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驰  >>  正文
马驰:纽约9·11纪念馆游览随笔
马驰
2019年03月28日

9.11纪念馆在纽约市曼哈顿岛下城的金融区,是世贸中心旧址上建立的一座纪念馆,它代替曾经的纽约地标建筑,成为这座城市新的必游景点之一。十几年后,我依然记当年得在电视上看到被恐怖分子胁持的飞机撞上双子大楼,爆炸升腾起橘红色大火球,绝望的人从百层高楼纵身跳下,还有大楼像玩具积木似轰然倒塌那种让人目瞪口呆的震撼。

在原先的废墟上,纽约人建起了两个黑色的方形大水池,水流分别从四周涌向中央的一个洞口。遇难者的名字镌刻在水池边的黑色石块上,有些死难者是孕妇,名字就写上"xx和她未出生的孩子",有的名字上放着鲜花,可能是来悼念的家人寄托哀思。两个水池一南一北,代表双子大搂,中间是纪念馆。

三月底的纽约依然感觉不到春天的气息,气温还很低,但纪念馆门口还是排起了长队,许多游客慕名而来。耐着性子等了半个钟头,随人流进入馆内,安检之严格,堪比机场。

馆内的展厅都位于地下。一进去便看到两根铁红色三叉乾模样的高大钢柱,似一对巨人,迎接访客的到来,原来它们是世贸大厦底部的支撑部分,是这座大楼的标志性结构。从楼梯下去便是正厅,墙壁整体采用黑色的装饰,气氛凝重肃穆。一面墙上大大的写着2001年9月11日几个字,底下是对事件的介绍,一张美国地图上标出了当年被劫持的飞机飞行的线路,以及撞击发生的时间。旁边几个投影展板上,是当时人们目睹袭击时脸上惊恐而难以置信的表情。

再往前走,树立着一块略显斑驳的标示牌,它曾经就站在世贸中心前,向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们骄傲地介绍这座属于纽约的建筑奇观: 耗资十数亿美元,凝聚了上万名工人的汗水,超过三百米高,在曼哈顿这个摩天大楼的露天博物馆中依然鹤立鸡群。如今,它还在这里,供游人凭吊当年的建筑奇观。

顺着展示牌的方向看过去,是一面巨大的钢筋混凝土墙体,据介绍说是当年为了防止哈德逊河水渗入地基,影响大楼安全,建设的地下防水设施,就位于其中一栋大楼的正下方。

继续延坡道下行,陆续看到倒塌的大楼"幸存"的残骸: 一小段外墙的步行梯,当年曾成为许多人的救命逃生通道,有一块金属残骸是双子塔中一栋楼上天线塔的一部分。

另一个展厅中详细地介绍了袭击发生的前前后后,亲历者的陈述、新闻媒体的报道、各种视频图像文字资料。更多的是实物展品,有救援人员用过的装备、大楼管理员的钥匙、袭击发生时大楼旁自行车架上锁着的几辆车,甚至还有路人在躲避大楼倒塌时四处飞溅的碎片时用的背包。这些平凡的物件凝固了时间,让你感到那些逝去的或是幸存的人并不只是在新闻中存在过,而是活生生的个体,与我们没有两样。

在这样的纪念馆参观,心情难免有点沉重,就在这时,一名身着苏格兰花呢裙的风笛演奏者迈着阔步走到展厅中央,随后风笛那极有穿透力,有如天籁一般的悠扬乐声便回荡在整个大厅,引得展馆内的人纷纷驻足聆听,凝重的氛围一下冲淡了不少。乐手卯足了劲吹奏了三支曲子,又迈着矫健的步子沿着来时的路回去了,前后不过几分钟。

从9·11纪念馆出来,最大的感触是,人类可以凭借巧夺天工的技术力量完成伟大的工程奇迹,却无法消除内心的偏见仇恨,以至同类相残,实在是一种奇怪的物种。

【责任编辑:许聃】
中国日报网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