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宇晟  >>  正文
许宇晟:路徽,与“复兴号” 一同奔驰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 ——哈尔滨铁路博物馆随笔之十一
许宇晟
2019年04月15日

人民的钢轨/铁路路徽/荒原行进/光荣属于奔走的劳动者

路徽悬在北中国的空中/设计者透露天机/草稿褶皱蜿蜒/灵感如羽翼翕动

小米/黄灿灿/八百斤/供养父母妻儿/喂大革命的小米/奖励路徽设计者

路徽包围铁路人/袖口、衣扣、帽子/满洲里以里的中东路/万里山河漫延的大铁路

小米闪耀/金币何在?/小米流畅如沙/短暂的存在/如灵感/如人生

小米与路徽/口粮与旗帜/庞大的火车/穿过沉睡的山洞

——选自拙作诗集《火车奔向雪国》之《路徽的出处》

中国铁路的LOGO——路徽,在我们这些铁路子弟出身的人心里着实是印象深刻。小时候,父辈们穿的铁路制服、帽子、饭盒,甚至满是黑渍的工作服,大家称为“油包”上都有铁路路徽标志,小至纽扣、帽徽,大到火车车头、建筑物上都有它的图案。

灵感的火花闪现,成就了哈尔滨铁路博物馆外的詹天佑广场。广场规划面积2800平方米,整体布局呈新时期铁路路徽的造型,突显铁路行业特征。

哈尔滨铁路博物馆詹天佑广场航拍图

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平津战役胜利的号角已经吹响,新中国即将迎来曙光。此时,铁道部和铁路总公司的前身,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铁道部正式成立,简称军委铁道部。

铁路部门除了有名字,还急需有个LOGO,从中东铁路到民国铁路,路徽都以不同的形象展现世人。当年6月,军委铁道部决定向社会各界广泛征集路徽式样,应征者众,于是将3200个应征作品加以编号,成立了路徽图式审查委员会,在大院里举办了一次展览会。中央和北平市委的领导,一些著名画家都来到现场,群众踊跃对作品投票,经过反复审查后,最终选举结果却令人惊讶,票决结果竟是由交通部的一位员工拔得头筹,交通部与铁道部比邻而居,设计者是业务处的陈玉昶。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同日,中央人民政府铁道部成立。1950年1月22日,《人民日报》发布铁道部公告,公发布采用的路徽图案。此令颁布了中国铁道路徽标准式样图案和胸章、帽徽、纽扣、会场建筑物装饰图式的比例尺寸,并对路徽的含义做了专门的说明。公告中还公布了中选名单和奖励数额:“第一名陈玉昶,酬小米800斤;第二名顾刻,酬小米500斤;佳作庐鹤春、冯敬修,各酬小米100斤”。小米小米,从延安到北京,一路滋养了革命者的粮食,一度成为奖励焦点。

近七十年倏忽而过,每每在各种场景见到铁路路徽,我都倍觉亲切。它虽诞生于共和国成立之初,但佳作无关其他,典范注定永恒。如今,在世界诸多著名设计学府的课堂上,都将中国铁路路徽作为经典设计范例对学生进行,比如德国公立包豪斯学校等院校。路徽设计构思精巧、意蕴深刻,属极简主义风格。另外它表现度高、信息量大,背后推理过程严谨。上部为火车头,又如“人”字;下部为钢轨,又如“工”字,形如一列蒸汽火车迎面驶来,又寓意工人顶天立地当家做主。

一直在改变的是车速,一直未变的是路徽。新中国伊始,铁路通车运营总里程只有2万多公里,而且多为外国人修建的,是一部屈辱、斗争的铁路史。而路徽颁布实施以来的近七十年间,我国铁路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全国四通八达的铁路线上,桥梁、隧道、站舍等建筑物都镌刻着路徽标志。铁路的牵引动力从蒸汽机车发展到内燃机车、电力机车,铁路迈进了客运高速、货运重载的时代,每台移动牵引设备上、各类车厢、车辆上,都有路徽标志。

如今,“复兴号奔驰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无惧时光侵蚀,路徽文化薪火相传。一路走来,路徽在铁路人心中依旧是沉甸甸的使命,依旧是闪亮亮的荣光和前进的动力。

 

 

 

中国铁路作协会员、黑龙江省作协会员,著有诗集《火车奔向雪国》、《怅然的笛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