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嵩  >>  正文
姚嵩:从中西文明关系的角度看香港问题
姚嵩
2019年11月04日

香港回归祖国已经22年了,这22年里中国经济继续以较高速度发展,而香港则难以为继像20世纪末无论是经济还是文娱领域的辉煌。2019年的修例风波更是给香港社会带来巨大的动荡和重重困境。香港应该何去何从,中国内地应该怎样看待与香港的关系,本文想抛开经济领域和社会领域的探讨,仅从中西方文明关系的角度分析香港处境的历史原因和未来出路。

香港回归祖国前的一百多年里是英国的殖民地,前一百年经济成就并不突出,只是在二战后香港经济和社会才迅速发展,不仅跻身“亚洲四小龙”行列,更成为全球最富裕、经济最发达和生活水准最高的地区之一。英国的殖民地有很多,但并不是每一个殖民地都取得了香港一样的成就。是什么让香港不同于其他殖民地,又为什么只是在二战后的一段时间香港才高速发展?我认为这背后的原因其实联系着西方世界与中国的关系。

西方文明以古希腊为源头,他们所倡导的民主平等自由也源于古希腊。但是古希腊的民主平等自由并不是给予每一个人,只有城邦的公民才有这样的资格,而奴隶是没有这样资格的。与之类似,今天西方世界的民主制度、资本主义的经济体制,至少到今天为止,他们并不是想要整个地球每一个国家都过上和他们一样的生活。简单的说,他们希望在国家与国家之间维持一种差异,使得更多的国家既向往西方又达不到西方的民主自由水平。虽然西方国家也在宣扬普世价值,但是这种宣扬有时更多是一种政治工具,他们并不想每一个国家真的变得民主自由。西方世界对待苏联和俄罗斯的态度就印证如此,他们对苏联进行和平演变,又不真的接纳俄罗斯加入西方世界。如果中国没有孙中山先生,没有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主席依靠自己的力量站起来,他们是还会维持军阀混战的,在这种分裂的祖国之下西方世界也不可能顾及香港的发展,他们瞧不起中国人也就瞧不起香港人,我想这也是为什么二战前香港并未腾飞的原因。

新中国成立了,然而意识形态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不一样,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西方世界开始了对中国的封锁,他们甚至也想通过和平演变颠覆这个社会主义国家。香港虽然自古就是中国的一部分,但是那时还是在英国的殖民统治之下,在中国第一代领导人有意安排之下,香港没有被解放,而是成为中国与世界交流的一个窗口和桥梁。中国通过这个窗口沟通世界,世界也通过这个窗口影响中国。好比一个穷人家的孩子被一个富人家强行收养,如果他们想证明自己的制度是优越的,想让穷人家的家人都羡慕自己的生活,最好的办法就是让这个孩子幸福又快乐。我想这也是为什么西方世界很多国家在制度上都对香港照顾有加的原因,如果不是香港背后有一个中国,他们也许不会给香港那么多的优惠政策,像签证政策和自由港政策。从好的方面说他们想把自由平等民主通过香港影响到中国,让中国变得更开放和包容,从坏的方面说,他们想通过香港彰显意识形态的差异,香港越好,证明西方民主经济制度越成功,中国内地的人们就更可能心向西方。

当然香港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成功也离不开香港人的勤劳和努力,但是我认为更重要的是西方给了香港一个自由的制度土壤和融洽友好的国际氛围,使得勤劳和努力能够得到财富的果实。也恰恰因为如此,至今很多香港人仍然心记着英国人的好。我们不能简单的就说这是一种不爱国的行为,英国作为一个宗主国能让世界各地的殖民国家感激自己向往自己,一定有他的原因。回家的孩子仍然对原来收养他的人家有所不舍,应该是原来的家庭真心对待他很好。

虽然有了经济上的腾飞,然而香港还是夹在了西方文明和中国文明之间,弥合也体会着两端的差异。那时我们与西方的差距很大,面对西方国家也有着难以抹去的自卑感,西方给香港带来了繁荣,同是中国人他们也会和内地人进行比较,因而有了自身的优越感。那时他们面对西方人也有一种仰视,同样的他们面对内地人也有一种是西方人的养子的优越。也许香港人自己也没有意识到,但他们无法不接受这个西方国家也许是有意为之加给他们的角色。他们也爱这个角色吗?向自己的原来的穷家庭彰显自己的财富与美好生活,心中体会着内地人的羡慕与向往?如果他们中有的人也接受这个角色,那么今天当中国发展渐渐赶上西方,当中国的道路被实践证明是合适中国国情正确的道路,当西方的经济与民主制度出现了困难,当文明繁荣的天平再一次倾向于中国与东方,他们也无法不品尝这个角色带来的苦涩。一个香港人如果曾经认同西方更多,曾经从与内地的对比中体会差异与优越的快乐更多,也许今天心中就会有一份痛苦更多。

这份痛苦难道要怪罪中国的发展吗,怪罪西方的经济社会制度在今天中国的映照下出现困境吗?如果祖国还是很落后,就不会有今天的痛苦,香港就会依旧辉煌下去?可是如果没有祖国站在香港的背后,西方也不会对香港照顾有加、彰显差异。这还是因为中国站起来了,他们并不想让中国站得直、走的稳,或者说他们还是想让中国走向西方世界心向他们。所以香港的同胞们,把今天这一切的痛苦都归咎于祖国的发展是不应该的,西方世界对香港的好也恰恰因为香港是中国的一部分。如果曾经体会了差异带来的快乐,有因就有果,今天的香港也许还得在痛苦与迷茫中再走一段,直到开始反思自己曾经在中西方文明交融与冲突中的角色,并通过祖国和香港我们一起共同努力寻找香港新的位置。

首先,不论怎样香港都是中国的一部分,在从香港殖民统治到香港回归这一百多年,不只是在香港回归后,即使在回归前,香港的命运也一直与中国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西方首先把香港人当成中国人看待,其次才是香港人或英国的殖民地居民。当西方势强,难道香港就只有充当影响中国的马前卒吗?西方因为要彰显差异而带给香港他们的制度与文化,让香港富裕起来,难道香港只是想体会与内地的落差,满足于与这种落差带来的快乐吗?但也有很多香港人想要帮助内地,带动内地的发展,像邵逸夫先生。如果一个香港人有这样的认识,认识到恰是因为自己背后有一个祖国西方才优待自己,认识到西方这种和平演变的意图对祖国是不好的,进而把西方这种彰显差异的本意变为带动和提携,认为只有自己的根发展了,只有当自己的祖国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自己才能真正的立足于世界,那么今天面对祖国的发展与进步,他就会更多一份快乐与欣慰。

在中西方文明的交流与融合中,香港其实具有得天独厚的位置,她一方面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另一方面也学习到了西方文明的成果,融合中西文化形成了香港独有的经济文化氛围,不但经济繁荣,还创作了许多经典的文学影视音乐作品。只是由于西方文明只愿彰显差异此消彼长而不是取长补短共同成长,才为香港埋下了这枚曾经快乐今天痛苦的种子。西方曾经想让中国心向西方,而有了通过香港影响中国的策略,香港才不得不夹在中国与西方之间,因冲突而受损。今天,当我们逐渐赶上西方发展的步伐,我们把自由、平等、民主、法治写进了我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表现了一种想要占有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雄心。当渐渐的,我们对自己的文化和制度有了自信,今天我们也可以把西方曾经的影响看成一种好意,看成一种提携。这样,如果我们愿意继续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曾经落后时我们学习过,当我们上升时仍想向他们学习少了落后时学习的一种痛苦,更表现了一种胸怀——学习他们的经济制度与社会管理,充实我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文化,那么香港由于其特殊的位置也就会是一个很好的老师,可以帮助我们补上例如法治等课程。反之,如果我们像曾经的西方一样,也是只想彰显差异,乐于见到西方民主与经济制度出现重重困难,乐于此消彼长,进而轻视甚至贬低他们的制度,那么我们不但会错失学习他人强处的机会,也会让香港继续夹在两个文明冲突之间更加迷茫和无助。

所以,香港的未来其实取决于我们怎样看待中国与西方文明的关系,取决于香港在中西方文明之间怎样对自己定位。香港作为一个窗口,西方对待香港的方式可以与他们对待中国的态度正相反,但是我们对待香港的态度则和我们对待西方文明的态度很近。为什么文明的发展必需要此消彼长呢?为什么一方势强总是想通过让另一方式微甚至毁去来保持和证明自己的势强呢?为什么不能一起欣欣向荣呢?文明之间好的竞争与齐放,是每个民族都把自己民族历史中最好的东西表现出来。今天我们的祖国政治清明,上层关照底层而少有压迫和剥削,我们也应该有胸襟激励西方把自己最好的东西表现出来,也就是民主与自由平等。这样激励他人,其实也是激励自己不断进步。不是压制他人而是带动他人一起进步,每个文明都重现自己最优秀的东西,这样世界会更美好,人们会更幸福。香港也会在中西方文明交流与学习中发挥自己独特的优势,不但在中国学习西方文明的优秀成果的进程中作为老师大有可为,也会在中西方文化交流中充当使者的角色。

如果中国对西方文明有了包容乃至激励,那么我们对今天在香港发生的政治困境也应该有一种包容的态度。西方的路今天不那么好走,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到了香港,我们应当乐见并鼓励他们找到出路,重现辉煌。认识自己的根,反省自己从哪里来,为什么会有今天的困境,这一过程往往是痛苦的,但却是走向未来的唯一正确的路。如果一种国家或地区是开放包容的,只要这里的大多数人对自己的历史与定位的认识不偏颇,那么渐渐的就会在讨论与试验中找到自己的路。香港的政治制度尚未成熟,在殖民时期其实也从未真的实行过民主,但是在一国两制下仍然是一个开放包容的香港,相信有着自我修复和自我调整的能力。只要把怪罪内地发展抢去香港繁荣的心结打开,香港在祖国的发展和中西方文明交流中就会找准自己的位置。今天撕裂香港社会的一些偏激的做法不会得到大多数香港人的认同,而祖国的支持与理解会让香港人渐渐知道只有中国永远与他们在一起。不论怎样都希望香港好起来并永远好下去的可能会有西方,但一定有祖国。

香港其实是幸运的,因为香港独特的位置与历史,回归祖国前后无论西方还是中国都把自己最好的一面拿出来对待香港,争取赢得香港人民的心。祖国对待香港其实是包容爱护的,纵使祖国的快速发展抢去了你曾经的自信与优越,那你更需要拿出壮志与雄心,抛去曾经的成就与挫败,再一次回到出发点与祖国和世界公平友好的竞争。未来未定,属于勤奋努力勇于拼搏的人。

培训学校数学教师,哲学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