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集大型纪录片《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调动国内外前沿科研力量,借助先进技术手段,选取水稻、茶叶、桑树、大豆、竹子、柑橘、杜鹃等30多种植物进行拍摄,系统、完整地讲述这些植物如何塑造中国文明,又如何影响世界的故事。自从9月13日在中国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纪录频道、爱奇艺、咪咕等平台播出以来,播放量超过1.1亿次,受到网友的热烈追棒和好评,豆瓣网评分8.9。受观众强烈请求,近日在央视农业频道重播。
一、立意高远,展现植物奠定中华文明的根基并影响世界的故事
2019年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在延庆成功举办,这是继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之后,在我国举办的最高级别的专业类世博会。由2019北京世园会事务协调局出品的十集大型纪录片《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聚焦我国是名符其实的植物天堂,文明的摇篮,已知的植物就有三万五千多种,占世界植物的十分之一。从片中,我们看到:我们中国幅员辽阔,不论是自西向东还是自南向北,都跨越各种气候带,自然也形成了各种不同的地貌和植物分区。从青藏高原高寒植被区、温带荒漠区,到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热带季雨林区、温带草原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分布着千千万万种的植物。该纪录片用震撼而温暖的镜头语言,呈现植物的生命旅程,这些植物生命为中国带来福祉,奠定了中华文明的根基。如距今1万年前左右,我们祖先经过上千年的驯化,诞生了粮食作物——稷,也就是食用的黄米和小米。几乎是同一时期,水稻的驯化发生在中国南方的长江流域。8000年前,我们的祖先驯化了大豆,7000年前学会利用桑树成就了未来的丝绸之路;4000年前,桃树、柑橘用果实,丰富着人的味蕾;2000年前,茶树走出森林,用一片树叶滋养万千生灵……在人类不懈努力下,他们又获得了新的姿态,为不同的文明带来不⼀样的色彩。该片选取了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的水稻、茶树、桑树、大豆、竹子、柑橘、杜鹃等,讲述了中国植物影响世界的故事。从植物到人到这片热土,是对中华文化的一次具象寻根。
二、聚焦原生态植物的发现与保护,诠释绿色发展理念,普及自然知识
该片首次发现了许多珍贵的植物,普及了植物的知识。特别是首次反映人迹罕至的原始森林到生态脆弱的地区植物顽强生长。如珙桐,是第一集所有的植物中最重要也是最复杂的拍摄。珙桐与银杏一样,是中国独有的孑遗植物,它们是第四纪冰川之后保存下来的“地球遗民”。珙桐因花开时两片垂下的白色苞片形似鸽子,所以也称为“鸽子树”。它开花过程在我们之前还未有人记录过。团队在拍摄时,因为设备非常多,需要租用马匹将设备托进山,导演组在海拔3500米的基础上徒步进入海拔4500米以上的地方高原,寻找高原的极致生命。通过《植物天堂》这一集的拍摄,与中国千姿百态的植物相识相知,不论是干旱沙漠中的梭梭,还是高原的雪莲和雪兔子,还是雨林中竞争的植物,它们在极致环境下生存下去的生命力让观众备受感动。植物尚且如此,何况是我们人类呢?只要拥有一次生命,追寻并呈现生命中的那一次花开就意义重大!每一集都有给人印象深刻独特的科学知识点,呈现了21科28种植物的生命旅程。而这些知识的普及,更印证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绿色发展理念,生动诠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和谐发展理念。
值得一提的是为传递与植物相关的科学知识,导演组调动国内外前沿科研力量。以黄宏文总顾问为代表的230多位植物界专家深度参与了创作,这些专家来自于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北京植物园、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所、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等国内多个科研院所。此外,英国邱园、爱丁堡皇家植物园,美国阿诺德植物园,印度加尔各答国家植物园等机构工作人员,也对纪录片的创作给予了极大的协助和支持。从而确保该片的学术性与严谨性。
三、讲好中国故事,创新电视表达,彰显民族文化自信
该片别开生面,不落窠臼,宏大主题绵密叙事,生动讲述中国植物故事,向自然生灵致敬。如讲桑的故事,丝丝入扣。从桑的叶子与众不同拥有强大的蛋白质生产能力开始,一种昆虫(蚕)发现了其中的秘密,从此,这种蚕把桑叶子作为主要食物,享受丰富的蛋白质,它自己也变成了蛋白质的储藏者。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国人的祖先在桑林中发现了蚕的秘密。他们为了获得这只昆虫吐出的丝线,开启了长达千年的驯化历程。丝绸之路不仅仅让西方认识了蚕茧,也让西方了解了处理蚕丝的技术,世界文明从此展开新的一页。又如讲茶的故事,从茶树在自然界应对小绿叶蝉的大举进攻,茶叶体内释放出几种特殊气味的信息素,这种气味能够通知猎蛛,它是小绿叶蝉的天敌。茶树还演化出独特的化学防卫机制,隐藏在茶叶中的咖啡碱和茶多酚等,具有杀菌作用,能够抵御有害细菌。人类发现了 茶叶能杀菌和振奋精神作用,茶叶从药用变成饮品,一直持续到现在。同样,该片讲述了水稻、大豆 、本草、竹子、水果、园林、花卉等故事,也是丝丝入扣娓娓道来,植物,孕育和滋养着人类生命,从衣食住行,到美的历程,独特的自然资源和⼀个民族的非凡创造力,共同编织出了壮美的华夏文明。
四、匠心精良制作,打造了中国植物纪录片扛鼎之作
《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沉淀3年时间,制作历时2年,200多位主创人员遍访国内27省的93个拍摄点,国外包括美国、英国、日本、意大利、新西兰、印度、马达加斯加等7个国家的30多个拍摄点,最终凝聚成这十集50分钟的系列纪录片。使用4K超高清摄影机、大型航拍无人机等设备,采用延时摄影、定格动画、显微摄影等多种拍摄方式,为大家记录和呈现出一副完整的中国植物版图。
团队践行“四力”,脚力、脑力、眼力、笔力,下足了苦功夫。在人迹罕至的高原经历冰霜血雨,在原始森林被蚂蟥袭击,冒着生命危险拍摄下雪兔子开花和凋谢的镜头。在云南腾冲的高黎贡山,摄制组成员背负重达百斤的飞猫索道设备,趟过70多道溪流沟堑,在森林中爬行5个多小时,才能接近拍摄目标——大树杜鹃。 在非洲马达加斯加中部高原地区。摄制组冒着被疟疾病情传染的危险,记录了青蒿素,这一中国植物与科学家一起给世界的礼物,如何延续人们的生命。为了记录只有一粒米大小的稻花,摄制组将水稻搬进室内,尝试在无风环境中拍摄稻花开放的过程。在室内拍到了抽穗,也就是稻穗从茎干中生长出来的过程。
为全面展现植物的生命历程和立体样貌,导演组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对植物进行展示描绘。仅主拍摄团队就有8个摄制组,在野外驻扎一两年捕捉植物的自然状态,另有棚内延时拍摄花费近一年时间,将17种植物漫长生长过程浓缩成几秒瞬间,使用1000帧每秒高速摄影放慢40倍人眼难以观察的植物爆发时刻,显微摄影最高光学放大100倍进入植物器官内部带来视觉奇观,此外还有大型航拍和水下摄影等等。
总导演李成才认为,每个导演选择纪录片题材的过程其实是他心灵的成长史,“是一个导演的心灵和拍摄体心灵之间共同完成的故事。”他引用了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的观点:“我们的文明就是乡土文明,就是农耕的文明,就是植物塑造的中华文明。”李成才说:“所以我们这部影片要做的就是万物一体。”
正如该片的宣传词所说:这是一次对中国植物的朝圣之旅,是一部中华文明的寻根行动,是一次对自然生灵的致敬,是一次自然知识对大众的传播,是一次关于生命之间如何平衡的思考。
北京世园局常务副局长周剑平评价说:“这部纪录片是北京世园会重要的展陈内容,通过对植物世界的探索,引导观众体会中华文明对自然的谦逊和感恩。当植物和自然的状态被摄像机捕捉,被文字所记载,北京世园会也就成为一届永不落幕的世园会。”
而网友更是好评如潮,以震撼、炸裂、每一帧都是致美的屏保来形容。
这是中国首部全面展现植物世界的自然类纪录片,将作为一项重要影像工程和一种文化符号,为中国植物界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笃定恒心,守候民族的“诗与远方”;洗净铅华,不忘初心,以一颗匠心,有力地回答了电视节目从微观入手、小中见大、大处落笔,唱响爱国主旋律、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内涵才是“取胜的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