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驰  >>  正文
马驰:阿米绪人——拒绝现代生活、恪守精神信仰的另类群体
马驰
2019年07月27日

早就听说,在美国的一些乡村生活着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它们拒绝现代生活所提供的种种便利,固守着十八世纪的传统农耕生活以及他们虔诚的宗教信仰,过着近似与世隔绝的生活。这个群体就是阿米绪人(Amish)。

这次借着在美国的机会,决定前去位于宾夕法尼亚州兰开斯特县郊的一处阿米绪村庄探访。宾州有着美国最大的阿米绪人口——七万多,在全美三十多万阿米绪人中占了很大一部分。一早,我和母亲从宾州首府费城驾着租来的尼桑轿车出发,沿着76号州际公路在一大片河谷地带前行,一路上饱览了美国东部平原开阔宁静的乡村风景,绿意盎然的牧场和农田从窗外飞驰而过,虽然外面是近四十度的高温,躲在车里舒适地吹着冷气全然感受不到车外的酷热。

大约一个半钟头过后,我们的目的地到了。与想象中室外桃园般的宁静乡村不同,这个阿米绪村庄位于车流不息的主干道旁边。一进村口就看到一栋别致的二层小楼,白色的墙上写着“阿米绪村庄和农舍”几个深绿色的大字,这里是村子专门接待前来参观的游客的接待中心。就在游客中心的一旁,赫然矗立着一家Target超市,这家超市是美国最大的连锁超市之一,另一边则是一家快餐店。如果不是事先做过功课,还真有点不敢相信这里就是传说中的“与世隔绝”的阿米绪人村庄。

在游客中心购买了游览的套票后,便坐上一辆小巴车,准备进入村子参观。司机兼导游是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先生,他是一名兰开斯特本地的德语老师,因为出身门诺派家庭(门诺派与阿米绪人同属基督教中新教的一个分支——再洗礼派,他们同样严格恪守《圣经》教义,主张简朴低调的生活),对阿米绪人的生活颇为熟悉,因此利用暑期时间来做兼职导游。

小巴刚行驶进村庄,我们就看到了几个身着传统服饰的阿米绪人从旁边走过。阿米绪人的衣着十分朴素:妇女头戴白色兜帽,帽子上部呈心形,两根长长的带子从后面垂下来,女性身着黑色(已婚)或白色(未婚)背带裙,里面穿纯色的衬衣;男士则戴着一顶圆圆的草帽,身着黑色吊带裤,里面也是穿纯色的衬衫,已婚的蓄着胡子,未婚的面颊光净。他们浑身上下没有任何多余的装饰,服饰上没有扣子,不戴任何配饰,甚至连结婚戒指也不例外。

阿米绪人不适用汽车,马车是他们的代步工具。在乡间道路上行驶,一路上不时可以看到黑色的马车在一旁经过,驾车的往往是男性,身后的车厢里是他的家人,马车在路上驶过后留下的黑色印记清晰可见。

司导告诉我们,阿米绪人至今仍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他们吃自己耕作的粮食和养殖的牲畜。小巴车在村子里行驶,我们看到了阿米绪人的住房,从外观看,与普通的农家屋没有什么区别,不过司机告诉我们,阿米绪人的家里面不通电,没有任何电器。阿米绪人的理念是——如果电线另一头操控电流的人不喜欢他们,就可以随时把电掐断,那么他们正常的生活就将被打乱。这种思维方式体现的还是阿米绪自给自足的生活理念。

阿米绪人也不使用手机,即便有人为了做生意使用手机,也不许带回家里。因为在家里使用手机会扰乱家庭生活的宁静。

导游还告诉我们,在阿米绪人的生活中,最重要的便是宗教信仰。他们的生活严格恪守着《圣经》中的信条,比方说人应当保持谦卑、诚实,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拿诚实来说,阿米绪人最初源自欧洲,由于他们主张彻底的宗教改革,被罗马天主教和其他新教教派视为异端,遭到迫害。由于秉持不说谎话的信条,阿米绪人在被搜捕的过程中从不隐瞒自己的宗教信仰,因此总能轻易的被找出来,最后遇害,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阿米绪人的另一大信条是保持简朴的生活。除了服饰上的不做任何修饰,丧葬也是一例。在一处阿米绪人墓园里,我们看到的几乎都是清一色的方形墓碑,尺寸和外观都没什么差别(除了早夭的儿童墓碑较小),碑上只刻有死者的名字和生卒年月,没有任何装饰物和纪念性文字,碑前也不摆放鲜花等祭奠物。据说,在阿米绪人的葬礼上,人们不会念悼文来纪念死者,因为他们相信死者已经进入了天堂,同上帝在一起享受永恒喜悦,无需再做任何祭奠。

阿米绪人重视社区里邻里互助的精神,如果一家有人生了病,无法料理农活,同村的人会主动来帮助这家人把活干了。阿米绪人的社区还会成立一种医疗互助基金,当村里有人得了重病,需要很多钱治疗,就从基金当中拿出钱来给他治病。

阿米绪人的理念看似“过时”“守旧”,但我觉得这种“过时”恰恰体现了他们的生活智慧,体现了他们对传统价值观的坚守。

对阿米绪人来说,现代科技并非洪水猛兽,他们也在或多或少使用现代技术。比如在农忙的时候,他们也会用拖拉机来帮助收割庄稼,以减少在炎热的天气下劳作的时间。他们也会乘火车、打电话,但他们的原则是,对科技的应用应该被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也就是技术的进步能够帮助他们过上比较富足的生活即可,但是不可用于满足贪欲。这种对科技的慎重态度,正可作为已经对科学技术产生无法摆脱的依赖的现代生活的一面镜子,供人反思。试想,如果现在一日停电,我们的社会生活还能运转吗?

阿米绪人的家庭观念极强。他们过着传统的大家庭生活,几代人同住在一个屋檐下,共同承担着扶老携幼的责任。他们无比珍视一家人在一起的时光,晚上用餐时,所有家庭成员都必须围坐在一起用餐。阿米绪人不缴纳社保,他们的养老责任由家庭成员承担。

因为宗教信仰禁止杀戮的原因,阿米绪人不服兵役。在第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阿米绪人坚决不服兵役,政府只得责令他们去从事一些相关的生产性工作作为对未服兵役的补偿。阿米绪人还不担任法庭的陪审员,因为他们相信只有上帝才有资格来裁定一个人是否有罪。

在教育方面,阿米绪人的孩子只接受八年的教育,不上高中和大学。男孩十六岁后就要学一门手艺作为今后从事的行当。阿米绪人认为,八年的教育就足以使人掌握生活所必需的知识,更多的教育是要到生活实践中去完成。考虑到他们至今保持的农耕生活,也许这是一种合理的选择。此外,我觉得这其中也包含一种务实的智慧——知识若不能在实践中应用便是无意义的,反观如今的教育,我们寒窗苦读十余载,看似学到许多的知识,可一旦真正进入社会,又有多少是真正能够派上用场的?这不能不让人思考,什么样的教育才是必要的。

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阿米绪人的生活也很难完全与世隔绝。据导游介绍,如今真正从事农业的阿米绪人只占总人数的百分之二十,许多阿米绪人开始通过别的方式谋生。像我们参观的这个村庄就把旅游业作为重要的收入来源。小巴车载着游客在村子里游览时,在好几处阿米绪人经营的手工艺品和特色食品商店停下,负责售货的阿米绪妇女操着熟练的英语向游客介绍自己的产品,看起来与其他地区的居民没有什么两样。当我们停在一处阿米绪农家牧场进行参观的时候,正赶上一位年轻妇女在给刚出生的牛犊喂奶,一旁她的小儿子嘴里嘟囔着德语(当地阿米绪人多为德国后裔,许多孩子上学后才接触英语),在牛栏的铁门上自顾自的玩耍,在陌生的游客面前一点不觉得羞怯,也许他已经对来参观的游人习以为常了。

我在一处纪念品商店买了一块背景是阿米绪村庄风景的自行车名牌,作为送给媳妇的礼物,又在一个小食品餐车上买了一块热乎乎的Pretzel面包。不知道像我这样的游客在给这个村子带来收入的同时,又会带来多少负面影响;也不清楚阿米绪人是否能一直抵御外部世界带来的诱惑,坚守自己朴实的信仰。

我想,阿米绪人的迷人之处恰恰在于他们所面临的难题正是我们所有人都不得不面对的——当时代飞速向前发展,技术的进步带给我们诸多便利的时代,当大多数人已经可以享受到丰裕的物质生活的时代,我们是否还记不时审视自己的内心,思考对于人而言最为宝贵的究竟是什么?我们是否还能坚守传统的价值观念?

阿米绪人的故事像是现代版的世外桃源,又像是个隐喻,象征着古老价值观念在现代社会面临的挑战。阿米绪人是人类发展的历史主流中分出去的一小支支流,他们选择了固守传统,对大多数人认为理所当然的生活方式说不,他们人数虽少,但却证明这个世界是可以有另一种可能的。

【责任编辑:许聃】
中国日报网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