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标准者得天下,作为世界茶树的原产地,世界茶文化的发源地,中国茶叶将再次引标世界。因此,审视茶叶标准化,助推茶业跃升,对中华茶叶的复兴意义重大。
首先,茶叶标准化,得先讲茶叶的“三标”,即安全标准、品质标准和文化标准。
关于茶叶的安全指标,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对茶叶农药残留限量规定了16种指标,现有美国、印度、日本、韩国等国采用。中国也遵照CAC农残标准。
值得关注的是,欧盟茶叶委员会(ETC)农药残留量最为苛刻,总计检测项目达227项,采用的是零风险制。欧盟2017年6月发布了(EU) 2017/1142委员会实施条例,这个法律法规每隔半年会进行调整,目的是要掌控中国到欧盟茶叶进口的频率。据研究报道,一系列的文件检查,会增加中国茶企10%的费用,来自中国的每10个产品中会有1份产品接受检查,官方会进行杀虫剂残留和其他农药残留的检测。
针对欧盟,一方面可利用中欧地标协定加强与欧盟委员会、欧盟茶叶协会及德国、英国和爱尔兰茶叶消费大国茶协会联系、沟通、交流并协调,从而找到解决方案; 另一方面,筛选中国大面积优质茶产区的茗茶严格检测污染物如金属、重金属、有机污染物及农药,把符合欧盟农残游戏规则的茗茶形成规模出口,让欧盟重拾进口中国优质茗茶的信心。
关于茶叶品质标准,ISO农业食品技术委员会茶叶技术委员会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推出了《ISO 3720 红茶定义和基本要求》标准,对红茶提出了一般要求和理化要求,其理化要求提出了水浸出物、总灰分、水溶性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水溶性灰分碱度和粗纤维的限量,这样的理化要求及限量指标非常科学合理,实质上规定了红茶制作的鲜叶原料、加工卫生条件要求,并有效地预防掺假。以茶叶水浸出物为例,ISO国际标准规定最小值32%、总灰分4%-8%、水可溶性灰分最小值45%等作为红茶特定成分的最高(低)限量指标,全世界有 30 多个国家采用这一标准。
据有关理化检测报告显示,中国茶叶绝大部分超出这个指标,如贵州梵净山茶产区茶叶水浸出物、氨基酸、茶多酚理化指标分别为43.5%、3.5%、29.9%,水浸出物较国家有关地理标志茶品37%高出6.5%,茶叶水分、总灰分分别低于国家标准0.4%、0.7%,茶产品中无任何非茶类物质。大大高于ISO国际标准理化指标。因此,中国优质茶产区,如贵州梵净山茶产区所出产的茶叶理化要求及指标可规定水浸出物高于38%,甚至40%以上的指标,让世界其他茶产区不可超越。
通过全叶鉴茶法对贵州梵净山茶产区的一芽二叶水浸出物为40%以上的绿茶、半发酵茶和红茶试验,其茶汤沫饽醇厚,爽滑绵密,回味悠长,验证了国际ISO理化指标的科学合理性,同时也验证了具有文化指标要素(如熬熬茶、陆羽【茶经】记载思州、费州、夷州茶叶“其味极佳”、花灯戏采茶歌采茶调等)的茶产区的茶叶卓越品质与现代理化指标相符合的科学原理,即茶叶水浸出物越高,品质越好。
其次,文化标准,或称茗茶品质的文化指标表达。文化标准是用来追溯茶叶起源与茶叶品质相关以及茶叶影响世界历史的指标,如数千年来形成并体现在人类生活和习俗之中的人文要素之擂茶、熬熬茶、油茶;传统曲艺如花灯戏中自唐宋流传至今的采茶歌和采茶调;陆羽【茶经】所载名茶及贡茶出产地及非遗工艺;“一带一路”及“海上丝绸之路”古茶道,包括全国各大茶产区的茶马古道及粤港澳珠三角的南粤古驿道茶文化遗存等文化要素。经初步验证,凡具文化标准的茶产区皆出产优质茶叶,其体现茶叶关键品质的水浸出物理化指标皆高于ISO国际及国内一般要求指标。
审视茶叶标准化,除了以上的“三标”以外,还需要考虑以下因素,即尊重自然、尊重历史、尊重科学;讲健康、讲文明、讲发展;语言话语权、文化话语权和标准话语权。
尊重自然、尊重历史、尊重科学。茶叶是自然之物,是顺应自然法则而成为地球上一片神奇的树叶和天下仅次于水的饮料。尊重自然,或许研读一下“茶”字的写法会悟出其中的道理。“茶”由草、人、木构成,草、人、木这三者象征着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就是说,茶离不开草,离不开人,也离不开树木,否则就成不了茶;人离不开草,也离不开树木,煮茶、点茶、泡茶;吃茶、饮茶、喝茶,这是人与自然互为依存的哲学及茶道。值得反思的是,从煮茶、点茶到泡茶,从吃茶、饮茶到喝茶,人类似乎与自然渐行渐远。当今世界把茶山改称茶园,茶地里不要草,不要树木,草可以施用除草剂除掉,肥料也可以用化肥替换掉自然的草木灰肥料;人们也可把牛奶、果糖(糖精)、香精用来当茶喝!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人类忘了茶的本来,也背离了饮茶的初心。尊重历史。世界及地球上的万物,皆有其演变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过去、现在和未来构成的历史。对于茶叶而言,不知茶叶的历史,何知茶叶的现在和未来?
当今世界上有不少人类学家、博物学家、历史学家和文学家等认为,茶叶改变了世界近代历史,或者说,茶叶在人类近代历史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如17-19世纪的中西方贸易、文化交集及政治格局,18-19世纪美洲大陆及美国的崛起与发展等无不与“一带一路”及“海上丝绸之路”相关联,而茶叶是其中不可或缺的要素。
艾伦·麦克法兰(右讲课者)集英国剑桥大学社会人类学系教授、剑桥大学国王学院终身院士、英国科学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皇家人类学会名誉副会长及皇家历史学会研究员一身,撰写了《绿色的金子:茶叶帝国》一书,认为茶叶征服了整个世界,助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实现全球扩张而成为“日不落帝国”,其殖民地遍布全球。“茶叶改变了一切(Tea changed everything)。”麦克法兰的这句话颇值得思考和研究!
美国作家萨拉·萝丝撰写的历史小说“茶叶大盗-改变世界史的中国茶”是历史的真实演绎和写照,从中可以看到盎格鲁-撒克逊民族的极端种族血统主义及本族利益至上的强盗性格。如今,英国虽已逐步衰落,但其精神在拥有盎格鲁-撒克逊民族血统的美国人身上表露无遗。是否有人意识到:当下中美贸易战,或许就是历史上中英茶叶贸易战现代版本的重演?
茶叶标准化要讲健康、讲文明、讲发展。全世界一致认为,茶叶是天下一致共享的健康饮料。饮茶是世界一致认知和共享的文明,世界上唯有饮茶文明是跨越社会意识形态、种族、宗教、政治、信仰等的人类文明。茶叶,或者说茶叶贸易曾经造成巨大的生态及动植物灾难,致使北大西洋及太平洋沿岸的海豹海獭、美国及加拿大的西洋参以及夏威夷檀香山的檀香木濒临灭绝。因此,茶叶标准化要体现茶叶的健康、文明和可持续发展之道。
美国茶商破坏生态案例1:大航海时代(1790-1840期间)的海豹海獭皮贸易令海豹海獭濒临灭绝
美国茶商破坏生态案例2:北美花旗参主产地阿巴拉契亚山脉地区,包括西弗吉尼亚州、俄亥俄州、肯塔基州和田纳西州等地的人参遭美国茶叶贸易商野蛮掠夺式采挖而濒临灭绝。
美国茶商破坏生态案例3:1784年2月22日,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于其52岁生日的当天签署总统令,派遣THE EMPRESS OF CHINA(中国皇后)号帆船从纽约启航,满载473担(大约30吨)花旗参、2600张海豹海獭皮等首航广州,于1784年8月28日抵达黄埔港,鸣礼炮十三响(代表当时美国的十三个州),向中国致敬!开启了中美贸易。据统计,在1820年到1903年之间, 美国共向中国出口了1700万磅西洋参。时至今日,我们对美国破坏生态平衡及造成生态灾难的历史事实应予以了解和深刻认知,对大航海时代和“海上丝绸之路”中国茶叶塑造了美国和成就了美国的历史应予以认识和研究,或许,这对我们认识并应对拥有盎格鲁-撒克逊种族血统的美国人挑起的中美贸易战有帮助!
最终,茶叶的标准化要彰显语言话语权、文化话语权和标准话语权。全世界的茶叶语言皆由中国“茶”(Cha)字茶音构成,具体地说,是由粤语cha(茶)和闽南话te 或tay(贴)演绎成拼音文字而来,这不只是全球60多个国家60多种茶语言文字拼写及读音的构成,还有世界五大历史名茶Hyson、Singlo、Souchong、Bohea和Congou、世界茶叶等级评价体系如OP、FOP、GFOP等,以及茶树种camellia sinensis var. sinensis(小叶种), camellia sinensis var. assamica (乔木型大叶种如普洱)等,皆由中文转换成拼音文字予以表述。
其次是文化话语权,全世界一致认为,中国是茶的故乡,是茶文化的发源地,自然,茶文化的话语权在中国,也就是说,全世界唯有中国拥有茶文化话语权和主导权。追溯茶文化,全世界无不尊奉茶祖神农和茶圣陆羽,否则,茶文化就无从谈起。以日本为例,实际上,日本茶文化,即所谓的“日本茶道”,是由中国唐宋的matcha(抹茶)、chasen(茶筅)和chawan(茶碗)形成的Chado日本茶道(chanoyu)。分拆开来,日本茶道是由cha(源自中国的茶)+no(源自中国的茶具)+yu(开水)组成的“源自中国的茶汤”。换句话说,日本只有茶艺,而没有茶道,因为茶的根和源皆不在日本,所以日本不可能拥有也不可能主导茶文化话语权。即使日本希望拥有和主导,世界也不会认同和承认。
关于茶叶标准话语权,世界的茶树及制茶工艺皆源自中国,而且欧洲几乎不产茶(除俄罗斯索契和葡萄牙有少量产茶外),北美目前如美国夏威夷大岛也开始产茶,或者直接地说,海外的茶叶80%的茶叶是半发酵茶和全发酵茶,且制茶工艺皆介于中国的绿茶和红茶之间,茶叶品类单一,唯有中国拥有所有品类茶叶,也就是说,茶叶的标准话语权在中国。因此,茶叶标准化,需要把安全、科学、文化、语言、历史、人文、生态等要素包含在内,以主导茶叶标准话语权。
海路传“cha”,陆路播”tea”,全球60多个国家形成的60多种中国茶文化语言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