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彦鹏  >>  正文
吴彦鹏:在现实中遇见未来
吴彦鹏
2019年01月09日

在刚刚过去的2018年,是大事件应接不暇的一年,这甚至让我们忽略了对科幻文学200周年的纪念。在1818年,年仅20岁的玛丽•雪莱女士创作了世界上第一部科幻小说《弗兰肯斯坦》,也就是我们熟知的《科学怪人》。此时,作为工业革命的标志,史蒂芬森的“旅行者号”蒸汽火车刚刚冒着浓烟驶上铁轨。

也正是从那时起,我们人类开始了这样一种生活,不知不觉间,我们把对于世界的寄托,逐渐从祖先或宗教,转移到对未来的憧憬。我们开始像对待神话故事一样痴迷于对未来的幻想,相信社会的进步,会让我们的未来更加美好。

而未来本身又是由无数现在拼接而成,我们对未来的浪漫理想,从来离不开现实的土壤。就比如:凡尔纳所处的时代,决定了他的科幻作品更像是工业革命的教科书;阿西莫夫和刘慈欣都钟爱史诗般的传统宇航科幻故事;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必然催生黑客帝国这样的电影。

而今天,未来本身已经成为一种科学或一个学科,就像历史学和考古学一样。我们可以用科学精神研究和讨论未来。甚至有摩尔定律这样,已经被验证成功的科学实践。

2019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这场运动的导火索燃自一战,而思想基础是新文化。在一战之前,世界上大多数地区还处在文化隔离的古代社会,最终战争彻底摧毁了奥斯曼、奥匈、沙俄等传统帝国,再加上先走一步的大清国,东西方一下子被卷入到全球化和民族国家的构建浪潮之中。中国人,不仅过上了阳历年,也在那时候迎来了马克思主义,开始了用实践去验证“理想社会”的征程。

文明是什么?有人说文明产生的标志是文字的出现、城市的出现、国家制度的出现。而从更大的尺度看,文明就是一种秩序的建构。宇宙中充满了导致混乱的熵,而正是对有序的逆商资源的利用成就了生命的奇迹。纵观几千年人类文明史,每一项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成就,无不是对自然规律的认知和利用,文字、城市、国家,无不是秩序的体现。

今天的全球化,绝不不仅仅是贸易的全球化,如此互通的信息流必然催生全球性的技术,全球性的文化,全球性的价值观,这是人类新秩序建构的现实场景。我们甚至不得不去质疑“文明的冲突”是不是一个伪命题?利益的冲突似乎才是最真实的。

在2019年的新年贺词中,习主席再次谈到“我们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继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正是超越狭隘的民族国家视角,树立人类整体观,构建世界文明新秩序的积极作为。

美好的未来离不开理性思辨!

以上是我参加《预见未来,2019影响力高峰论坛》的开场发言,希望以此抛砖引玉,恭迎各领域大师,让我们在倾听中享受醍醐灌顶。

1

 

【责任编辑:管理员】
媒体人,科普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