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可谓弹指一挥间,但在新中国的发展历程中确是一场复兴崛起的巨变,中国共产党领导近14亿人民创造了让世界瞩目的奇迹。40年间,不同类型的产业园区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和平台,犹如华夏大地上一面面改革开放、砥砺前行的旗帜,引领和印证着一个新时代的飞越。
立体开放,形成全方位产业园区格局
1978年末,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犹如改革开放交响乐的序曲,奏响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恢宏浩荡的发展乐章。
40年的历史不仅是中国人民丢掉落后帽子的编年记录,更凝聚着中国走向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辉煌。中国的产业园区建设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走出了一条学习、探索、创新、完善的轨迹,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低层次简单加工出口向高层次产业集群、由单一的工业产业到现代都市的发展演变。
作为40年改革开放的亲历者,每个人都不会忘记那些重要的时刻。1979年7月,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突然有了“出口特区”的新奇称号,1980年5月,这一称号又改称“经济特区”,其中的厦门经济特区仅有2.5平方公里,而8年后,中国经济特区的新成员海南省的总面积达到3.54万平方公里。
1984年4月,中国政府决定扩大开放沿海的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十四个港口城市,并相继建立了第一批几十平方公里不等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从此,经济开发区成为中国众多开放城市发展的“标配”。
1988年,国家批复建立北京中关村第一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之后,源于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计划——火炬计划,旨在推动中国科技产业进步与腾飞的高科技产业园区在全国大中城市遍地开花。
上海浦东新区。
1990年6月,中国第一保税区——上海外高桥保税区宣布成立。1992年以来,国务院又陆续批准设立沿海和其他开放城市的保税区,这种享有“免证、免税、保税”政策,实行“境内关外”运作的经济区,比开发区有更高的对外开放程度和更优惠的政策。截止目前全国已经拥有55家综合保税区和14个保税港区。至今年8月已经累计开行10000列的中欧班列,多数出发自各大城市的保税区或保税港区。目前,被誉为“钢铁驼队”的中欧班列已基本形成了国内65条线,48个国内城市开行,到达欧洲14个国家的40余个城市。
中欧班列第10000列开行 。
令西方惊叹的“深圳速度”让中国“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开放有了信心和底气。 1992年10月,国务院批复设立了上海浦东新区,面积扩展到了1200多平方公里,其辐射的不仅是一个城市而是整个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1994年3月设立天津滨海新区。2017年4月,国家宣布成立河北雄安新区,开启了开发新模式的千年大计。截至目前,全国这种跨越上千平方公里的国家级新区总数共有19个。这些新区肩负着改革开放发展的重大历史使命和区域经济腾飞龙头的责任,借以打造区域经济增长极,推动区域城市群产业结构升级。
上海自贸区。
2013年9月27日,国务院批复成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 之后相继设立了天津、广东、福建、辽宁、浙江、河南、湖北、重庆、四川、陕西、海南等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实验区是中国政府全力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重大战略,其意义堪比上世纪80年代“深圳特区”和90年代的“浦东开发”,将成为中国成为最具有国际竞争力商业环境的“试验田”。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和深化,形成了包括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出口加工区、综合保税区、保税港区、自由贸易实验区等不同类型、不同特色的产业园区。这些园区从沿海地区向沿江、沿边和内陆省会城市、区域中心城市拓展,成为中国最具特色和国际竞争力的经济版图。这些产业园区作为沿海开放战略、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等几大战略目标的重要支撑点,为中国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据今年3月推出的《中国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显示,目前,全国开发区数量增至2543家,其中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有219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56家,其他类型开发区177家,各类省级开发区1991家。
激发活力,成为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
深圳城市图片。
开放的中国在改革和前行中需要超前的勇气丢掉那些封闭僵化的“枷锁”,产业园区从经济特区模式探索试验起步,进而开发区热在全国悄然兴起,各种开发区成为改革开放的探路者和拓荒者,引进海外资金和先进技术,学习发达国家发展经济的成功经验,独资、合资企业伴随着产业园区的兴起而蜂拥而入。政策红利、市场红利、劳工成本红利、经济互补红利同时集中叠加显现,使产业园区成为中国经济的强大引擎,爆发出巨大的吸引力和经济活力。40年间,中国的产业园区成为全球最大的“建设工地”,更成为全球产业资本争相进入的宝地,当年那些多数建立在沿海滩涂之上的开发区如今已经成为世界500强企业林立的工业新城,成为最具有经济活力、最适宜创业和居住的城市中心。
如今,中国的产业园区聚集着全球最完整的产业链条。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中国是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包括39个大类、191个中类、525个小类,到2014年中国就有221种产品产量据世界第一,而这些产品80%来自各种开发区。2017年中国生产汽车2888万辆、手机19亿部、彩电1.7亿台、冰箱8670.3万台、工业机器人13.1万台。这些数据显现出中国作为全球第一制造业大国的巨大能量。
一批产业园区龙头,财富堪称富可敌国。深圳经济特区可以称为世界城市发展史上的奇迹,经济总量从1980年的2.7亿元到去年底接近2.2万亿元,增长超过8000倍。一个30几年前经济总量只有香港千分之二的滩涂小镇,而今已经壮大成为可以比肩香港的国际大都市。
上海浦东新区,经过26年的发展,不仅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而且成为“世界城市”的缩影,其经济总量从1990年的60亿元跃升到2017年的9651亿元,增长了近160倍,年均增长15.1%。如今,上海已经演化成可以与纽约、伦敦、东京和巴黎争高下的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
北京的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从“电子一条街”起步,经过20多年的建设发展,已经形成了移动互联网和新一代移动通信、卫星应用、生物和健康、节能环保、轨道交通等六大优势高科技产业集群,聚集高新技术企业2万多家。2017年,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实现总收入53025.8亿元,是1999年的50.5倍。
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2017年财税总收入达1013亿元,经济效益列全国开发区之首。
2017年中国经济开发区考评前列排名。
今年5月,商务部公布的“2017国家级经开区综评结果”显示,国家级高新区的产业基础不断壮大,创新体系日趋完善,区域辐射能力越来越强。2017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1万亿元,同比增长9.9%,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11%,实现进出口总额5.6万亿元,同比增长17.5%,实现财政收入1.8万亿元,同比增长15.9%。这些开发区的劳动生产率已达44.6万元/人,远高于同期全国劳动生产率9.5万元/人的水平。
40年来,国家高新区得到超常规发展,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道路。来自国家科学技术部的数据显示,2017年156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区GDP总量9.52万亿元,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1.5%。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已经拥有4.6万家高新技术企业,占全国总量的39.4%。目前,国家高新区还聚集了全国50%的孵化器,共设立境外研发机构和创新中心994家。
毫无疑问。这些园区的高速成长,正驱动中国产业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快速迈进,包括大飞机、深海钻井平台、深海潜水器、高端军工装备、高端数控机床、核电装备等一大批大国重器正成为中国科技产业进入世界先进行列的新高地。
筑巢引凤,成为海外投资热点
中国自贸区示意图。
据中国开发区协会会长师荣耀介绍,开发区成为中国吸引外资最重要的平台。截至今年10月,实有注册的外商投资企业超过58.5万家。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报告显示,1983年,中国实际利用外资仅有22.6亿美元,而2017年,中国是全球第二大外资流入国,实际使用外资1363亿美元,规模是1983年的60倍。40年来,我国累计使用外商直接投资超过2万亿美元,年均增长12.8%,自1993年起利用外资规模一直稳居发展中国家首位。
上海的各类产业园区成为跨国公司投资最密集的地区,截至2018年9月底,累计引进跨国公司地区总部653家,其中亚太区总部79家,投资性公司358家,研发中心438家,上海成为中国内地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数量最多的城市。
中国的广东、江苏、山东三个经济大省的开发区成为世界500企业投资最多的省份。其中,超过300家世界500强投资广东,仅在广州市就设立921个产业项目。有388家世界500强巨头在江苏省投资的项目近千个,而有213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山东省投资设立了723家企业。
来自商务部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9545家,同比增长89.3%;实际使用外资7011.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3%。
任重道远,发展须上新台阶
站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新起点上,中国产业园区开始了战略转型升级的全面发力,新战略、新布局、新举措将驱使产业园区将向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之路转变。去年,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指出,必须进一步发挥开发区作为改革开放排头兵的作用,形成新的集聚效应和增长动力,引领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来自国家商务部的消息说,按照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目标,到2035年,中国将在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培育一批世界级的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力争在2022年前形成100个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培育10个双千亿的示范园区。目前已经有四个国家级经开区分别形成了汽车、石化、电子信息和智能制造四个产业集群,已经达到了万亿级的规模。
未来5到10年,国家级产业园区将在量子通信、5G通信、人工智能、高速动车机组、C919大型客机、深海海洋装备、生物医药、太阳能发电、核电装备、大型运输机等近百个高科技和高端装备领域实现跨越式突破,并形成更多千亿及至万亿产业集群。
随着中国产业园区在体制创新、运营模式创新、开放创新和产业创新,将以更快的步伐向国际化、现代化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