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云超  >>  正文
邢云超:澳门在粤港澳大湾区或承担更多历史责任
邢云超
2019年11月11日

今年五月中旬,在接受人民日报海外网经济栏目专访时,本人还曾津津乐道粤港澳大湾区前景与未来,并于稍前就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与发展存在的问题和港澳,日本及澳洲部分社会学家和中国问题专家在不同场合进行过探讨与分析,也因此有过一些新的发现和思考。近期在深圳,香港等地多次召开的各层级公开和非公开关于香港,深圳和香港,香港和美国,中国和美国多个会议上,相关专家特别是中国内地高校和政府背景学者及政策决策人士几乎无一例外,强调香港在国家发展和大湾区建设中无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对于如何解决旷日持久,每况愈下的香港现实问题开始少人问津,鲜有关注。要么泛泛而谈,避重就轻;要么人云亦云,总之难有新意。

国内学术界“形式主义”和境外“实用主义”形成鲜明比对。一个新的课题似乎在香港乱局和国际不确定因素增多的大环境下,从学界,甚至精英阶层开始萌生并迅速引起社会及媒体关注。这就是澳门特区产业结构,人口红利,国际参与及与内地合作。着重着重探索澳门在其新的历史时期所承载的历史担当、民族责任及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的角色调整和重新定位。

事实上,粤港澳大湾区从最初学术研讨到中央决策然后上升到国家战略,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纲要》到《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先行示范区》,始终是一个从内涵到外延不断丰富和完善的动态过程。九个内地城市及香港、澳门的角色扮演和功能定位也因此与时俱进,通过不断互动和调整,形成互通有无,和谐适应之格局,从而取代传统意义上的画地为牢,各自为政,互相阻隔和你争我抢。

《澳门特别行政区五年发展规划(2016-2020)》提出要建设“一中心平台”; 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支持澳门建设世界旅游休闲中心,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平台,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将澳门作为中华文化为主流多元文化与世界多种文明共存的交流基地,于是,澳门产业多元化框架雏形指曰可待。湾区人也同时预期粤港澳大湾区领导小组不失时机,集思广义,根据新形势新变化,高瞻远瞩补充出台新形势下的针对澳门在促进湾区社会经济发展新政或意见。

澳门自身地理位置优越,发展优势显著,人杰地灵,政通人和,获得了中央政府信任和支持。作为东西文化交汇点,其桥梁作用不言而喻。和香港一样,澳门可以作为联络平台,无缝对接国际市场,与欧盟,东盟,特别是葡语系国家开展投资、合作、并购及人民币清算。利用在文教、科技、旅游及金融业得天独厚之优势,为国内市场的国际空间拓展提供大陆架及国外资本和项目进入中国内地提供渡口和桥梁。

近年来,澳门博彩业突飞猛进,早在二零零七年“路透社”就曾报称澳门已经取代拉斯维加斯,成为世界新的“赌都”。但是,博彩业一家独大,占据当地整体经济产出的一半和澳门财政收入的近八成,这就无形中挷架和制约了其它行业的拓展和开发。产业结构的单一化导致市场功能失衡和偏废,经济体量终究难有突破。澳门地域狭小,人口不足香港的一成,造成竞争力不足,独立性不强,对内辐射对外联合力不从心,捉襟见肘。对于中国国家战略的配合处于尴尬境地,始终为港人和国际社会所俯视。

然而,澳门大学杨鸣宇博士则认为,由于澳门人对中国认同度高,而且在十年前己通过国安法,抗争力量难以凝聚。所以,稳定祥和的政治环境和市场繁荣的人文气氛则为澳门的经济腾飞提供了先决条件。相形而言,在香港,当基本法二十三条相关国家安全法立法时,则遭遇全面抵抗而搁置至今。这就是为什么日前北京四中全会强调香港迫切需要提高管治能力健全香港维护国安法律机制尽快落实二十三条立法之原委。

“十年河东 ,十年河西”。澳门的巨大潜力,连续多年释放充分,发展前景不可限量。从中山粤澳合作示范区到横琴中医药科技产园区,粤澳多个平台已设置完备。澳门珠海合作开发万山列岛及“飞地经济”也为澳门产业结构优化和内外功能化发展提供了地区级平台。

十月二十六日,全国人大授权澳门特区对横琴口岸澳方及有关延伸区实施管辖,这一“包括六大板块授权,三个阶段实施”的举措“堪称是法制保障重大改革的鲜活实践”。“下一步,横琴新区将报请国务院划定澳门管辖区域面积,地理坐标和启用日期”,横琴管委会发改局王彦如是说。其实,随着港珠澳大桥开通,澳门口岸管理区建成,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已经迈上新台阶。

二零一七年五月十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表”澳门如何对接大湾区建设“文章强调,澳门的优势:精准联络人。”科技创新是湾区经济的动力引擎,澳门虽然实力较弱,其实,充分利用好周围环境和横琴,便会“风起南海,潮涌珠江”,有望在大湾区发展中成为举世注目之科创黑马“。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研究在澳门建立以人民币计价结算的证券市场“。近年来,澳门发展的特色金融涉及相当债券分销和发行,而债券也是证券市场的组成部分。”当局亦正在委托国际顾问公司进行调研,着重强调方案务必符合国家之需,澳门之长“,澳门经济财政司司长梁维特如是回应澳亚卫视。

今年六月,在考察卢森堡期间,梁司长也曾强调,澳门正发展特色金融,根据“一国两制”,“一带一路”倡议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政策优势,为国家发展和澳门多元化,将结合澳门自身环境和国家赋予的平台角色,以发展债券市场和完善金融基建为切入点,为外来投资者创造落户及营商环境,循外向型金融服务业方向,为中国和葡语国家提供金融服务,为大湾区城市与葡语国家营造金融服务的挢梁。

随着中央支持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投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明确澳门海域管理范围、以及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及地区问题,澳门特区始终一贯,不折不扣,为“一国两制”的实践,成功垂范,堪称楷模。刚刚当选第五届行政长官的贺一诚,上台伊始便宣布加大大湾区城市合作,全力以赴推进“一国两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加大人才培训,关心青年工作,稳定和谐大局”,而上任特首崔世安也曾在澳门劳务网上指出:澳门民众普遍认识到,澳门是国家主权下的I高度自治的特区。只有国家利益充分维护,特区利益才能保障。据此,澳门俨然成了”一国两制“的成功案例。

”澳门长期以来很少有首先发声的先例。但事实上,香港反送中运动对澳门影响颇大,特别在精神和思想层面,”澳门一位知名电影制作人说。然而,连续五个多月愈演愈烈的香港暴力活动并没有冲击到一江之隔的澳门。出奇的平静环境为澳门市民带来思考和启示的机遇:台湾国民党,民进党等党派正你争我抢,频频论战,争夺执政权;香港街头依然硝烟弥漫,前途未卜,妖魔鬼怪四处横行;而此时的澳门应该不失时机,抓住时机,顺势而为,捷足先登,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发展担当更多历史责任。

澳门回归中国以来,已经创造了诸多经济发展神话。一方面受益于“一国两制”政策,另一方面则是国内改革开放大发展大繁荣带来的机遇。如今,澳门再次处于历史关键阶段。“香港经济十年最惨,唯盼中美贸易冲喜”。无休止的香港乱局,让世人大跌眼镜。但同时也为澳门带来机遇和挑战。正如香港大学卢兆兴教授所言,“香港的失利意味着澳门的收益”。如何自觉自醒,找准位置,从而做大做强澳门,不失为对澳门人重大考验和严峻挑战。

香港的深度沦陷客观上势必成全和造就澳门。不久前,多家机构包括国际知名智库和主流媒体相継岀笼统计学信息,披露香港动乱如何做大做强了新加坡。比如,高盛报告指出,”今年六到八月,有近四十亿美元的投资从香港转移到其亚州的竞争对手新加坡“。人才的流失,资本的出逃,自然令新加坡渔翁得利,如虎添翼,这是不争的事实。深圳在今年八月十八日成为“示范”市之后的近三个月以来,却迟迟未发现针对性措施和地方政策出台,从而体现“深圳速度”,不失时机有效拦截外流人才和资金,尽管国家层面稍前已经出台相关人口和人才政策。据人民日报十月三十一日报道,二十万香港居民已申请内地居住证,但相对高阶流入欧美和新加坡等国家尚无公开数据。内地城市包括深圳在内的国际性、国际化及与特殊的香港文化兼容程度虽然见仁见智,但国家政策支持和舆论引导不可或缺。

长期以来,有不少观察家和学界先后提出上海及深圳取代香港金融中心的可能性再到香港可能功能性被澳门取代。纷纷扰扰,莫衷一是,因为香港在体制,法制的西化,具有上海和深圳无法替代的地方。“特定政治现象的出现通常是多种结构性因素长期交互作用下的结果,所以澳门也未必完全取代香港。“

众所皆知,港澳的重大差异之一乃前者导向政治,后者则侧重利益,澳门在可预见的未来不太可能香港化。港澳在政治制度上颇多相似,但澳门政府管控能力较香港强而澳门社会动员能力却较香港低。这就是为什么有专家早期香港问题尚未大白于天下之前,曾经尝试提出大湾区统一行政的构想,以期实现你中有我,血脉相连的有机体之缘故。虽然目前乍听起来不可思议,没有任何技术性可操作,但是规划粤港澳大湾区之初衷足见一斑。

如今,香港问题𣎴断国际化、纵深化和复杂化。面对各种社会撕裂,家庭矛盾,许多港人恶梦缠绕,宿夜难寝。医生拒收或者漠视受伤警员,学校成立特技表演和练兵场。医院和校园自然成为暴力之源。目前,香港除了向国际社会输出“暴力楷模”,“游击战术”,香港国际形象一败涂地。甚至有学者大胆预言,林郑四招未能解决香港风雨飘摇,反而岀现更多更复杂诸如三K党之类组织。香港成为冲击世界经济“黑天鹅”可能性似乎若隐若现,时日可待。

国际社会广泛认同香港事件己经严重阻碍大湾区建设进程。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未必能恢复元气,愈合创伤。外交部驻港特派员指出,香港街头暴力超越国界,病毒堪比非典,比沙士更致命。虽然香港是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占全球人民币支付交易约百分之七十九,是力压东京和新加坡仅次于伦敦和纽约的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虽然目前其股票未大跌根基尚未触动,但是,若长此以往,对香港金融业打击是毁灭性的,而且也势必引起全球经济逆转。

上周末是西方国家的“鬼”节,香港街头依旧“鬼哭狼嚎”。“黑魔谋瘫港九,大举毁店袭警“。”蒙面法”推出数日,仍然不见好转。此消彼长,水涨船高。这个历史上最爱神出鬼没的弹丸之地,似乎再也很难与文明,文化与和谐宜居相提并论。港人面对各路“小鬼”,无人知晓何时“钟馗”再现拿魔捉妖。

社会要发展,人类要进步,湾区要建设。现在大家都很清楚: 既然上海、深圳乃至澳门也许短期内无法取代香港,“再造香港”,那么,在大湾区及大中华区多成就一个金融中心又何妨? 更何况在社会经济发生动荡和不测之时,毕竟“东方不亮西方亮”。

智库专家,社会学学者,英语语言文学教授,现居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