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云超  >>  正文
邢云超:建设美丽新农村 唱响时代主旋律 安徽省界首市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剪影
邢云超
2019年08月25日

二〇一九年七月一日,笔者专程进入安徽省,先后对合肥城市建设,阜阳工业园区发展现状以及当地高校和相关部门参观走访,交流座谈。期间就郑合高铁开通、大学生自我建设、农村基础教育等问题接受了安徽电视台公共频道和阜阳电视台综合新闻频道专访。

七月六日依照计划深入到界首市境内,来到界首市砖集、顾集、大黄、新马集、光武、芦村和任寨以及数十座村落,实地观察和调研美丽乡村建设,脱贫攻坚程度和文旅项目开发进展。重点深入红色亮集行政村和邢寨花园示范村。期间,参观院士项目、高科技企业“金鸿科技”,调研知名文旅品牌“翰墨园”,体验芦村创新田园“三分地”和老王寨大名鼎鼎的”蒲间王”。

着力环境卫生强化宜居功能

界首市位于安徽省西北部,和河南省接壤,属县级市,户籍人口82万(2016年)。界首市生态宜居现象凸显,环境治理成效突出,村村道路整洁畅顺,村民卫生意识持续提升。在饮用水和垃圾处理及各类环境公共事务诸方面,村民分担公共环境责任与权利,形成了村民持续主体参与和政府主导及时回应相结合的合作治理模式和发展路径。

众所周知,“现代社会中,农村公共环境已经不单指自然环境本身,而是被拓展为人为构筑起来的生活条件和人工的生态系统”。因此,农村道路美化,河道整治保洁,村民居所改善都属于农村环境的治理范畴。随着有关农业,农村和农民的法律制度的细化和日趋完善,界首市各项乡村环境公共利益,村庄生态发展定位及环境治理等深层次问题均逐渐得到高效深化和多纬度拓展。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村庄规划建设所遇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土地资源浪费,资源利用不足,环境污染严重,生产要素缺失等方面。如今,界首市针对这些问题,结合村庄历史文化和不同特色,因地制宜,挖掘素材,科学评估,高效配置。“为调动群众参与主动性,提升环境整治长效性,强化垃圾处理系统性”,当地制定了“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实施方案”,通过面对面宣传,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强化群众环保与健康认知。在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方面,建立市、乡、村(小区)三级管理考核制度,并将该推动机制纳入年度绩效考核范畴。预计“到2019年底,城市、乡村和小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覆盖率基本达到85%,2020年村和小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覆盖率将达到100%”。

在美丽乡村建设方面,界首市任寨乡亮集行政村独树一帜,成绩斐然。这里既有以“不忘初心”为主题,美丽花园为基调打造的红色旅游项目,也有放大传统文化,深挖教育内涵的图文宣传。周边乡村村民和游客前来观光拍照,休闲娱乐,聚会畅谈,其乐融融。邢寨自然村和谐宜居,温暖乡村的北欧风情及树绿水清的花园风采令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

据中共任寨乡党委书记夏杰介绍,在当前农村环境参与式治理过程中,不仅强调村干部、村民代表及乡贤人才等元素,而且会逐步渗透到每一个普通村民。既是以点带面,又要遍地开花;既要突出政策导向,又要定位精准,因地制宜。“让沉睡的资源活起来,让红色文化能讲话”。

保护生态资源植入文旅元素

作为安徽省级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市,界首市采取多种措施加快推进文化公共服务建设。不仅开放文化馆、图书馆和博物馆,而且还建立了农村乡镇综合文化站。界首市不仅有代桥镇境内的五百公顷国家级两湾湿地公园,也有沙颍河景观带和城市森林公园。安徽省界首市两湾湿地是由淮河二级支流的泉河部分河段和马湾、南季湾、蒋杨沟等构成,这里生物群落独特,野生动物特别是水禽类物种繁多,有白鹭、黑眉锦蛇等动物六十多种。

界首市区东城的森林公园是市民休闲健身好去处。该项目是推进森林园林和慢行绿道的标杆,群众在此游玩休闲,乐不思蜀。据悉,界首启动创建县级国家森林城市规划编制工作,依照生态环境,生态产业,生态文化,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原则,计划建设森林城镇两座,森林村庄15个,森林长廊10公里。如今,新建成的东城森林公园,每年都有不少志愿者义务植树,挥楸培土,为大地增绿,帮城市添美。

作为界首市文化招牌,翰墨文化艺术产业园经过近年来精心打造,已经枝繁叶茂,初具规模。地处皖豫边界的“翰墨园”,占地7.85公顷,总投资1.6亿元,是界首市重点文旅项目。该园区集文化、旅游、艺术、高科技农业、商贸、培训、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大型综合生态文化产业园。2014年2月,阜阳市文化强市建设领导小组授名“阜阳产业示范园区(基地)”。翰墨文化园总经理王素春介绍说,该园区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核心,不断吸取新的文化元素,产学研为一体,吃住玩一条龙,扩大项目规模,辐射四邻县市,为丰富人民文化生活,促进美丽乡村建设已经并将继续努力做出贡献。该园区在其前景规划方面,依照地方民族特色打造加工,设置有销售配套的全国性文化交易市场,老年娱乐活动中心和青少年爱国活动基地,每年定期举办农民农具用品文化交易会及全国性农民画艺术大赛,为当地和谐社会发展及美丽乡村建设形成了“聚合与放大”相得益彰之功效。

扶贫同步扶智提升攻坚质量

在脱贫攻坚背景下,界首教育工作者利用暑假时间深入学生家庭,尤其走近和援手留守儿童及老弱长者,在物质、精神学习和发展方面予以补给,对困难家庭学生扶贫又扶智。“实践加调研,温暖千万家”,逐渐形成“温暖乡村,宜居界首”建设和发展的基础力量和驱动引擎。

为配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在基础教育方面,界首市制定了教育事业发展水平三年(2018—2020)提升计划,在基础教育优质均衡方面提出十项标准。为创建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市,界首市教育局还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制定高校联合办学计划,完善职业学校专业调整和设置。界首市充分利用教师进修学校平台,在“项目”上做文章,成立“博士工作站”和“读书会”,“打造和谐校园,建立创新环境”。

精准扶贫方面,界首市各系统各领域进入实质攻坚阶段。“城里人”和“乡下人”同住屋檐下,公务人员和乡村农民同吃一锅饭十分平常。

据观察,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和不同贫困农户状况,界首市始终科学有效实施精确识别和帮扶,做到优化整合扶贫资源,确保扶贫到村到户,实现“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着眼农民衣食住行,在健康用水、村民出行、危房修缮诸方面决策早、动手快。

在扶贫道路上,界首市还坚持因人因地施策,让贫困地区人民主动、自信又自愿走向脱贫致富。在扶贫过程中,避免“走过场、耍把式”。很多农民在扶贫单位和扶贫个人帮扶下求真务实,既掌握了不少科技知识和致富办法,也开拓了思维,增强了意志。当地政府脱贫攻坚工作“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措施扎实、保障有力”。

首抓科技创新扭住工业龙头

作为一个县级市,安徽省界首市虽然地处相对偏僻的皖西北中原腹地,然而,随着高速公路开通,高速铁路修建,这个昔日被称为“小上海”的小城市,瞬间被纳入华东地区乃至全国交通网络的有机体系之中,其社会经济、文化教育乃至科技创新方面作为功能要素也迅速被激活并焕发强劲动能。

位于界首城区东南约12公里的田营科技园是界首高新区下辖的五个科技园之一。近年来,随着国家、省市对科技创新的号召和部署,在皖北版图上熠熠生辉,夺人目光。该园区总体规划面积4.98平方公里,2017年11月被国家发改委批准为全国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园区。本着“环保是第一生命,发展是第一要务,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宗旨,该园区已经发展成为全国最大动力电池循环利用产业基地,这在国内县域内实乃凤毛麟角,其发展过程和构建历史亦可圈可点。在这个“人人创新,时时创新”的科技改变未来大时代,只要敢想敢为,勇于担当,“一切皆有可能”。

界首市尊重科技,尊重人才,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以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支撑发展,引领发展,激发创新活力,造就创新生态”,培育出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开拓一条“小城市、大科技”的创新驱动发展之路。以科创为核心,实现内在动力和外在吸引力相得益彰的动能集聚,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技创新标杆。

2019年,安徽省科技厅“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推荐名单中,界首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和界首市创新创业服务有限公司又成功入选。这些均充分彰显界首市作为县级市在全国范围内的科技发展和绿色环保坐标定位。为了把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机遇,该市狠抓招商引资,强化“雁阵”队伍。“举目大中华,着手江浙沪”。充分利用土地和人力资源优势,放大政策和政务服务功能,对大型且具有可持续发展之项目,不失时机,高效对接。据了解,界首市2018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6亿元。2019年获得国家级荣誉58项,省级荣誉近400项,拥有“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市(园区)”、“国家火炬界首高分子材料循环利用特色产业基地”和“全国首批城市矿产示范基地”等称号。在创新驱动下,作为全国第一家以再生资源为主导产业的园区,在申报国家级高新区的名单中独放异彩。

界首市以打造“双创高地、产业新城”为统领,以“双千双百、四区同创”为目标推进工业经济发展;以“品质慢城、乐居界首”“书香界首、小城大美”为主旋律推进人文高地建设。

深入基层调研解决新型问题

在深入一线,实地调研方面,政府领导身先士卒,在“求深、求实、求准、求效”诸环节破解难题,建章立制,协调共进,推动发展;在化解危机、预防事故,着重生态宜居、和谐共进方面,站位高、格局大、功夫深。围绕解决社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典型案例,比如,饮用水问题、垃圾分类问题、农村道路问题和均衡教育问题,创造性地研究和解决与群众利益相关的难点问题。

在时下中国县域社会经济建设和发展的大潮中,相较国内或者本地区其它县区,在科技创新、节能环保和文化教育方面界首成效显著。然而,在城镇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方面各个县市有诸多形似之处,但创新资源缺乏、发展动力不足、缺少科学定位,依然是国内县城经济发展普遍的弱项和盲点。

检验一个地方质量发展优劣的试金石始终是群众口碑和百姓满意度。所以,每一个层级的政府和主管领导只要本着“不忘初心”、克己奉公及造福一方之社会责任和历史担当,大胆作为,改善方法,深入“草根”,那就是这个地方的繁荣、发展和富强的希望之所在。

在县域经济和社会文化发展过程中,农村基层领导和公务员队伍首先是值得肯定的一支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他们既要做大量的工作又需要不断理论学习和业务交流,然而,更值得关注的是他们的辛苦无奈和身心健康。据一位中年乡镇党委书记在聊天过程中透露,“今年春节后人生中才第一次坐飞机”,淡淡的一句表述,着实令人同情和敬意。

在美丽乡村建设队伍中,政协也义无反顾,承载新担当。和谐新型民间关系,积极调动各方力量,联络异地乡贤情感,团结一切再生力量;协调处理群众矛盾,积极解决遗留难题。身兼工商联主席的翟俊峰,身体不适,还在33度酷暑中骑自行车多处奔波,深入一线。若非亲历,很难相信这个群体除了忙不完的工作,几乎没有机会和条件旅游休闲,丰富和美化自己的人生。

其次,企业家群体的焦虑和无助,应该引起关心和重视。除了经济形势的变化和市场不确定性等外在环境外,专业知识匮乏,管理经验滞后则又是企业家内在矛盾,政府引导,协会辅助似乎不可避免。据观察,眼下最为困扰各个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的问题莫过于融资难和财富安全问题。于是,适时引导和形成金融系统创新业务模式和流程,启动激励和督导机制,对企业家在生产、经营和融资过程中的创新活动和高科技项目予以金融支持和业务扶植成为必然;职能部门和人民法院依法保护企业家合法经营权益,加强金融审判工作,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为企业家的成长和创新保驾护航,营造良好法制环境也刻不容缓。

再次,利用扶贫契机积极扶智,对农民在法制、人文和社会公德、环保意识及民风民俗诸方面因势利导,持续强化;对待群众反应迫切涉及利益和财产问题的突出个案,专事专办,不拖不欠,赢得民心,防微杜渐;新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深层次矛盾涌现,不确定因素增多,所以,强化忧患意识,制定风险防控预案和应急管理措施,实施科学评估监测均需要统筹兼顾,协同部署。

安徽省界首市近三周的参观访问和调查研究,令人印象深刻。“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从界首市工业园区,到大黄镇伏羲庙会,从任寨乡邢寨花园村,到陶庙镇“翰墨文化园”,所到之处,慕名而至的参观学习团,熙来攘往。周围地区商家及附近村镇参观休闲者给皖西北这个有故事的地方制造了更多创新、发展和美丽的故事。与此同时,随着郑合高铁的即将开通,通用机场的建设使用,该市必然成为国家高速发展网络体系中有机组成部分并密切融入社会经济发展之洪流。因此,也更期待该地区吸引更多人才和项目进驻这个以传统农业、农民和农村为主旋律而今以创新、创业和创造为导向的皖北小城,大显身手,一展宏图。

 

智库专家,社会学学者,英语语言文学教授,现居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