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忆宁:中非从来都是命运共同体
中国道路研究出版中心
2019年04月25日

120 天,7 个非洲国家,6.5 万公里行程。

从2016 年到2017 年年初,我对非洲进行采访,走过的国家包括纳米比亚、喀麦隆、苏丹、南苏丹、肯尼亚、刚果(布)和毛里塔尼亚;实地考察中国公司在非洲的102 个承包工程与投资项目,也包括中国政府在非洲的援助项目;共访谈302 人次,包括3 位国家总统、3 位国家总理、18 位政府部长,以及8 位中国派驻所在国大使、代办与经济参赞。

对于非洲,印象中经常会浮现广阔的撒哈拉沙漠,蜿蜒多姿的尼罗河,绮丽的东非大裂谷……而在壮美的自然景观之外,非洲还有近现代经济发展落后,贫穷与疾病丛生。

但这次采访,我无法忘怀的是非洲与中国深厚的感情。

2017 年1 月18 日,我从毛里塔尼亚首都努瓦克肖特国际机场乘飞机回国。在漫长的回国飞行旅途中,拿出毛里塔尼亚开国总统达达赫的夫人玛丽梅赠送的总统自传《乘风破浪中的毛里塔尼亚》。

总统夫人在扉页上写道:“以现代毛里塔尼亚奠基人的名义,用我们全部的友情,向伟大的中国人民和他们的领导人致敬。”600 多页的自传有一章“外交为发展服务”,其中,达达赫叙述了毛里塔尼亚与中国交往的一系列标志性的事件:

——1958 年11 月毛里塔尼亚伊斯兰共和国宣布成立,于1965 年7 月19 日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1971 年中国重返联合国,投票结果以76 票赞成,35 票反对,17票弃权的压倒性多数,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投赞成票中有26 个非洲国家。我在1974 年就已经见过邓小平。他造访了我在纽约的住所,并向我转达了中国人民和领导人对毛里塔尼亚的感谢,感谢我国帮助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中国是唯一一个令我铭记的援助国。中国人民没有丝毫的炫耀或是傲慢,始终充满了人道主义关怀和细致入微的体谅。每当我们对他们的慷慨表示感谢时,他们总是说做得还不够,因为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要是全世界的援助国都能向中国学习该多好。

——1979 年6 月(达达赫总统被囚禁期间在基法的医院接受治疗),中国主治医生对我说道:“出发之前,国内许多人对我们说,您为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以及发展同非洲人民的友好关系帮过大忙,中国人民欠您和毛里塔尼亚人民一个大大的人情。”

读完这几段文字后,我的眼角湿润了。我在毛里塔尼亚采访了1978 年中国援建的毛里塔尼亚友谊港项目,这是20 世纪继援助修建坦赞铁路之外,中国援助非洲的第二大工程。虽已深刻了解了中非之间的密切关系,但我还是被达达赫总统叙述的中非之间“结交在相知”的情谊所打动。至今,毛里塔尼亚人民对中国怀有一种特殊的情感。

20 世纪,中国支持非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并给予其从精神到物质的帮助。当时中国几乎是倾囊相助非洲国家实现经济上的独立,直到今日非洲人民还在感念中国的义举。

纳米比亚开国总统努乔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对中国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 可以说,中国至今还在收获中非这份珍贵的、持续半个多世纪的友谊红利。

如今,曾经的“穷朋友”中国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大多数非洲国家仍旧挣扎于“贫困陷阱”中。中国之所以有今天在国际舞台的影响力,与非洲朋友的支持分不开。现在,中国已经成为联合国安全合作机制的积极参与者、维护者和建设者,中国也从没有忘记是非洲兄弟把我们“抬进联合国”。

邓小平生前曾经多次对非洲领导人说,中国给非洲的援助数量不大,是穷朋友之间的相互帮助,将来中国发展了,我们对非洲的贡献就会大一些。

现在,中国正在兑现历史的承诺:中国将为非洲做得更多。自2006 年1 月至2014 年7 月间,中国在非直接投资累计高达1 504 亿美元。2016 年前10个月,中国企业对非洲非金融类直接投资流量同比增长31%,投资金额超过25 亿美元。2015 年12 月,在约翰内斯堡举行的中国—非洲合作论坛首脑会议上,中国国家领导人宣布,中国将在3 年内向非洲10个领域累计投资600 亿美元,相当于人均60 美元。中国正以实际行动践行习近平主席提出的“真实亲诚”对非

政策理念。中国外交部部长王毅说:“不管中国今后发展到什么程度,我们都会继续同发展中国家站在一起,同非洲兄弟站在一起,因为中国外交的基础是发展中国家,而非洲则是这一基础中的基础。”

当醒来的中国睡狮与正在行动的非洲狮(lion on the moving)相遇,必将再次令世界为之震惊——随着中国与非洲多方位的经济融合与合作,非洲大陆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曙光。

非洲国家目前处于结构转型与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正在共同学习中国经验,以消除增长的瓶颈。最亮眼的是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如今的非洲,不是原始、落后、战争、疾病的代名词,也不是与现代化因素隔绝的大陆。在记者所到访的7 个国家中,从下飞机开始,一个个作为国家现代化象征的国际机场,大跨度钢结构的航站楼、银灰色的跑道延伸到绿洲或荒漠中;一条条高速公路像黑灰色的丝带,依山谷缠绕,穿过上百公里热带雨林,蛰伏在一望无际的戈壁荒漠;沿非洲大陆两岸的北大西洋与印度洋,新建的深水港口正在呈爆发式地增长,形成港口地域组合的港口群,马士基、中国海运的集装箱比比皆是。无论在机场、高速公路、港口、铁路、发电厂、新建住宅小区,3G甚至4.5G网络的覆盖范围与速度惊人,各种技术提升了非洲的宽带普及率。

非洲国家正在使用有限的资源,集中投入基础设施建设,为经济起飞与产业转型奠定基础,中国企业引入资金、技术,以中国标准、中国速度,帮助非洲国家完成“非洲成果”,即国家基础设施现代化。这些都是为非洲国家夯实经济起飞做准备的必要条件。变革性基础设施的建设,将为非洲国家经济转型带来巨大的乘数效应,也是“中国工程”的重要标志。

最亮眼的是非洲国家正在进入产业升级的尝试中,不同的国家瞄准不同的潜在优势领域,正在启动建设经济特区、工业园、加工区,有的已经建成,有的正在将蓝图变为现实。可以说,借助内外力量,非洲大陆已经看到希望,有可能摆脱上百年来对资源性产品输出的依赖,实现将自然资源禀赋转化为生产性资产的飞跃,实现非洲国家工业化的梦想。

中国工业加工区的经验吸引着非洲国家,非洲国家的政府高级官员纷纷来到中国参加经济特区、产业园、工业园建设规划的“速成、速赢”学习班,表现出强烈的工业化发展的政治意愿;政府制定了国家发展规划并建立评估机制,推动现代部门的扩张,建立重要的制造业主导部门。复制中国的成功经验,已经成为非洲国家的共识。

今日的非洲,正处于前所未有的经济起飞期。2000—2015 年,撒哈拉以南的非洲GDP 年平均增长率高达5.3%,高于同期世界平均增长率(3.7%)。处于结构转型与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的非洲,21 世纪也将是它们摆脱贫穷落后、走向繁荣富强的历史机遇期。

毛里塔尼亚总理对我说,让人民过上好日子一直是非洲人的梦想,非洲国家期盼像中国那样花50 年的时间实现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目标。中国就是帮助非洲实现“非洲梦”的国家。诚如2013 年习近平主席在非洲访问时所提出的“中非从来都是命运共同体”“中国梦要与非洲梦联合起来一起实现”。

触摸中国全球战略版图 记录当代中国大历史

2014 年年底,我规划了两个年度报道设想,一个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采访,另一个就是非洲大陆的调研。2015 年,“一带一路”采访完成,《21 世纪经济报道》刊登了来自7 个国家的8 组专题报道,这也是国内媒体从未有过的来自第一线的大型系列调研报道。

2016 年9 月20 日,我启程开始非洲的采访。原计划在两个月完成的采访,后来却成为一次长达4 个月的跨年度采访。在120 天中,我走访了北非、西非、中非、东非和南非的7 个国家,总行程6.5 万公里。

回首凝望34 年的记者生涯,我是被什么所吸引,一次次准备行装,又一次次出发?虽然每次采访议题和采访对象不同,但主题都是围绕一个中心:中国与世界。

近20 年来,凡是围绕中国的话题都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这是因为中国崛起的速度、规模及影响远远超出想象。作为后发的现代化国家,又是人口大国,中国从没有像今天这样,正在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面对中国正以从未有过的积极态度参与全球治理,有议论、有不同认识,或者被恶语中伤,其实都很自然。

但中国媒体不能缄默不语,必定要针对相关话题主动回应。这就需要跳出中国,从世界看中国,才能深刻理解中国与世界正在发生什么,中国的崛起产生了什么影响,才能看清一个真正的中国。

中国国家领导人在2015 年首次提出“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一带一路”正是中国为参与全球治理提供的“中国倡议”“中国方案”“中国行动”;一个发展起来的具有国际建设性的大国,与一个充满抱负和活力的非洲大陆结成“命运共同体”,正是中国扮演世界大国角色、重塑世界经济地理的全球责任所在。

中国记者该做什么?做记录历史的新闻就是中国记者的担当。我们有责任记录中国崛起的这部大历史,只有镶嵌在历史中的报道才能成为有价值的新闻。中国的全球战略布局初步形成,“一带一路”“非洲大陆”之后还有许多的地域空间拓展,我们只有紧紧跟上中国的全球战略步伐,触摸这一版图的每个地区,才能记录下这一段重要的历史。

诚如李大钊所言:“现在的新闻,就是将来的历史。”我们有幸在这个时代做记者,人身难得今已得,若我不为,何人为之?若非此刻,更待何时?

能够顺利完成非洲的采访,首先要感谢中交集团,中交集团不仅是世界500强公司,也是全球国际工程第三大承包商,仅非洲地区所覆盖的五大区域内就建立了42 家分公司和29 家办事处。中交集团是完成此次非洲采访的组织者与协调者,不仅为我的行程做了精心的准备与安排,同时为了确保人身安全,全程派人陪同我实地采访。其次要感谢外交部、商务部和国资委,正是在它们的支持和帮助下,我才得以顺利完成对所在国驻外大使、临时代办,经济参赞的一线访问,才得以完成对所在国的大型央企非洲项目的实地采访,这在我长期海外采访生涯中还是首次,与他们的成功合作也形成了媒体与官方合作的新模式。

本文摘自《21世纪的中国与非洲》,中信出版集团2018年9月出版,中国道路丛书。

作者系《21世纪经济报道》首席记者。

【责任编辑:许聃】
以坚持实事求是,践行中国道路,发展中国学派为宗旨,致力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模式的研究和理论创新,努力成为中国理论创新的孵化器,中国学派的探讨与交流平台,研究问题和建言献策的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