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勇  >>  正文
吴勇:定义中国人性格的玉文化
吴勇
2019年10月17日

历史变为故事,故事成为传说,传说最终演变成了神话,而后又全部消散在了历史之中,仅仅留下只鳞片爪。神话从哪里终结?历史从何处开端?

近年来的考古发现,距今4000前,也就是中华文明形成的前夜,用玉做礼器的现象,好像突然就降临到了华夏大地,从关东到关中,遍地开花。

以红山文化最有代表性的玉猪龙为例,在距离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1254公里之外的陕西韩城梁带村周朝芮国天子墓地,也发现几乎一模一样的玉猪龙。

现在我们从朝阳开车出发走京港澳,然后在北京转京昆高速,不眠不休需要19个小时。上古时代没有路,没有交通工具,只靠走,这一趟需要多久?

除了陕西,辽宁的岫玉制品此前也屡屡在长江流域考古现场被发现。

文化学者刘刚和李冬君夫妇因此提出一个理解中华文明新的视角:和地中海区域文明“石器、铜器、铁器”的“三期论”不同,中国在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之间,有一个长达数千年的、独特的玉石文化。

这也为自然资源部国检中心史永老师证实。他分析,两河、埃及、安纳托尼亚、爱琴海等地中海区域文明于公元前3500-前3000年先后进入青铜时代,伴之而来的是必不可少的文明的黑暗面;而远处东亚地区的中国仍在某种程度上保留石器时代对于自然、天地崇拜的传统,进而演化成“中国精神”,延绵不绝的数千年沉淀和积累,造就了中国文明的韧性和厚度,也因此一旦踏入国家和王朝时期,能够持续不断的发展更迭3000多年。

“在这方面,红山文化就是一个极佳的案例,尤其能说明这种“中国精神”的由来。玉器中就隐含了文明的‘源代码’。红山玉器中体现的“中国精神”,即天地宇宙观、信仰崇拜等,才是最能解释小传统时期中国人“崇拜天地、信仰自然”之精神的源泉。”

(石钺 红山文化长13.7、宽10.3、厚1.3厘米 朝阳半拉山墓地出土(M12:2)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玉器时代的王权,近似是一种文化权力,象征着部族领袖能代表族人和天沟通,掌握着文化权力,这种领袖的标杆,就是传说中的尧舜。这是文化中国时期的政治形态。

虽然青铜礼器在外形上经常模仿玉器,但其文化精神却和玉器不一样。从直接体验上来说,玉器给人的感觉是祥和温润,而青铜器就算外形一样,也让人觉得冰冷。

更深层次的区别,是玉器和青铜器,它们分别对应着不同的政治规则。青铜钺是可以当真正的兵器、刑具甚至工具来用的。和它对应的,正是商周时代确立的世袭王权,这种政权是由武力保障的。青铜器正是服务于人对于人的直接统治。

上海交大的叶舒宪教授分析,玉文化才是文化中国的开端,而青铜文化是王朝中国的开端。从青铜器时代以后,两种文化代表的不同侧面,开始互相影响,双轨运行。

文化中国的起源,正是由红山文化、良渚文化等创造的玉器文明带来的。由玉的灵性产生出的文化精神,创造了古老的文化传统,也塑造了中国人独特的气质。

在中国人的眼里,玉就是完美无暇,是最好的东西。它已经成了一种强大的文化基因,影响着我们的语言和文字,也塑造着我们的文化和思维。

玉石崇拜是理解中华文明的一个关键的线索。它串起了整个华夏文明从萌芽到形成的历史,玉石成了一种强大的文化基因,一直影响着中国的语言和文字,也塑造了中国的文化和思维。

中国为什么会出现全世界独一无二的玉文化呢?

首先是玉石温润透亮的自然属性。刘刚猜测,伴随上古时期人类生产力的发展和灵性的觉醒,他们建立了万物有灵的想法。于是,人开始在自然界中寻找灵魂的载体和寄托。古人剖开一块巨石,看到中间有一块晶莹、温润、透亮的美玉,这不是自然界的灵性还是什么呢?

(辽宁岫玉)

半透明的玉石能让人联想到天空,古人就会认为它们是上天赐下来的,所以玉有通达天意的神力。因此玉石在上古信仰中获得了独特的位置——它是人和神沟通的媒介。玉可以代表神灵,代表神秘变化,代表不死的生命。大禹的儿子夏启为什么能戴玉升天?类似这样的神话,背后的意义就都可以得到解答了。

其次,由玉而王。

玉,甲骨文像一根丝绳串着四片宝石的薄片,丝绳上端为绳结。有的甲骨文简化成三片宝石和一根串绳,字形与“丰”字相似。隶书在“王”字上加一点指事符号,变成指事字,以区别于“王”* 。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科研处处长刘国祥研究员认为,红山文化晚期,伴随玉礼制系统形成,等级制度确立,特权阶层出现,独尊一人式的王权确立。当时的社会管理体系已经成为神权和王权的统一。

夏商周三代,华夏大地上有了统一的王朝,玉石信仰也发生了一次根本的变化。殷人好鬼,祭祀、巫术是殷商的统治方式,玉石信仰也和玉礼器一起延续到殷商的信仰体系里。

由商到周,玉石象征王权的意义越来越明确,这一点从玉料的选择上就能看出来。史前时代,各个部落制造玉器基本上是就地取材。到了商朝,有了把各个部落统一起来的王朝,玉料就不再就地取材,可以集中起来了。

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中,就出土了来自很多不同地方的玉,有东北地区的岫岩玉,还有新疆地区的和田玉。

(玉璧 红山文化 长14.5、宽13.3、孔长6、孔宽5.5、厚 0.7厘米 朝阳半拉山墓地出土(M12:3)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到了周朝,玉和王权的象征关系最终形成。玉料的等级分化更加明确,开始有了白玉独尊的观念。周朝的出土文物中,有和田白玉制造的大型白玉璧。周朝有规定,只有天子才有资格佩戴纯色的白玉。这种稀有、贵重的大型白玉璧,绝对是周朝这个华夏统一大帝国最重要的玉礼器,也是帝王贵族生死相伴的圣物。

周朝以后,白玉成为王权的象征。秦始皇进一步强化了这种象征意义。传说秦王嬴政攻陷赵国的时候,在王宫缴获了和氏璧。七年之后,天下平定,他当上了始皇帝,命玉工把和氏璧雕琢成了传国玉玺,丞相李斯用小篆写下了8个字:“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玉璧、白玉,传国玉玺,通过着层层转化,玉是王权的象征这个观念又延续了2000多年,直到中国最后一个古代王朝清朝结束。

最后,君子如玉,天人合一。

一直到清代,有功名的儒生,帽子正中还要镶嵌一小块玉,这叫帽正。

《礼记》说“古之君子必佩玉”。中国人喜欢佩戴玉,说人养玉,玉养人,背后是什么文化呢?

孔子说,君子如玉,修炼道德要像打磨玉石一样切磋琢磨,这是由玉延伸出的联想。

为什么要把理想的人格比喻成玉呢?古人祭祀,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相信上天和祖先会庇护人间。按照上海交大叶舒宪老师的说法,神庇护人有一种方法,就是赐给人间一种能量。人领受了神恩赐的能量,也要回报神,回报神的也是这种能量,这种能量就是“精”。

所以精既是神的恩赐,又是人体的根本动力。来自大自然又可以被人所利用。而且,在古人看来,精这种能量是可以转化和循环的,就像电能可以转化为动能,动能也可以转化为电能。它背后就是天人合一的思维。

知名网络作家血红《巫颂》对玉石的能量作用有生动地想象。历史是变为故事,故事成为传说,传说最终演变成了神话,而后又全部消散在了历史之中,仅仅留下只鳞片爪。 神话从哪里终结?历史从何处开端?

在儒家看来,修炼君子人格就是最核心的问题。君子和德关系,跟玉和精那种能量转换的关系很相近。我们可以说,这是儒家把原始的玉石信仰向伦理、道德的方向转化了。

回到中华文明的母体

玉石崇拜是在没有文字的史前时代,通过形状、颜色等等符号传播,成了共同信仰的基础。在上古时代,因为玉在祭祀中有作为礼器和祭品的作用,获得了王权象征和能量象征这两个最重要、最根本的意义。

史前华夏大地上普遍的玉石崇拜,是后来夏商周三代中华文明形成的重要基础。有了相通的信仰,部落之间才有可能建立起文化的共识。文明建立的基础,不就是来自文化的共识吗?

玉石崇拜是华夏文明的原始信仰,它比文明国家产生更早,是中国文化的源代码,决定了中国文化出生时的面貌。而后期儒家聪明了嵌入了这个文化母体,并有意识的进行了拓展和扩充,并成功地把自己变成了母体的一个部分。

从祭天拜神,到完璧归赵,再到君子如玉,“礼出红山”,玉见辽宁。

关于作者:吴勇,中国日报辽宁记者站站长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辽宁记者站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