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耿彪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行业已经开始进行互联网改造,近两年最火的就是汽车行业,一个是滴滴这样为用户提供出行服务的平台,一种就是类似于特斯拉、FF91以及蔚来、小鹏汽车等互联网造车大军。因为现在的人们使用汽车的时间越来越多,其几乎已经成为家、公司之外最大的互联网应用场景,谁能率先占据这个入口,谁就能在之后的互联网商业竞争中获得市场优势。
可是,互联网造车一般都要经历从0到1的过程,这是最难的,贾跃亭造车拖垮了乐视,小鹏汽车花费4年时间才上线预定,可见就算有钱也不一定就能造车成功,那么,互联网造车到底有多难,难在哪?
什么样的汽车才是互联网汽车?
既然是互联网汽车,那么这辆车自然要体现出互联网的思维来,何小鹏说“判断一辆汽车是不是智能汽车,不在于其是不是汽油变成电动,核心在于这个汽车的自动驾驶、汽车的互联网是不是会升级,是不是可以变化, 是不是可以让你感觉到每个月每个季度都在变化。”因此,互联网智能汽车不仅要有传统汽车的框架,还要互联网化、智能化,出行绿色环保,符合现代人们对于日常生活的所有需求,体现的是一个理念。
如果和智能手机来比较的话,硬件上自然要有,此外还要加入互联网的娱乐化功能,这样对比之下就能看出来互联网汽车的智能化因素,他重在提升用户体验,是汽车场景内的功能化的一种处理方式。
互联网造车的限制因素
限制互联网造车最大的因素就是动力电池,一个是因为产能过剩和上游原材料的上涨带来的动力电池的成本在一直增加,一方面是动力电池的研发还处在发展阶段,续航能力最好的电池也不过四百公里,大多数还处在300公里以下。而且电池的充电时间也无法保证,试想一下,如果你开车中途动力不足,前后都没有充电的地方,怎么办?另外,随着国内补贴政策的改变,国际动力电池厂商进入国内市场,如今的国内动力电池产业面临着很大的压力。
除此之外,大家一直关注的安全问题、法律风险以及过度问题,都在进一步侵蚀互联网造车行业的积极性。如今国内知名的互联网造车企业通过几年的融资投资超过了百亿,仍然还没有能实现量产,在这种前提之下,那些想要入局的人自然也要掂量一下自己有没有这么大的实力去做。
互联网智能汽车的美好前景
当然,笔者对于该行业未来的前景还是很看好的,首先谈到的就是资源问题,现在的汽车还在烧汽油,使用电动力的话不仅消费价格大大降低,还能降低开车风险,如果使用互联网智能汽车的用户比例更高的话,很有可能在降低交通拥堵、事故发生概率、环境污染上提供更好的选择,对于乘车人和社会来说都是一件好事。
此外,要满足电动力汽车就需要建造足够多的大功率的充电站,这样一来也能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在当前市场化的大环境下,就业率也在逐渐降低,能适当的缓解社会压力的行为自然也是值得提倡的。
笔者认为在今后的发展中,互联网智能汽车已经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哪家企业能坚持下来并能创新产品,哪家企业就能获得较大的市场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