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仲文  >>  正文
萧仲文:乡村振兴要力戒形式主义之弊
萧仲文
2020年07月26日

乡村振兴领域工程项目多,容易打造看得见、摸得着的政绩,让众多干部趋之若鹜。从实施的“厕所革命”“垃圾革命”“风貌革命”生活污水治理、废旧农膜回收、畜禽粪污处理、秸秆禁烧利用等行动看,形象工程偶有出现,弄虚作假时有发生,乡村振兴领域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不容小觑。

实践证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作风问题是干事创业的“绊脚石”,不治则祸害无穷。推动乡村振兴实实在在造福“三农”,形成脱贫不返贫的治理效果,必须驰而不息靠制度用人管事,实现作风民主化、制度化、规范化,形成求真务实、廉洁奉献的干事风气,营造担当作为的政治生态。

形式主义波及乡村振兴,归因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长期扎根干部队伍思想中,造成事情在变思想未变。而其屡禁不止,根源于急功近利的政绩观、缺乏担当的责任心,以致某些干部思想僵化,习惯用表面光鲜掩盖矛盾问题,用假装靓丽遮丑避短。

规避乡村振兴领域的形式主义问题,必须凸显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严格落实重大问题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投资决策、大额资金使用等“三重一大”事项民主集中决策,尤其管好前沿阵地上的决策干部和执行干部,杜绝凭喜好用人、拿爱好办事、借私心谋利。这就要筑牢干部思想政治根基,推崇“功成不必在我”的政绩观,树立“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感,增强防范形式主义的政治自觉。

当前,乡村振兴领域的形式主义并不鲜见。比如,个别产业项目盲目冒进,一味追求“短平快”效应,忽略了地理条件和市场供求,终以失败告终;个别工程未经科学研究仓促上马,习惯“按领导意思办”,造成实用性不强、耗资颇巨浪费财政。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加强党的领导作用,采取公众参与、民主监督、依法管控的方式,实现权力分散,提升科学决策的能力和水平。

乡村振兴领域的形式主义捆绑干部思想,挫伤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损害“三农”利益,必须想方设法根治切除。要形成有效的制度管控,完善干部考核激励,为干事创业提供动力支持;要建立健全科学决策机制,提升项目工程建设的实用性;要夯实容错纠错机制,纠正冒进错位的政绩观。唯有落实制度管控,强化监督执行,才能形成自觉规避形式主义的作风保障。

乐山市金口河区行政审批局副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