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勇  >>  正文
吴勇:辽宁跻身中东欧地方合作第一梯队
吴勇
2019年06月11日

6月11日,第五次中国—中东欧国家地方省州长联合会工作组会议在辽宁大连举行(摄影:温亮)

日前中国社会科学院“17+1”智库网络首次发布2018年度地方参与“17+1合作”绩效评估指数及城市排名。辽宁省在经贸、政策和人文等方面表现可圈可点,成功跻身第一梯队。

辽宁省同中东欧国家地方合作水平优异,特别是沈阳市和大连市各项指数基本都位列前茅。这不仅得益于近年来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更得益于辽宁省委省政府对于“17+1合作”的高度重视与积极对接。

首先是经贸合作。辽宁的大连市和沈阳市上榜,分别排名第8和第10。辽宁也是除了浙江之外,唯一拥有两个上榜城市的省份。

经贸合作是“17+1合作”的压舱石与推进器。在地方参与“17+1”合作绩效指标体系中,经贸合作水平的权重占比最高,达到了44.1%,成为了衡量地方参与“17+1”合作五大维度中最为重要的维度。

2018年辽宁省与中东欧国家的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157亿元,同比增长32%。其中波兰、捷克、匈牙利、罗马尼亚4个国家同辽宁贸易总额均超过了10亿元。

辽宁正在打造同中东欧经贸对接的前沿高地,而逐年上升的双边贸易投资规模也反映出了辽宁同中东欧巨大的经贸合作潜力。这也为其同中东欧各国双边经贸合作关系的稳步向前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地方参与“17+1合作”政策对接水平测度排名中,沈阳市和大连市分列13和15位。

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下,辽宁于1月份在沈阳市铁西区“中国沈阳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组建运营中国(辽宁)中东欧16国国家馆(简称“国家馆”),旨在助力“一带一路”建设,推进与中东欧国家各领域务实合作。

确立了“立足一个平台、致力两个目标、发挥三个优势、打造七个中心”的总体工作方向。

目标是将国家馆发展成为具有国际化水准、功能齐全、类别多元的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国际产业园、科技园和人文交流园。

再次,地方参与“17+1合作”人文交流水平测度排名中,辽宁的大连和沈阳,分别排名第8和第15位。

人文交流指标包含了友好城市、双向旅游、合作办学等多项因素。提升人文交流水平有助于地方同中东欧国家发挥各自优势、把握发展机遇、实现互利互惠,是我国地方参与“17+1合作”的关键着力方向。

辽宁省与中东欧国家已有4对友好省州和11对友好城市。

辽宁大学与立陶宛维尔纽斯大学、沈阳建筑大学与罗马尼亚特兰西瓦尼亚大学联合开办孔子学院,辽宁中医药大学与斯洛伐克医科大学合作建立中医孔子课堂。东北大学开设波兰语课程并建立波兰语研究中心,大连外国语大学开设波兰语和捷克语课程。波兰、捷克、斯洛文尼亚、爱沙尼亚和立陶宛在辽宁均设有签证申请中心。

越来越多的友城覆盖以及密切的教育合作使得辽宁同中东欧保持了良好的社会关系与民意基础,从而为双方各领域合作的开展搭建了坚实的人文桥梁。

“17+1合作”是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友好合作的创新之举、务实之举。地方合作是“17+1合作”机制最重要、成果最丰硕的领域。

辽宁作为中国—中东欧国家地方省州长联合会中方15个创始会员之一,一直积极支持和参与“17+1地方合作”。

尤其是在接任联合会中方主席省后,辽宁加速推进双方的经贸和人文交流。

正如唐一军省长所言,“开放是兴省之要”。辽宁正在借创建中国—中东欧“17+1”经贸合作示范区的东风,与中东欧国家一起,共享辽宁新时代改革开放和振兴发展的重大机遇和巨大红利,共创更加光明美好的未来。

风正一帆悬,奋斗正当时!

关于作者:吴勇,中国日报辽宁记者站站长

中国日报辽宁记者站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