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美贸易谈判达成基本共识,取得阶段性进展,打破旷日持久的僵局,双方成功突围。为此,中美及世界各国官方及民间予以点赞并正面评估,对全球经济前景充满期待。然而,学界及媒体对谈判过程和谈判细节剥丝抽茧,褒贬不一,对未来走向谨慎乐观。
客观上,中美及全球经济处于不确定性放大,脆弱和负面因素增多之动荡期。欧美、日美和英美之间的贸易谈判在未来一周走向不明,因此,作为引领世界经济的两大经济体,中美两国能够在关键节点良性互动和健康发展乃是关键之举。
如今的中国,社会结构日趋完善,经济基础逐渐加强,产业布局科学又可持续,中国在国际事务,对外交往和发展方略上均与过往不可同日而语。在一年多的贸易战过程中,美国从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降为第三,中国此时顺势而为,逐步举目欧盟、东盟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整体形势运作平稳。今年前三个季度国内生产总值近七十万亿元,同比增长6.2%。政府强力深化改革成果,“对标国际,打造市场化营商环境”,积极鼓励各国企业扩大对华投资,包括对美国放开市场。前九月中国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6.5%,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逾三万家。
就美国而言,一年多来,各项经济数据和指标不断波动和下跌,失业率上升,商户和农场主怨声载道。美国发起的贸易战不仅没有占到便宜,反而弊多利少,弄巧成拙。面对后来居上的中国,美国似乎力不从心,再也勇不过当年。美国挑起贸易事端,并多回合挑战中国,分晓不明,曙光难现。制约和扼制中国似乎也属战略失策,不仅难以成就自我,而且还会殃及池鱼,祸害全球。“一言堂”的世界格局,在多极化世界背景下,都未必现实和可持续。所以,知彼知己,见好就收属上策。
另外, 美国大选在即,国内党派斗争如火如荼,特朗普弹劾案箭在弦上,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及民粹主义盛行。任何一个麻烦,对于竞选总统逆袭的特朗普,都算是一剂猛药,足以令他翻转难眠,梦靥绕身。特朗普以其喜怒无常,变幻莫测和不能有效管理情绪而著称。其所谓地球“老板”和世界“教师爷”雅称也难掩其色厉内荏、被身边鹰牌政客“绑架”之嫌。对于中美日前达成阶段性协议和实际成果因此当属水到渠成,无奈之举,客观之必然。然而,对于特朗普喜形于脸色,精神亢奋,信誓旦旦夸海口,期待坐实下一步,大家还是犯嘀咕:中美贸易谈判真的步入健康轨道,高枕无忧,一路高歌吗?
再从主观因素上观察,中美全面战略博弈和经济贸易角力并非过去时,就信奉单边主义的美国而言而是现在进行时和将来进行时。
过往的十二个回合的交锋,更多的情节属于彼此舆论抗衡和心理斗争。当峰回路转成为不可能,妥协和退让自然不可避免。中国政府审时度势智慧处之,为美国中西部特朗普票仓送了一个“大礼包”,签署了向美国购买五百亿美元农产品文件,而美方也暂时回避敏感政治议题和讨价还价。
事实上,意识形态的对立和抗衡,美政府一直念念不忘,纠结于心。一方面美国需要中国巨大市场,另一方面,又要对中国内政“指点迷津”。其实,大家对于美国打打谈谈,胡萝卜加大棒的老套模式早已看穿。在过往多次谈判桌上和多个不同场合美国方面大放厥词,胁迫就范:一会儿指责北京对香港问题态度强硬,贸易谈判要和香港问题挂钩,一会儿协防台湾出售武器,即使国内产业结构问题都成了美方的谈判条件,企图通过寻找各种谈判砝码,前后开弓,令中国处于腹背受敌。
长期以来,美国的香港和台湾“情节”一直体现在中美贸易和中美关系甚至世界格局的两个隐性“棋子”上。坊间又戏言是美国制衡中国发展、干涉中国内政和破坏国家统一及民族利益的“杀手锏”。
在中美贸易谈判取得阶段性成果和实质性突破之时,特朗普难以抑制高涨情绪,在十月十四日推特中形容道,“中国做的非常好。美中达成不错的贸易协定!中国已经开始从我们伟大的爱国农民和农场主那里购买农产品了...我们对中国开放市场...中国留学生可以申请到美国学习...”;特朗普周三(10月16日)又充满期待:“十一月中旬我们将在智利首都圣地亚哥亚太经合会议之后会有更多协议,也会有新一轮成果和文件签署”。 当谈及香港问题时,特朗普不加思索:“香港街头抗议人数正在减少...香港会处理自己的事”。特总统如是表述反复,顺口开河,令人想起就不久前,当他看到香港街头到处美国国旗时,便声嘶力竭,声称中美贸易谈判势必要与香港问题挂钩,对相关国家、机构和个人进行无差别制裁并拉入黑名单。
就在昨日,美国又公然违背国际公约,出台“限华外交官活动须通报”,无理限定“晤美官员学者及参观实验室等活动”。此前,美国FBI曾给美国高校发出警告,提醒“中国研究人员盗窃美国知识产权”,指责“中国盗取商业机密,多名中国军方官员被控对美企业发动黑客攻袭”。由此可见,中美战略互信依然前途渺茫,任重道远。所以,经贸和政治作为“一篮子”要件和中国交涉始终是美国一年多来铭记于心的“经文”,这种无理行为现在看来无异于“政治碰瓷”。正是看准了中国独立自主,从不插手他国事务,美国才肆无忌惮,时不时操纵诸如“香港人权与民主法案”,“台湾保护法”等政治工具。
目前,香港局势还在恶化。“煽暴派所谓五大诉求其实就是意在羞辱和推翻香港特区政府”有目共睹。叙利亚和伊拉克街头游击战香港频频再现。刀具,汽油弹,土制炸药等暴力工具司空见惯,居民工作和生活难以保障,逢周末更是人心惶惶,门庭紧闭。谁能否认随时随地不会出现“人肉炸弹”和大型杀伤性武器? 就在胶着的警匪大战中,美国竟然继续火上浇油,指鹿为马,“烫手山芋闯关”,美众议院通过“香港人权与民主法案”,并待总统三个月内签署生效。香港作为美国政府牵制中国的棋子始终受制于美国的意志,同时也少不了西方的影子。
在台湾问题上,美国机关算尽。近期,美国接连发表涉台言论。一方面为台湾走夜路吹哨壮胆,另一方面,意欲制造谈判气氛,通过言词和心里暗示,破坏台海和平,增加谈判砝码。
今年年初,特朗普政府一度默许出售六十六架F-16V战机给台湾。后据“纽约时报”报称因碍于中美贸易谈判而暂缓。不久前,美国务院再次批准对台价值二十七亿美元军售,其中涉及M1A2T坦克和“毒刺”防空导弹。
过去的二零一八年是中美贸易顽强斗争的一年,其中,把香港、台湾问题国际化并以此为筹码对中国讨价还价一直是最敏感的议题。中国的耐力和定力已经表明和彰显中国方面不会在国家安全与民族利益方面有回旋空间。特朗普若重蹈覆辙,“新瓶装老酒”,注定是自踢铁板,自作自受。港台问题乃中国内政,也是国家核心利益,因此不会与美国进行利益交换。中美贸易战并不可怕,中国出口对美国依赖度也正在减少,国内本土消费市场也日趋超过美国。“成长的过程就是不断分离的过程,斗争本身并没有好坏。中华民族就是在伴随苏联和美国的斗争和分离过程中变得伟岸和强大”。观察者网专栏作家发表时评也指出,当今社会,任何试图阻止中国崛起的图谋都需要事先全面好好掂量一下再做定夺。
之所以第十三轮谈判取得“重大进展”,是因为之前多回合交锋逼近临界点确因美方出尔反尔胎死腹中。这一次,美方显然痛定思痛,开始不得不顾及对方关切。虽然分歧尚存,毕竟“轻舟已过万重山”,双方在农业、汇率、知识产权、技术转让諸方面达成共识,取得突破。然而,中美最终能否顺利签署并逐一实践,似乎一方面要进一步考验美国的诚意,另一方面还需要对美方的战略意图适时理性分析并保持战略觉悟。
在战略思维方式上,美国和中国多年来始终难以苟同,所以在很多方面很难兼容。美国人倾向于清晰界定自己的领地和目标,一旦明确区分和确认对自己形成威胁的对手和敌人,就会不依不饶,针锋相对。战略思维的差异决定战略行为的迥异。“基于罗辑思维、类属思维和外化思维,美国提出以本国更卓越为立论基础的例外论,始终要求别国跟着走”。因此,美国例外论则要求他国跟风和效仿,去异求同,意欲让他国和美国保持一致,实现同质化。机械思维难以让美国容忍矛盾的存在,所以,长期以来,美国不惜付诸武力,实施霸权主义和单边主义。
相反地,中国思维模式通常是相对和辩证的有机思维,在处理对外或者涉外问题或者事件时,则通常倾向于求同存异,甚至委曲求全,惯于从角色互动中寻求界定。正如王毅外长在二零一六年二月二十五日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演讲中所说,“中国会以中国人的方式,以东方人的思维,更加和谐和包容的态度与其它国家交往。中美之间,如果能建立战略互信;消除战略疑虑,加强战略合作,那么任何问题都可以通过对话协商找到解决办法”。
中美之间有合作也有纷争,有统一也有对立。从对弈逻辑理论看,之所以二者间存在很大不确定性,是因为两国战略思维的相容性是“变动不居的”。“两种因素和力量的消长将决定未来中美关系的走向”。这可能便是中美两国一直以来竞技和抗衡的理论基础,也可能是不少专家学者谨慎乐观甚至提出中美脱钩,或者西方智库所谓的阵营对立,重陷如美苏战略对峙的“修昔底德陷阱”的原委之一。今天,单从两个大国之间作为比较局部或者表象的贸易战来看,要想旗开得胜并且一路高歌,至少目前看来恐难定论,也许在某种意义上只能算是一厢情愿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