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黎萍  >>  正文
段黎萍:他们,为何能获得800万大奖?
段黎萍
2019年01月10日

2019年1月8日上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热烈的掌声中,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首先向获得201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哈尔滨工业大学刘永坦院士和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钱七虎院士颁发奖章、证书,同他们热情握手表示祝贺,并请他们到主席台就座。每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中,分量最重的就是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从2000年设立至今,共有31位科学家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这些最高奖的获得者,既有我们熟悉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创始人王选、在青蒿素发现上做出科学贡献的屠呦呦,但更多的是默默躬耕于科研一线的老科学家,他们的名字不为公众所熟知。同样,致力于中国新体制雷达事业发展的刘永坦院士和我国现代防护工程理论的奠基人、防护工程学科的创立者钱七虎院士也一直远离公众视野和媒体报道。

研究一下刘院士和钱院士的履历,可以发现他们的成长经历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两人分别出生在1936年和1937年的江苏南京和昆山,彼时正逢日寇侵华,从小就身处内忧外患的乱世,随家人颠沛流离十余载。解放后,他们又于1953年和1954年分别以优异成绩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和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离开美丽的江南水乡,来到北方冰城,开始了漫漫求学之路。而后,两位院士都有海外经历,时间略有不同。钱院士于1960就被公派到前苏联留学,1965年学成回国。刘院士出国时间略晚,直到1979年6月,刘永坦被派往英国进修,师从著名雷达技术专家谢尔曼,1981年回国。两人埋头研究的领域,一个是新体制雷达,为中国筑起了“海防长城”,一个是深地下防护工程,为国家铸就坚不可摧的“地下钢铁长城”,都是保护国家安全之重器。除了科学家的身份之外,两人还是工作在一线的大学老师,在长达近六十年的教书育人生涯中为新中国的国家安全培养了无数人才。

从这两位令人尊敬的资深院士身上,我们可以发现,他们这一代杰出科学家的一些共性的成长规律。少年时就因国难而树立了强烈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决心。青年时期都主动将自己的学业与国家发展的大战略结合为一体,选择国家最需要的艰苦行业为自己的专业,为此奋斗终身。此外,两位院士都有良好的国际视野,注重外语学习,一个是在大学毕业即被公派留苏,一个是在改革开放的第二年就去英国进修。跟随海外名师的学习经历为提升他们的学术水平起到了关键作用,为他们今后的事业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两位院士从事的都是大工程类的项目,需要大量的人才团队的合作才能完成,两位院士重视团队的建设,并将教书育人做为自己的重要工作,六十年来,桃李满天下。

正如刘院士的获奖感言“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是一种无上的光荣,这份殊荣不仅仅属于我个人,更属于我们的团队,属于这个伟大时代所有爱国奉献的知识分子。”

 

【责任编辑:管理员】
研究员,清华化工系博士。曾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从事信息分析研究和国际合作工作,以及在中国驻瑞典使馆科技处任一秘。现从事国际科技政策的研究工作,并担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民信息计划中国联络点联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