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我和一个大学同学聊起全球产业链的问题,他用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比喻。他说:“中国现在是整个世界最大的瘾,就像尼古丁一样。西方世界做梦都想戒了我们,但是两天不抽就受不了呀! 连口罩都离不开我们,怎么跟我们切割?现在西方的企业家们做梦都想来中国发展,中国债都已经是全世界的香饽饽了”。
我好久没和这个同学联系了,忽然发现他居然还是个金句不断的段子手,真是对他刮目相看。而他的这个比喻恰好也非常形象地回应了最近刷屏的两则新闻。
一则是彭博社4月9日一篇题为“Kudlow says U.S.should allow firm '100% immediate expensing'”的新闻,很多自媒体将其翻译为“美国政府为在华美企提供100%的搬家费,要求美国企业搬回美国”;另一则也是彭博的报道,题为“Japan tofund firms to shift production out of China”(日本将资助企业把产能撤出中国),这篇报道让很多读者认为日本政府也要求在华的日本企业搬回日本。
两则消息一出,便有不少人担忧,这些外资企业真的会搬走吗?中国的产业链是否会因此出现断裂,中国制造业是否会受到影响?
很快,有业内人士出来澄清了。几位英语同传首先从语法和财经术语的角度分析了彭博的第一篇文章,指出库德罗(白宫首席经济顾问)的实际意思是建议美国政府为美国企业搬回美国提供一部分税收抵扣,而不是政府自掏腰包替企业报销全部搬家费用。而《国际金融报》的记者从日本政府官方网站找到了彭博报道中提及的名为《应对新冠病毒的经济措施》文件,在该份文件30-31页里有关供应链转移的内容里并没有出现“中国”二字,抑或是政府要求日本企业从中国转移的相关内容。文件中只提到日本政府认为,目前日本在外的产业链不可以只是集中依赖某一国家,日本希望自己的产业链可以更加多元化。
虽然这两则外电的报道在最初都有一定的误读,但美日政府的态度其实还是很明显的:鼓励制造业企业回流,减少对中国制造业的依赖。事实上,中美贸易战的根源之一便是美国制造业的空心化。
美国制造业空心化也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了。最早,美国是把自己的中低端产品生产转移到日本。日本为美国提供廉价劳动力和技术工人。日本经济起来之后,美国又把中低端生产转到“四小龙”和“四小虎”,看中的同样是这些国家的廉价劳动力和技术工人。中国改革开放之后,美国发现中国的这两个生产要素要比“四小龙”和“四小虎”更有吸引力,便把中低端生产转移到中国。这个过程从中国加入WTO以来,是漫长而持续的。美国原以为中国会像日本或“四小虎”一样,没想到中国做完低端又开始往产业链的中高端发力,这是美方所不能接受的,于是美方借口贸易逆差和“中国制造2025”规划发起贸易战。
而本次新冠疫情无疑又强化了各国政府对于产业链安全问题的重新审视。许多国家发现,产业链一受影响,自己连普通的口罩和防护服都生产不了。国家、政府的经济自主权没有了。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教授郑永年认为此次疫情对世界的影响,可以用“史无前例”来形容。在经济层面,会让人们重新反思全球化。他认为疫情并不会完全终止全球化,而是会回到上世纪80年代以前的状态——传统的投资与贸易的形式,是一种“有限的全球化”。各个国家会重新去争取对自己国家经济主权的掌握,通过“产业回归”的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将重要的、与安全民生相关的产业放回自己国家以及交通、沟通都相对方便的国家之中。
对于美国而言,鼓励制造业企业回流,减少对中国制造业的依赖,既有利于缓解美国目前高涨的失业率,又能给本土带来税收,是特朗普政府追求的长期目标。但是想“戒掉中国这个瘾”恐怕不太容易。
在社科院美国所助理研究员杨水清看来,真正决定工厂能不能搬走的是企业自己。1992年,美国企业开始进入中国,到了2017年,美国企业就已经在中国获得了十分可观的盈利收入。从目前来看,美国工厂撤出中国的可能性非常小。
杨水清还表示,“疫情过后,各国定会倾向于构建更独立、更完整、更安全的产业链。受前两年中美经贸纠纷带来的不稳定预期影响,有部分企业已经将部分产业链转移至成本更低的东南亚国家。但中国劳动力的素质与技能较东南亚国家有优势,加之产业链构建、备份、转移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中国有机会将产业留下来,但同时也需要不断构建良好的营商环境、减低成本,以及给予相应的资金支持。”
摩根士丹利也在一份最近的报告中指出,受疫情影响,企业其实更难搬出中国。首先搬迁意味着新投资,目前欧美经济受疫情的影响,估计需要两年才能恢复。其次,以TMT产业链为例,全球龙头企业几乎都认为,中国在复工的展现的管理能力,进一步验证了其相对于其他新兴市场的制造业优势。中国美国商会3月份调查显示,40%的企业将按原计划加大对华投资,比2月份提高17个百分点,证明外商在华投资预期趋稳,信心加快恢复。
但是,新冠疫情对于中国吸引外资也的确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商务部本周三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中国实际使用外资2161.9亿元,同比下降10.8%。随着疫情在全球蔓延,世界经济下行压力增加,国际引资竞争也会进一步加剧。联合国贸发会议近日发布《全球投资趋势监测报告》指出,受疫情影响,2020年至2021年全球跨国直接投资将大幅下降30%至40%。同时,部分跨国公司可能作出应急性、战术性调整,对未来全球分工布局带来影响。
数数中国手上的筹码,中国巨大的消费市场仍是最重要的一张王牌,这也是最近不少外资企用脚投票,频频加码中国投资的最直接原因。其次,中国的营商环境也在持续改善,世界银行对中国营商环境的全球排名,继2018年从78位跃居至46位后,2019年再度提升至第31位。
如何让中国继续成为外资戒不掉的“瘾”,的确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栽好梧桐树,才能引得凤凰来,我们还是得先办好自己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