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常乐  >>  正文
​欧阳常乐:壮丽70年,回看“红色印记”天路
欧阳常乐
2019年06月13日

山不再高不可攀,路不再遥不可及。从青海西宁至西藏拉萨,平均海拔近4000米,全长1956公里,青藏铁路列车“一日内到达”。(《青海日报》)

时钟拨回到70年前。

1949年之前,整个西藏仅有1千多米便道可以行驶汽车,水上交通工具只是溜索桥、牛皮船和独木舟。

1958年西宁至希里沟段开工建设,1975年铺轨通车到哈尔盖,1979年铺轨至格尔木,814公里的青藏铁路西宁至格尔木段工程修建,先后历时21年,1984年投入运营。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于2001年6月29日开工修建,2006年7月1日全线通车运营。

其中,克服了高寒缺氧、多年冻土、环境保护这世界性“三大难题”,创下九项世界之最。开通十多年,青藏铁路不负众望,创造出一个个发展奇迹、民生奇迹。如今,雪域安定祥和,西藏发展欣欣向荣。青藏铁路,因奇迹而生,为奇迹而行。

一条条巨龙翻山越岭,为雪域高原送来安康……。一首《天路》,唱出了我国西部地区青藏地形地貌、自然环境及气候条件的极端恶劣,道出了藏家儿女对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扶贫工程的渴望。要想富,先修路。高海拔的地理位置,横越无人区的天险,再加上常年冻土的不利因素,被称为人类生存极限的“禁区”。也正因如此,青藏铁路被世人赋予了“世界屋脊上的钢铁大道”的美称……

除了恶劣的自然条件外,大自然给了青藏相比其他地区无法比拟的馈赠,朝圣的布达拉宫,美丽的青海湖,还有象征纯洁和友谊的哈达等等。而苦于“进藏比出国难”的交通瓶颈及其它一系列原因,使得青藏高原的旅游资源“深处闺中无人识”。不由让其多了几层神秘的面纱,而揭开那神圣面纱的一刻,必然就是青藏铁路的通车。在其见证下,旅游资源成了青藏地区经济发展最为有利的源泉。

回看“红色印记”天路,雪域高原各族儿女欢聚一堂。青藏铁路打破了制约青藏地区经济发展的瓶颈,改变了青藏的交通运输格局,为以绿色资源为发展主题的青藏地区,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新机遇。沿线当年那个宁静的村落,逐渐发展成为初具规模的小城镇,过去的人迹罕至,如今已是熙熙攘攘。这犹如无字丰碑,记录着中国共产党人致力于国家强盛、民族进步、人民幸福的不懈追求。

鲜活的数据代表了最有力的发言权。青藏铁路从开通运营到2019年4月,中国铁路青藏集团公司累计运送旅客1.94亿人次,运送货物5.72亿吨。客、货运送量由2006年的648.2万人次、2491万吨,增长到2018年的3176.3万人次、4810.1万吨,年增长率分别为14.2%、5.6%,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青藏铁路是沿线各族人民的经济线、团结线、生态线和幸福线。发展潜力巨大的青藏地区要依托青藏线,继续在深挖旅游,创效增收,改善民生等方面做功课,使发展成果还利于民,引领西藏各族人民奔向美好未来的金光大道。

中央网信办“五个一百”获得者,媒体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