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日,是重温,是缅怀,是铭记;是唤醒,是激励,是镜鉴。
今天(9月30日)是我国第五个“烈士纪念日”。以国之名,为先烈默哀,向历史致敬!
我是反对战争的人,有战争就会有牺牲。
到中越边境的云南麻栗坡县,见到那些因战争给边民留下触目惊心的创痕后,我更加坚定我的看法。
但有的时候,和平是需要用战争来争取和保障的。为了和平安逸稳定的生存生活环境,就不得不为了和平而战。
战争是不该把老人妇女和儿童卷进来的。1972年6月8日,被美军燃烧弹袭击后的越南女孩潘金淑挣脱被烧着的衣服,张开手臂撕心裂肺的在公路上痛苦奔跑的照片,刺痛了全世界。
越战经典照片“燃烧弹女孩”。拍下这张照片的是21岁的美联社摄影师黄幼功。
仅仅过了7年,潘金淑的国家就把战火燃到了中越边境的麻栗坡。1979年,敌军趁我自卫还击部队后撤之机,占领了我国陆地边界所有骑线点上的有利地势,包括麻栗坡县境内的老山、八里河东山、扣林山和者阴山。
麻栗坡烈士陵园占地50余亩,背靠青山,面向祖国,山势巍峨,建筑宏伟,是全国重点革命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摄影/宾语】
这些制高点被占领后,敌军越过边境到我方境内构筑工事,埋设地雷,安插竹签,并向我方开枪开炮,打死打伤我许多边境军民。1979年至1984年5年间,越军向我境内发射各种炮弹4万多发。边境群众有家不能归,有地不能种,学校不能上课,万亩橡胶园、茶园不能收割,群众纷纷撤离或躲进山洞,人民生命财产受到了巨大的损失。
为打击越军的挑衅活动,保卫祖国边境安全和维护国家尊严,中国边防部队奉中央军委命令,于1984年4月收复“三山”。
中越边境的麻栗坡县,曾经是全国人民最瞩目的地方。新中国最后一次对外之战——三山战役在中越边境的麻栗坡县打响。
收复老山战斗是一场艰难的山岳丛林战。不仅因为老山山高坡陡、森林密布、草棘丛生,而且敌军自1979年以来就在主峰上精心构筑了无数大大小小的工事,战壕、暗堡和坑道纵横、地雷密布,形成了一套进可攻、退可守的防御体系。
老山战役打得异常惨烈,前面的战士倒下,后面的战士踏着血迹继续往上冲,有的多处负伤,手脚打断炸断也不下火线,肠子打出来用手捂着继续战斗;经过雷区时,怕贻误战机,就用身体去滚炸地雷,为战友开辟道路;有的身负重伤不下火线,他们打出了军威、打出了国威、打出了曾激励我们一代人成长的艰苦奋战、无私奉献的“老山精神”。
1984年4月28日,收复老山;4月30日,收复者阴山;5月15日,收复八里河东山。
青山有幸埋忠骨。【摄影/宾语】
麻栗坡烈士陵园里,安放着960名为守卫祖国神圣疆土而壮烈牺牲的烈士的忠骨。他们来自全国19个省市、19种民族:1979年2月自卫还击牺牲的106名,1981年5月收复扣林山牺牲的有122名,1984年4月收复老山、八里河东山牺牲有713名。
烈士们牺牲时,年龄最小的16岁,最大的35岁。职务最高的是团副政委,有一部分战士入伍才3个月就牺牲在战场上。
原35207部队步兵一营三连战士王建川牺牲时年仅19岁。他在战场上写给母亲的《寄给妈妈的日记》感动了亿万国人:
当巡逻的脚步送走除夕,
妈妈,我送给你这本日记。
孩儿一年的征尘、四季的足迹,
全部忠实地记在这里。
当灶前的火光映红了日记,
妈妈啊妈妈,
日记将给你带去多少回忆。
童年的天真,
少年的顽皮,
如今化作了庄严的军礼。
放心吧妈妈,
我已经懂得了“战士”的含义,
当还击侵略者的炮声震撼大地,
妈妈,请你不要把孩儿惦记,
不付出代价怎能得到胜利?
战士的决心早已溶进枪膛里,
为了祖国不惜血染战旗!
再见吧妈妈,
孩儿即使在九泉也千声万声呼唤您!
张夕龙烈士牺牲时才20岁。【摄影/宾语】
近年来,我曾四次来到麻栗坡烈士陵园,祭奠共和国的英雄们。
每一次来到这里,每一次轻抚着烈士的陵墓,每一次看着一张张年轻的面容,每一次想到长眠于此的烈士和我差不多的年龄,我就忍不住泪流满面。
远远望去,一座座墓碑就像一个个身穿戎装整装待发的战士,在这里集合待命。【摄影/宾语】
麻栗坡烈士陵园占地50余亩,背靠青山,面向祖国,山势巍峨,建筑宏伟,是全国重点革命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
现在的面貌是1999年清明节前由解放军三总部拨款300万元,仿照南京“中山陵园”式样,在原基础上修建并经2009年维修改造而成的。
在入口处右边有一块石刻,这是云南省委原书记令狐安同志1998年元旦到老山慰问扫雷部队,途经麻栗坡烈士陵园,特意留下的一首诗(上图):
三千壮士成雄鬼,
十万旌旗奏凯回;
清明白发断肠处,
绿满春山啼子规。
沿石阶而上至山腰平地中心,是用花岗岩装饰的革命烈士纪念塔,塔高19.99米,代表1999年。塔的正面是毛泽东生前题词“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金色手写体;背面是邓小平手写体“为保卫祖国边疆英勇牺牲的烈士永垂不朽”。
纪念塔两侧是用汉白玉镶成高3.63米,宽度8.58米纪念碑各一块,右边碑上是老山、八里河东山、扣林山作战的简要介绍,左边碑上记载着烈士的英雄事迹。
纪念碑前面安葬着的都是被中央军委或原昆明军区授予“战斗英雄”光荣称号的烈士,英雄墓共有12冢,其中有被中央军委授予“战斗英雄”光荣称号的张大权、郭兴科、李海欣、傅孔良4位;其余都是有突出英勇事迹而被原昆明军区授予“战斗英雄”或“战地模范指导员”光荣称号的烈士。在墓碑上镶有英雄生前的画像,并刻有烈士生平(有的战士没有留下照片)。
远远望去,一座座墓碑就像一个个身穿戎装整装待发的战士,在这里集合待命。
这里是最容易使人懂得个人与祖国关系的地方。
烈士陵园自1979年建成后,每逢清明节、国庆节,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解放军、工人、农民、烈士家属、机关干部、学生等前来悼念烈士英灵,并留下了许多发自肺腑、催人泪下的祭文、誓词和诗抄。现在,麻栗坡烈士陵园已成为全省乃至全国进行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教育活动的重要场所。
我听说,如今仍有一些烈士亲属没有来过。
上老山主峰那天,我们的中巴车里上来一位60多岁红光满面、一脸和善的大爷。
这大爷可不得了!他就是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十大新闻人物之一的模范哨长骆科帮!
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十大新闻人物之一的模范哨长骆科帮与老山主峰的戍边战士合影。【摄影/宾语】
在人们心目当中,驻守边防要塞的一定都是解放军。其实,我们国家疆土那么大,边境线那么长,单靠部队是守不过来的。西南边境线上有许多民兵哨所,驻扎在部队防守地区和空隙地带,与部队互为犄角,形成军民联防的铜墙铁壁。
长田民兵哨所与者阴山隔沟相望。敌军抢占者阴山后,长田哨所距敌人的前沿阵地不到一千米,有时对方大声说话都能听到。就这样,骆科帮与越军一个连、四个公安屯的阵地对峙着。
骆老英雄平静地给我讲述着他的故事:
开始,越军认为:“老子打不赢解放军,难道还打不赢你那么几个民兵?”便凭借着居高临下的有利地形和手中精良的武器,经常公开地、大摇大摆地对我们哨所进行武装挑衅。可是,他们在解放军那里捞不到的东西,在我们民兵身上也没有捞到。
—天深夜,伸手不见五指,我们观察哨正警惕地注视着用周的动静。凌晨五点钟左右,突然,两颗绿色信号弹飞上天空。紧接着,越军猛烈的炮火铺天盖地向我哨所砸来。顿时,山石横飞,树折草燃。炮火急袭过后,越军以一个连的兵力分三路向我哨所扑来。敌人自以为得计,其实我们早有准备。敌人一打炮,我们就躲进了隐蔽部;敌人炮一停,我们迅速占领各自的射击位置,专等着敌人上来送死。敌人越来越逼近了,大约有五十米的距离时,我大喊一声:“打!”顿时,轻重机枪、冲锋枪、步枪一齐开火。接着,把手榴弹拼命地投向敌群,敌人死伤惨重。正面的敌人攻了几个回合打不上来,就败下去了。两翼迂回偷袭的越军看正面失利,又怕周围村寨支援的民兵堵住退路,打了一阵也丢下几具尸体,拖着伤员慌慌张张地逃回去了。
敌人并不甘心失败,他们还经常潜入我境内埋设地雷,用冲锋枪向在地里劳动的群众扫射。仅1984年,越军就向我哨所和村寨开枪打炮一百多次,打死打伤我边民五人。面对越军的侵略行径,我们边境地区的民兵和群众进行了针锋相对的反击。
有—天,我带着三个民兵到边境线巡逻,返回的时候,听到对面山上的越南鬼子大吼大叫。当时,因我们三人都是汉族,听不懂他们叫些什么。回到哨所的时候,几个苗族民兵对我们说:“越南鬼子在用苗语骂我们!”。而且还喊着我的名字辱骂。我听他们这么一说:可把我气坏了。心想,这些家伙,当年我们把大米、白面送给他们吃,好枪、好炮送给他们用,如今他们却忘恩负义,不仅抢占了我们的领土,还出口骂人。这不仅是对我个人的辱骂,而是对中国民兵的挑衅。第二天一大早,我带着两个苗族民兵,拿着狙击步枪,悄悄地摸到敌人阵地前沿潜伏下来。
等了很长一阵子,一个敌人从工事里走了出来,看看外边没什么动静,便向工事里面招了招手,里边的敌人一个接一个地走出来了,一共出来了6个。他们象往日那样,有两个趴在堑壕边,有四个蹲在堑壕坎上,又扯着嗓子吼叫起来。我端起狙击步枪,瞄准其中一个嗓门叫得最高。心想:今天我让你到阎王老爷那里去吼吧!一扣扳机“叭”的一枪,只见那个嗓门高的敌人应声栽倒在堑壕下边。其余的敌人被这突然的打击吓坏了,顾不得他们的同伙,拼命地窜逃了工事。这一打,可把敌人打乖了。从此以后,敌人再也不敢骂阵了。
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十大新闻人物之一的模范哨长骆科帮指着墙上的自己——当年的模范哨长。【摄影/宾语】
就这样,骆科帮带领长田哨所民兵,与敌军先后进行了大小4次战斗,毙敌12名,伤敌多名,摧毁敌观察所2个,暗堡1个,高重机枪各1挺,住房1幢,堑壕20多米及其他军事设施,荣立一等功、二等功、三等功各一次,被评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十大新闻人物之一。
收复“三山”时,年仅8岁的苗族儿童杨兴周记住了一句话:打走侵略者,才有好生活。
杨兴周的爸爸杨金学是小学教师。在收复者阴山的激烈炮火中,担负着运送炮弹的任务。小兴周竟然背了一枚8公斤重的炮弹,随父亲和民兵们一起,送到了高山上的炮阵地,被誉为80年代的英雄少年。背炮弹的小箩筐,如今被收展在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
在麻栗坡杨万乡政府,宾语间幸遇了英雄少年。34年过去,少年已经40多岁了。杨兴周内向,腼腆,没什么话说。他很少主动向人提起过那场战争。战争就要流血,就有牺牲,就有血腥和杀戮。这些流血,牺牲,血腥和杀戮留在8岁孩子的心灵和记忆里,太残酷了。
1984年9月10日,时任中央军委主席的邓小平发布《嘉奖令》,嘉奖参加老山、者阴山自卫还击战的全体指战员和民兵、民工同志。《嘉奖令》中说:
……在自卫还击作战中,全体参战同志战胜种种艰苦,克服重重困难,坚决执行命令听指挥,英勇顽强,前仆后继。团结一致,密切协同,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表现了崇高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广大民兵、民工踊跃支前,为保障战斗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你们创造的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将永远载入我军的光辉史册……
为了和平,有些战争是不可避免的。
南疆那场战争的硝烟已经远去。为保卫祖国流血牺牲的英烈们应该永远被铭记。(文/图 宾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