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映青  >>  正文
各民族同心共建一家亲 --76岁老人讲述丽江市古城区文林村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故事
李映青
2020年11月01日

在今年76岁的文林村乡贤会会长杨尔刚看来,他生于斯长于斯的村子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示范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并非偶然,用老人的话说,这些成绩是靠全村十余个少数民族近千人努力奋斗而来的。

(文林村经常开展各种民俗文化活动 杨尔刚 供图)

文林村位于丽江市大研古城东郊,其村名“文林”寓意“文仕如林”、“文化茂林”之意。全村共334户982人,有纳西族、汉族、白族、藏族、普米族、傈僳族等10余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村总人口的60%。

杨尔刚回忆说,2002年,“半城半村”的文林村土地被征用,原来赖以为生的土地没有了,以前靠种菜为生的文林村人过了十年苦日子。十八大以后,文林村从实际出发,决定走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丽江古城后花园之路,守护古城活态文化,建设民族文化旅游村。

杨尔刚说,从过去到现在,文林村始终坚定跟着党走。1950年9月,文林村村民、著名历史学家方国瑜受邀参加国庆观礼,曾代表纳西族群众向毛泽东主席敬献了一幅用纳西族东巴文和汉语书写的“我们永远跟您走”的锦旗,充分表达了纳西族群众心向党中央,永远跟党走的决心和愿望。

(杨尔刚讲述文林村村民、著名历史学家方国瑜受邀参加国庆观礼,向毛泽东主席敬献“我们永远跟您走”锦旗的故事 李映青 摄)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文林村发展路上,党支部和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格外突显。在党支部引领下,发展伊始,规划涉及大量的公共基础设施提升改造,建设用地大多是村民房前屋后自家用地。为了全村的长远发展,党员带头将规划中涉及自家土地无偿提供给集体。此举得到了村民大力支持,纷纷主动无偿供地,整村呈现出一派“党建引领,村民齐参与”的景象,在整个土地协调过程中无一矛盾纠纷发生。在美丽的家园建成后,党员志愿承担村内保洁工作,逐步带动越来越多的群众参与,现在的志愿者队伍日益壮大,大家共同清扫每一寸土地,冲洗每一块地砖,村内从未请过专职保洁员,村子却依然每天整洁如新。近年来,村里新建了群众娱乐休闲活动场所、村史馆等公共文化场所,“从2003年至今,整个新村建设我们村投入1.2亿元,全部是村民自发投资和村集体投资,我们没有等靠要。其他村子到年底分钱,文林村七年了,没有分过一分钱,村里每年创收几百万,全部投入村里进行公共设施建设和挖掘少数民族历史文化、开发文化旅游产品等,如果村里不团结,各民族不和谐,这是根本不可能做到的。”杨尔刚说。

(穿着纳西族传统节日盛装的杨尔刚 )

根据目标定位,文林村在强调民族和合基础上,充分发挥辖区内三百多院的纳西族特色庭院优势,引进了119家客栈、41家餐饮店、54家商铺。全村村民通过出租房屋、积极参与旅游服务行业等,截至2018年底,文林村人均年收入达到6万元,彻底改变了过去文林村“文化富、经济贫”的状况。文林村挖掘“白狼王歌碑”、“先农坛遗址碑”等历史遗迹,用村里的乡愁,讲好民族团结的故事。文林村内设立了“纳西古乐”、“白沙细乐”、“热美磋”、“勒巴舞”、“东巴文化”五个传承点,村里有102人组成的乐舞协会,坚持学习、传承、展演各民族文化活动,不仅提高了群众的幸福感,而且大大提升了旅游产品的品质。

杨尔刚说,文林村有纳西族、汉族、白族、藏族、普米族、傈僳族等10余个民族,村里不仅开展“三朵节”、“火把节”、“东巴祈福”等纳西族节庆活动,还举办民族团结长街宴、藏族雪顿节、傈僳族阔时节等。每逢村子里举办民族节庆活动,各族群众及游客汇聚一堂,大家身着民族服装、演出民族文化节目,同吃“长街宴”、学讲民族话,全面展示各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76岁的杨尔刚手绘总结文林村“丰碑是如何奋斗出来的” )

“近年来,文林村大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全村呈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优美、民族团结的新面貌。人均年收入从2012年的一万元到2019年的六万元,我们村已经实现小康。对村民来说,幸福感最强、获得感最强、安全感最强的就是现在”,杨尔刚说。

(记者 李映青)

中国日报云南记者站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