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建明  >>  正文
赵建明:着眼新时代新使命新任务创新推动社会治理实践
赵建明
2018年10月08日

党新时期根本任务就是为人民谋福祉,也是贯穿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涵,对于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关注的社会治理问题,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指明了方向,同时也给我们赋予了新的使命、新的任务。党的基层组织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要深刻领会把握这一重要思想,特别是在推动构建和谐社区、平安社区、幸福社区建设上,要贯彻“关键要实”要求,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学用一致,坚持领导带头,坚持带着工作,切实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务求在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上取得实效,在认清使命、强化担当上取得实效,在推动工作、见诸行动上取得实效,在融入岗位、为民服务上取得实效,在主动作为、创新发展取得实效。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总体上看,我国社会治理体系不断完善,社会安全稳定形势持续向好,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得到有效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不断增强。但也要清醒地看到阶层结构分化,社会矛盾和问题交织叠加,人民群众对社会事务参与意愿更加强烈,对促进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有了新期待,社会治理面临的形势环境更加复杂。随着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社会治理模式正从单向管理转向双向互动,从线下转向线上线下融合,从单纯的政府监督向更加注重社会协同治理转变。具体实践看,社会治理的理念思路、体制机制、方法手段都有比较大的变化,从以维护社会稳定为重点转向以人民中心的理念,从基层预防化解矛盾的做法转向基层社会治理模式,从群防群治转向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的社会治理机制,从人防、物防、技防为主的“三防”转向建立健全人防、物防、技防、心防“四防并举”的社会风险防控体系,从传统方式转向传统方式+智慧治理,从“小治安”转向“大平安”,一些社会治理难题困局得到有效破解。

新时代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核心要义是推陈出新、有所突破,坚持问题导向,坚持把专项治理与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结合起来,探索一条符合中国社会发展实际、更可持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之路,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其中,共建是基础,突出制度和体系建设在社会治理格局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地位;共治是关键,要求树立大社会观、大治理观,将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政治优势同政府的资源整合优势、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社会组织的群众动员优势有机结合起来,打造全民参与的开放治理体系;共享是目标,要使社会治理的成效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不断增加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具体到落实环节上,要唱响中国道路,唱响中国精神,唱响中国力量,切实发挥各级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压实压紧政府社会治理主体责任,增强公众、公共、统筹三种大局意识,完善善政惠民政策措施,扩大开放公共服务市场,规范政府购买服务行为,推动管理和服务力量下沉,建立健全多元参与社会治理的工作机制,依法组织居民开展自治,培养公民的参与意识,拓宽公众的参与渠道,规范公众的参与行为,健全以群众自治为主体,社会各方广泛参与的社区治理体系,促进社会治理方式科学化、社区服务社会化、协商民主制度化、治理手段信息化、社区文化品质化,提升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能力水平。

党的十九大立足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明确了推进社会建设的目标要求:到2035年,我国现代社会治理格局基本形成,社会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到本世纪中叶,我国社会文明将全面提升,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的生活。从现实情况看,当前经济转型面临压力,社会利益格局变动加剧,矛盾纠纷呈多发态势,法治观念和维权意识深入人心,经济社会总体形势和任务变化对政府治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要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弘扬中华传统民族优秀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不断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机制,不断提高社会治理水平,一步一步把宏伟目标变为现实。一是要创新社会治理理念。随着我国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群众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新的要求,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要在综合运用政策、法律、经济等常规手段措施加强社会治理的基础上,更多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推动社情民意在网上了解,矛盾纠纷在网上解决,正面能量在网上聚合,努力使社会治理从单向管理向双向互动、线下转线上线下融合、单纯部门监管向社会协同转变,既要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深化智能化建设,让老百姓在指尖办成事办好事,又要把“鼠标”与“脚板”结合起来,把“面对面”与“键对键”结合起来,不断提升社会治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二是要厚实精准治理文化。加强思想意识形态宣传教育,确立观念的行动先导理念,坚持思想先行,破除与时代精神不符的陈旧思想观念,着重解决重有形、轻无形的思想偏差,把抓有形的硬件建设与抓无形的软件建设统一起来,勇于冲破见物不见人的思想观念束缚,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破解社会治理“粗放化”难题,厚植创新精准社会治理理念,打造精准的社会治理文化,廓清社会治理问题,有序推进楼道党建、楼宇文化建设,诱导社会治理主体观念的变迁,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民族凝聚力,加强各家庭的交流交融,深化拓展共创共享共荣的群众性特色文化建设成果,唤醒“家国情怀”,培育“家社邻里”博爱文化,将小家融合大家,促进社区各家庭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增强居民群众的社区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荣誉感,以和谐共融的社区精神来促进社区治理的精准度和成熟度。三是要加强社区组织建设。社区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居民群众“最后一公里”,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一环,要把社区建设作为激发社会活力的重要支点,大力实施“三社联动”、“社企合作”等举措,引导社区居民、社会组织成为社区建设的有生力量,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社会治理共建共治共享的部署要求,打造“一核多元”治理格局,建强社区基层党组织,发挥好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剥离居委会行政事务,集中精力组织开展居民自治;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转移职能,落地社区开展为民服务;引导企业自觉履行社会责任,踩实“企业公民”角色,与社区共驻共建、互利双赢;增强居民自治意识和自治能力,实现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管理。

【责任编辑:管理员】
转业老兵,现从事基层治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