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勇  >>  正文
吴勇:卒中专科联盟与死神赛跑,让群众有“医”靠
吴勇
2019年12月31日

在沈阳即将进入最冷的三九天之前十天,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牵头成立了辽宁省卒中专科联盟,并发布了辽宁省卒中急救地图。

这不是一份普通的地图,地图上的每一个点都代表一家能够治疗卒中---这个当下致残致死最凶残的疾病。从沈阳到朝阳,从大连到鞍山,全省14个市,118家医院,基本实现了全覆盖。

脑卒中,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包括出血性卒中(脑出血)和缺血性卒中(脑梗死),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和高经济负担“五高”特点。

有研究表明,发生脑卒中时,大脑每分钟会有100多万个神经细胞死亡,大脑细胞缺氧1小时,其老化程度相当于3.6年。

脑卒中已成为中国国民第一大致残和致死疾病。中国每年大约有240万新发卒中。据世界银行预测,中国卒中发病率和死亡率似为全球最高。假如不采取更有力的措施,到2030年中国将有3,177万卒中患者。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神经内科徐格林教授带领其团队,找到了中国的“卒中高发带”,并发表在2013年的《 Stroke 》期刊上。研究显示,中国东北、华北和西北卒中发病率较高,构成中国卒中带。卒中带的卒中发病率为236.2/10万,是卒中带之外地区的2倍还多。

这一点也为辽宁省疾控中心调研证实。此前辽宁筛查40岁以上城乡居民23.8万人,在筛查出的脑卒中患者中,近40%属于40-64岁人群。其发病率是低危人群的9倍。男性高于女性,农村高于城市。

统计数据显示,辽宁省农村40岁以上居民脑卒中粗患病率6.69%,标化率为4.90%,是2013年全国农村水平(2.22%)的2.2倍。

更加严重的事,随着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病率的逐年攀升,脑卒中发病有明显上升趋势。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之所以成立卒中专科联盟,要发布急救地图,是因为要打赢健康保卫战,必须和死神赛跑。

中国医科大学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第一所医科院校,1931年成立于江西瑞金。医大附属第一医院是辽宁省疑难重症诊治中心,为疑难急重症的多学科诊治搭建了高水准的平台。在抢险救灾、重大公共疫情防治和援外医疗中一直战斗在第一线。

今年9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成为国家首批委省共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肩负着构建国际先进医疗技术研发和应用平台,为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为东北区域人民健康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保障的历史重任。

帮助患者赢得黄金4个半小时救助时间,是遏制持续升高的卒中发病率,打赢健康保卫战的关键战役。

特别是对急性卒中的救治,就是一场和时间的赛跑,静脉溶栓和动脉取栓都需要在时间窗内,在有资质的医院进行。

正如中国卒中专科联盟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陇德所说,在东北卒中高发地区成立卒中专科联盟,发布卒中地图,是对公众健康最大的负责。犹如冬天的暖流,也必将成为公众健康的依靠。

据辽宁省卒中专科联盟会长滕伟禹会长介绍,卒中的防治讲求全流程、完整的院外、前、中、后闭环式管理,包括院外对高危人群的筛查干预、院前通过卒中地图导航入院、院中的卒中急救绿色通道和院后的随访管理。医院从串连变成并连,实现4.5小时黄金救治。

因为今年9月,国家首批委省共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签约仪式在北京举行,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成为国家首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单位。

这一重大历史机遇推动医大一院加快建设国际高水平研究型综合医院进程,构建国际先进医疗技术研发和应用平台,汇聚国内外顶尖专家,为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为东北区域人民健康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保障。

中国医大一院作为辽宁省疑难重症诊治中心,为疑难急重症的多学科诊治搭建了高水准的平台。为改善辽宁省群众因脑卒中造成极大经济和家庭负担的现状,中国医大一院成立了卒中中心。自2018年8月正式运行,截至目前,卒中中心DNT中位数已降至40min,静脉溶栓数量320余例,症状改善率达85%以上,极大地降低了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死亡率及致残率。

辽宁省卒中专科联盟成立后, 牵头医院将通过对下级医疗机构管理指导、技术帮扶、人员培训、定期查房,远程会诊、双向转诊等,为卒中联盟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保障,提升全省卒中诊疗整体质量,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正确的救治,由此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合理配置医疗资源,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2017年6月,《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6》发布,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显示,1993~2013年期间,我国脑血管病患病率整体呈上升趋势,以前是城市高于农村,但目前已经发生逆转。2013年的第五次调查显示,城市脑血管病患病率(12.1‰)有所下降,农村(12.3‰)仍呈明显的上升。脑卒中现患人数约1300万,脑卒中给中国造成的经济负担每年高达400亿元。

城市居民脑卒中发病率下降:2013年全国脑卒中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发现,城市居民脑卒中年龄调整发病率(168.2/10万)比1983年6城市调查(205.4/10万)下降了18.1%。这种明显的下降必然会对脑卒中死亡率的降低有着重要影响。

患病率:每5年一次的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显示,我国卒中患病率由1993年的0.40%上升至2013年的1.23%,患病率持续增加。

中国脑卒中(年龄标化)死亡率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地区近年均呈下降趋势。今后一段时期应将防控脑卒中的重点转到农村地区,制定合理防控对策,加大宣教的力度,争取使脑卒中的发病率得到遏制,死亡率进一步降低。当然整个防治工程,任务艰巨,需要各方支持,包括患者这方的主动参与,注意健康生活,防治中风!

可喜的是,卒中死亡率较30年前有所降低,其中城市地区降低了31%,农村地区降低了11.4%。华中地区年龄标准化卒中发病率最高,其次是东北地区和华北地区。卒中年发病率和死亡率在东北地区最高,其次是华中地区。

全国每年新发病人150万-200万,而60岁以下的卒中患者占所有的1/3。而辽宁的脑卒中发病状况与全国情势相差无几,甚至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结合临床发现,发生脑卒中前,一些患者会出现某些小中风先兆。比如,会突然发生一侧或双侧颜面部、上肢或下肢的无力或麻木等,或者突发眩晕,呕吐,突发不明原因的剧烈头痛等等。

脑卒中患者中,86.7%合并高血压,其中仍有24.1%不知晓患病、35.3%未服用降压药物、93.7%血压控制未达标;

其中13%卒中患者处于带残生存(mRS评分>=3)的状态。

辽宁省城市40岁以上居民脑卒中粗患病率5.38%,标化率为3.80%,是2013年全国城市水平(2.33%)的1.6倍;

脑卒中患者中,80.5%合并高血压,其中仍有21.7%不知晓患病、27.3%未服用降压药物、86.8%血压控制未达标;

其中4.5%卒中患者处于带残生存(mRS评分>=3)的状态。

辽宁省农村地区近5年来高血压患病率呈上升趋势,由2013年的52.3%增加至2018年53.6%,明显高于2017年全国水平(43.9%),在未来的一、二十年可能会经历与心血管疾病相关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的迅速上升;

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依然没有明显提高,控制率一直处于较低水平,2013年及2018年分别为4.1%及3.6%保持在较低水平,不足全国平均水平一半(7.2%-15.3%),即使接受药物治疗的患者,血压也没有得到较好的控制;

大量高血压患者合并多种危险因素,包括糖尿病、血脂异常、肥胖、饮酒等,提示这部分患者未来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增加;

按照美国2017ACC/AHA高血压指南作为评价标准时,2013年及2018年高血压患病率分别73.9%和79.1%,控制率分别为1.8%和0.5%,疾病负担进一步加重。

城乡居民房颤知晓率低(52.6%),符合抗凝治疗条件房颤患者接收抗凝治疗率低(4.1%),患者处于心脑血管疾病高风险状态。

我们最新初步研究结果显示,过去几年间,辽宁省农村40岁以上居民脑卒中发病率呈显著递增趋势,我省2013年发病率为2013年全国平均水平的1.6倍。

亟待建立全人群的心脑血管事件发病报告体系,动态掌握发病趋势及变化特征。

脑卒中防治关键适宜技术普及面不广、水平参差不齐、诊疗效果不佳是目前卒中防治的一大难点。主要原因包括:①本应开展卒中急救关键适宜技术的部分医院没有行动;②掌握关键适宜技术的医生多集中在城市和大型医疗机构,基层缺乏专业人员;③大部分基层专业人员技术水平有限,诊疗能力不足。

随着脑卒中防治工作的逐步深入,如何让更多的医疗机构加入到脑卒中防治工程中来,如何使区域医疗机构之间更好地协作、相关学科之间紧密地融合,如何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与专家团队的力量,推广卒中防治关键适宜技术,将卒中防治工作的模式及成果更好地转化与推广应用,这些都是当前辽宁省乃至全国进一步推进脑卒中防治工作深入开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大会为首批110家成员单位授牌,并同期发布了“辽宁省卒中急救地图”首批定点医院名单。辽宁省卒中专科联盟成立后,将通过构建区域医疗联合体,使全省的卫生资源得以整合,各级医疗机构尤其是基层卫生服务水平得以提升,切实方便群众就医,为进一步促进辽宁省各级卒中中心的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倡导并持续推进分级诊疗制度的建设和实施,就是为了缓解我国严峻的卒中防治形势。宋良伟主任:“辽沈地区呈现脑卒中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的态势,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沉重负担。我们也希望通过建设和发展卒中联盟,在各级医疗机构之间建立统筹协调和分工合作机制,着力提升辽宁省各层级尤其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卒中诊治水平及科研水平,加强卒中中心建设,发展更多急性脑卒中医疗救治定点医院。”

关于作者:吴勇,中国日报辽宁记者站站长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辽宁记者站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