本,此外,中国大陆正斥资数十亿美元培育国产半导体产业,以迫切减少对外国技术依赖,两方面的资本都是深不见底的,钱一定不是问题。如今对于中国大陆和富士康来说,做芯片更大的命门来自于大陆的芯片人才的匮乏。

首先,郭台铭年事已高,虽然下定决心不谈退休,但精力和体力都远不能同年轻时代的李健熙相比,而芯片业要的就是技术沉淀,底蕴积累,绝难有弯道超车的机会,现在郭台铭最喜欢的歌曲估计是《向天再借五百年》;其次,整个中国大陆板块都缺少优秀的芯片人才,这可能是更大的问题,利用巨大的资本和丰富的经营手段,我们可以买来最先进的设备工具,

 可以建制最高端的生产线,但如果没有批量性的技术人才,没有稳定的产业链环境,中国大陆企业或许很难达到国外芯片巨头的水平。或许,郭台铭深度参与芯片制造,会在经营管理、客户导向方面,给大陆芯片业带来良好的指导和建议,但对于技术,我们实在太需要积累学习了,这个事儿,有点像生孩子,没有十月怀胎,一定没有健康孩子。

如前文所述,受限于技术人才匮乏的状况,富士康或者中国大陆其他企业在芯片领城切不可操之过急,追求什么最尖端7m技术,那只是一个嘴头,倒不如从低端做起,从WIFI存储器而非A系列处理器做起,况且,连专家们都知道,现在性价比最高的芯片工艺是14nm,当然,笔者在情感上非常希望富士康能“造芯”成功,不仅能夯实现有业务,也能带来巨大的国家战略效益,事实上,中国太需要有科技巨头能扛起芯片的大旗了。

【责任编辑:管理员】
曾在多家IT知名企业就职,先后担任过Tecomm副总以及多家知名企业特约顾问,科幻星系工作室以及科技新发现网站创始人,多家知名媒体特约IT评论员,国内知名科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