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彦鹏  >>  正文
金庸的媒体人生
吴彦鹏
2018年10月31日

1

2018年10月30日,当代著名武侠小说作家、新闻学家、企业家、政治评论家金庸先生在香港去世,享年94岁。当记者,做翻译,写时评,办报纸…金庸先生的一生可以说与媒体有着不解之缘。有人说,金庸先生是武侠小说写得最好的媒体人。

金庸原名查良镛,1924年生于浙江省海宁市。1944年考入重庆中央政治大学外交系。

1946年11月,查良镛进入位于杭州的《东南日报》报社,当时他的岗位是外勤记者。然而,他每天的主要工作是负责收听国际新闻广播,包括美国之音(VOA)、英国广播公司(BBC),并将广播内容编译新闻稿。

1947年,查良镛辞职来到《半月刊》做兼职编辑,同时他还在上海《大公报》做着记者工作。有一次,查良镛在《大公报》上发表了一篇社论,标题是《议会中的议员有一半是流氓》。议会大怒,要求报纸对标题进行更正。报纸当场表示愿意更正,第二天社论的标题被“修改”为《议会中的议员有一半不是流氓!》。

1950年,查良镛到了香港,由于对朝鲜战争报道的分歧,和一些大公报的报人共同创办了《新晚报》,查良镛担任副刊部编辑。

1955年2月8日,《书剑恩仇录》在《新晚报》的“天方夜谭”版开始连载,署名“金庸”。

2

1959年,查良镛自立门户,亲自办报。当年5月20日,《明报》正式创刊。在发刊词中,查良镛表明了《明报》的立场:维护“公平与善良”。

《明报》创办初期,条件艰苦。 金庸曾表示,“当时写武侠小说,纯粹是为了赚钱,是为了让报纸活下去。”

1981年7月18日,邓小平以中共中央副主席的身份会见了香港《明报》社长金庸。

1988年《明报》日销量已是11万份,1989年跃升到18万份,被当时的外国人评为香港的《泰晤士报》。除了《明报》、《明报月刊》、《明报周刊》外,明报机构尚有一份《明报晚报》,明报集团也相应成立。金庸还成立了明报出版社与明窗出版社,后来金大侠的儿子也在出版社出任领导岗位。

1989年,《明报》三十周年之际,金庸宣布卸任《明报》社长职务。

1991年1月23日注册成立“明报企业有限公司”,当年3月22日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整体上市。那一日,金庸好高兴;那一日,金庸的梦想实现了;那一日,是《明报》的大日子;那一日,是金大侠人生的辉煌。明报集团1990年度的盈利高达七千万元,到1991年度接近一亿元。

1992年,查良镛出售了他的毕生心血《明报》集团,从此退出了媒体生涯。

 

【责任编辑:管理员】
媒体人,科普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