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军  >>  正文
杨军:贵州扶贫年度大捷 188万人挪出“穷窝”
杨军
2019年12月24日

12月23日召开的贵州省经济工作会议传出消息,贵州脱贫攻坚连战连胜、再战再捷,已经“全面完成188万人易地扶贫搬迁”。

“十三五”时期,贵州实施易地扶贫搬迁188万人,是全国易地扶贫搬迁人口最多的省份。截至2019年11月,全省累计实施搬迁188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约占82%。如今,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正在稳步进行中,贵州要让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减贫问题,并在2014年明确提出到2020年农村7000万贫困人口脱贫、所有重点县全部减贫摘帽的目标。重新安置生活在缺乏生存条件地区的贫困人口,是改变山区贫困群众命运、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手段之一。

贵州省晴隆县阿妹戚托小镇。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文安梅是这场“脱贫迁徙”中的一员,2年前,她们一家从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晴隆县三宝彝族乡搬至阿妹戚托小镇安置点。

作为贵州20个极贫乡镇之一,三宝乡2014年贫困发生率仍高达59%。为了摆脱贫困,当地政府对三宝乡进行整乡搬迁,迁出来的1274户5853人被安置在县城阿妹戚托小镇。

走进阿妹戚托小镇,只见褐墙灰瓦、花窗雕栏的安置房依势而建、错落有致,硬化的串户路打扫得干干净净,绿化带里的花草更是色彩斑斓、生机勃勃,身着民族服饰的老人正依着廊亭栏杆飞针走线做刺绣。夜幕降临,小镇广场燃起篝火,身着彝族服饰的文安梅带领小镇新市民和游客,跳起了欢快的阿妹戚托舞蹈。

“我们阿妹戚托小镇住房是单家独户的,住着舒服。在这里交通便捷,医院、学校特别近,生活环境太好了。”搬迁后,政府给文安梅的母亲安排了保洁员的岗位,一个月有1800块钱的工资,父亲在三宝当护林员,一个月也有800元的工资。文安梅自已在小镇里的旅游公司上班,作为晴隆县阿妹戚托艺术团副团长,她的工资达3800元。

搬得出,更要稳得住、能发展。当地政府在三宝迁出地大力发展天麻种植、林下鸡养殖、生态肉牛养殖、中药材种植等扶贫产业,基本覆盖全乡建档立卡贫困户。在迁入地新建三宝产业园,目前,8家企业已入住。积极开展就业技能培训,组织企业招聘,通过推荐就业、有组织劳务输出、开发公益性岗位等方式,为新市民提供了多项就业选择。同时,借助阿妹戚托小镇景区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的契机,大力发展旅游业,助力旅游扶贫。

两名来自晴隆县三宝彝族乡的搬迁户在阿妹戚托小镇里刺绣。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据贵州省生态移民局副局长徐敏介绍,在过去的四年里,全省整体搬迁贫困自然村寨10090个。接下来将继续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全力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让搬迁群众稳得住、快融入、能脱贫,逐步能致富。

当地政府聚焦公共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社区服务等设施建设,着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前,通过整合项目资金25.23亿元,在安置点新建和改扩建幼儿园、中小学学校、医疗服务中心、养老院等。

徐敏说:“贵州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使居住在深山区、石山区的贫困群众走出大山,搬进城镇,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不仅自身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而且也彻底改变了子孙后代的命运。”

188万人全部完成搬迁,其中有179万人搬入城镇,城镇安置率达95.2%,为全省提高城镇化率贡献约5个百分点。这些人口将在城镇创造消费需求,从而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同时,大规模人口从生态脆弱的深山区、石山区迁入城镇,大大减轻了迁出地生态环境承载压力,修复和增强了自然生态系统功能。旧房拆除对宅基地进行复垦复绿,搬迁脱贫与生态修复双赢效果日益显现。

关于作者:杨军,中国日报贵州记者站站长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贵州记者站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