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仲文  >>  正文
萧仲文:凝心聚力抓实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动物
萧仲文
2020年07月17日

人民网7月16日报道,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栗战书率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在广西检查野生动物保护法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的实施情况强调,要严格依照“一法一决定”保护野生动物,维护自然生态平衡安全,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动物再次成为舆论焦点。数据显示,78%的人类新发传染病来源于野生动物,从SARS、MERS、埃博拉,再到新冠病毒,都有野生动物病源追溯。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及时通过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决定,符合主流民意,迎合疫情管控需要。根治售卖、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必须通过法治划出红线底线,才能有效管控,形成不敢吃、不想吃、不愿吃的社会风气。

一要加大舆论宣传,养成不敢吃的习惯。少数群众好吃野生动物,很大程度上有猎奇心理、攀比思想,潜意识中法治意识淡薄、人情世故跟风使然,认为吃“野味”才能显得高端大气上档次、有讲究有排面。殊不知,请吃“野味”或者自己吃“野味”,无异于虎口拔牙,稍不注意就会被未知病毒吞噬。这说明,普及医学知识、科学常识,革除舌尖上的健康陋习,对食用野生动物纠偏治乱很重要。为此,要结合生态保护、普法宣传、基层治理、乡村振兴等契机,培育法治信仰,营造舆论攻势,养成不敢交易野生动物、食用野生动物的自觉习惯。

二要加强社会监督,养成不想吃的共识。“野味”之贵有目共睹,食用野生动物的群体多数为中高收入群体,他们掌握大量的社会资源,有必要通过严肃执法,提醒他们法不例外。为此,禁止食用野生动物,就要抓住矛盾核心,用好执法监督、舆论监督、司法监督、人大监督、政协监督等监督手段,严肃公职人员自律、加大酒店餐饮经营监督、集贸市场售卖监督、灰色地带盘查监督等,以禁绝买卖夯实源头治理,端掉“吃货”们的食用平台,瓦解野生动物交易的流通渠道,培养不想吃的监督共识。

三要提高违法成本,形成不愿吃的氛围。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动物,必须奖惩分明,才能以儆效尤。食用野生动物的行为,既有攀比意识,又有侥幸心理,根源在于违法惩戒成本不高,没有震慑作用。因此,有必要建立执法与司法快速衔接的渠道,加强售卖、食用野生动物的打击力度,对屡教不改、顶风作案者从严从快从重处罚,形成惩戒一批、教育一片的态势,消解侥幸心理,树立法治威信,营造不愿吃的执法氛围。

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动物,谋事在人,成事在“实”。只有抓住售卖、食用野生动物的“关键少数”,掐准整治问题的“关键要害”,发动群众、依靠群众,谋事深入实践,搞懂弄准情况,总结经验积累做法推而广之,才能拿出符合实际的思路,做出行之有效的决策,从根源上禁绝售卖、食用野生动物陋习,构筑起舌尖上的健康堡垒。

乐山市金口河区行政审批局副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