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斯坦丁  >>  正文
康斯坦丁:为什么工资上涨了却还是存不到钱?
康斯坦丁
2019年01月13日

浙江卫视跨年演讲会上有一个讨论话题:自己的钱,究竟是花出去的线,还是省下来的钱。一位大咖认为花出去的钱才是自己的,金钱本身没有价值,而由金钱换回来的物品、服务以及体验有价值,更何况,对于投资者来讲,只有把钱花出去,才有机会挣到更多的钱;而一位参加会议的嘉宾则认为演讲大咖接触的人群,基本都是精英阶层,他们赚钱多靠投资,不会为基本的衣食住行发愁,能用金钱搞定生活中的重大变故,所以,这类人更倾向于追求人生体验和自我实现,相比之下,95%以上的普通人要考虑日常开销,要储蓄应对潜在的重大变故,“追求体验”的层次和欲望都要远低于精英阶层,对普通人来说,省下来的钱是自己的,尴尬的是,依照如今的消费水平,越来越多的人很难省下钱来。

社会中有一些不靠谱的年轻人,整天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对于储蓄缺乏最基本的规划,这些人存不到钱也在情理之中,但现在的问题在于,一些靠谱的人也没有办法存到钱,工资尚未发放,他们就早已花光:衣食住行、社交、育儿、车贷、房贷,一大堆的账单让普通老百姓不堪重负,以至于,经常陷入焦虑,更不敢轻易辞职,因此衍生出大量经典的职场格言:主管不能骂90后的年轻人,他们一冲动会立刻辞职;对于中年人,主管可以狠狠地骂,因为他们绝对不敢辞职,而中年人也有职场信条:骂我可以,但不要扣我工资。

吸血式消费,金钱都去哪里儿了?

随着社会的发展,普通老百姓的工资也都连年上涨,最低工资标准一直往上走,上海广深企业里的工资经常要从四位数开始计算,即便是在廊坊、石家庄这样的三四线城市,也很难找到三千以下的工资,我们不能否认工资一直上涨,但令人尴尬的是,工资的增长速度远远追不上房价、药价和育儿消费的上涨,这是压在老百姓头上的“新三座大山”:

首先,房子是所有人的刚需,北京、深圳的房价动辄高达每平米十万元,普通人又怎么能买得起如此住房呢,纵然是倾家荡产,找七大姑、八大姨勉强凑足首付,也要背负二十年到三十年的贷款,相比之下,石家庄等三四线城市房价,前几年一直温和,但仅仅一到两轮的炒房,就从7000元上涨到15000元以上;雄安新区以及周边的县城,因一道政令,房价翻了几倍,只能通过冻结交易来控制。笔者认为,房子已然成为管理者调节社会财富的工具,金钱由房子这个通道,流到管理者、房产商和拆迁户手中。普通人要想避免被房子套牢,成为接盘侠,务必要思虑周详,最大原则:不要在北上广深买房,这些城市已经拥挤不堪,且相关功能已经向成都、西安迁徙,现在购买只是彻头彻尾的接盘侠,此外,不要奢望靠炒房赚钱,天价的房子往往是“有价无市”,根本卖不出去,前不久大面积的断供潮,已经让大量贷款炒房的人血本无归,况且,炒房本身就是一件“丧尽天良”的事儿。

其次,医疗费用也是中国百姓的吸血鬼,有人调侃:一旦进了医院,钱就不再是钱,而是纸,住院期间,最令人讨厌的就是那些“催缴费”的小喇叭,非常地密集勤快。平心而论,国家已经在很多方面给予补助,农民都可以享受新农合医保等等,但总得来说,百姓看病依旧不便宜,特别是在涉及高端仪器和进口药的时候,更会让老百姓一贫如洗,电影《我不是药神》之所以会引发热议,正在于它真地戳中老百姓的痛点:进口正版药4万元,印度仿制品500元,这大概不是杜撰的故事,而是血淋淋的事实。现在,中国“以药养医”的贻害无穷,医生再没有心思去修炼技能,他们只需要和药品供应商搞好关系,和院长、主任搞好关系就能赚到足够的钱,又何必耐着性子去翻看厚厚的医学书籍呢?于是,老百姓总会觉得药品实在太贵,又会在不知不觉中成为“新天价药”的小白鼠。

还有就是子女教育。相关数据显示,普通父母养大一个孩子,总成本大概是200万元,这仅仅是把孩子顺利地养到18岁,没有算高端消费,如果非要兴冲冲地把孩子送出国,成本估计会更高。现在,中国父母养育孩子,已经到了“魔怔”的程度,从未系统性思考育儿的本质,最可悲的就是99%的父母都望子成龙,希望儿女成为社会精英,于是,从小开始报培训班:琴棋书画、英语、跆拳道、弹钢琴等等,也懒得思考或者没有能力思考孩子究竟适合什么,他们又该怎样地生活,最终如大家所见,99%的孩子都没有办法成为精英,反倒是“中国式巨婴”越来越多,穷人家的富二代越来越多,父母本来都熬到可以“退休”的年纪,却依然要支付儿女的“抚养费”,甚至要牺牲掉自己的养老钱。

房子、医疗、育儿是中国老百姓的“新三座大山”,三个吸血鬼,我们需要系统性思考,如何降低这三个领域的消费,或者说,提升消费和体验的性价比,总之,把这三个项目的消费思考清楚之后,财务状况就会轻松许多,从而不用在“茶米油盐”上计较太多。

关注核心,个人亦需战略性省钱

 既然已经清楚核心的消费领域,我们就需要重点思考相关的消费,事实上,思考购房、医疗、育儿的消费,比之每天算计超市打折、菜市场比价或者支付宝抢红包等等,要有用得多,但悲剧的是,有太多的人是相反的,他们会计较超市方便面的价格,精挑细选之后省下5块钱,但却对于买房这件事儿上,相当随意,不仅常年错过最佳购房时机,还乐于听取房地产小姐的忽悠,随随便便多花个三、五万,毫无感觉,医疗、育儿领域也大抵有类似情况,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虽节制日常柴米油盐的消费,却存不下钱。

如前文所述,普通百姓要远离“炒房”的漩涡,这是一件丧尽天良的事儿,我们大概需要一套或者两套房子,够自己居住即可。现在,有些人名下有很多房产,动辄自诩身价上千万,但却不能将之转化成现金流,尤其是在经济困难时期,高额的售价让很多房子“有价无市”,此外,有些人在装修过程中,也常常遭遇无底洞式地投入,毕竟,中国现在的建材市场非常不透明,有非常大的水分猫腻,这就是为什么“装修一定要找熟人,而找熟人也一定会被坑”,常常有人抱怨:总觉得人生仅这一次装修,咬牙投入150万,却没有装出高端效果,事实上,千万不要被“人生仅有一次”之类的推销语迷惑,比如婚宴、婚纱照、养一个儿子等等,正是“人生仅有一次的事儿”吸干了我们的钱包。

关于医疗费用,最核心的建议是保持锻炼身体的习惯,不要去医院,那里基本上等于坟墓而已。首先要坚定思想:生病是一种罪过,不生病是一种责任,把身体养好了,就是最佳的省钱方式,而这个方式包括日常的生活习惯,包括戒烟少酒、禁忌暴饮暴食、找一种运动的爱好,不要让身材走样等等,同时,调整心态,努力寻找工作和生活的平衡点,当这些最基本的事情做好之后,医疗的花费也就自然而然地降低了。育儿方面,更是有太多的学问,笔者认为,大家要认清“育儿”的本质以及社会环境,承认自己儿女的天赋不足以使其成长为1%的精英,与其花费大价钱,给孩子一个“不堪重负”的人生,倒不如好好地帮孩子寻找自己的“天才力量”,让他们成为一个“有责任感、会生活、阳光又健康”的普通人。相信有了这些思考,把钱留在自己的口袋里,就是顺理成章的事儿了。

【责任编辑:管理员】
曾在多家IT知名企业就职,先后担任过Tecomm副总以及多家知名企业特约顾问,科幻星系工作室以及科技新发现网站创始人,多家知名媒体特约IT评论员,国内知名科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