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立新  >>  正文
朱立新:艺体教育在农村难以开展?先看看合肥这个区的做法
朱立新
2020年11月19日

记忆中的素质教育

我还年轻,但回想起上小学时的情景,也不得不在“90年代”前面加一个“上世纪”。

我出生在农村,也是在农村读的小学和初中。我至今还清楚地记得,那时候学校刚刚开设美术和音乐课程,只是一年级的“特权”。老师们说,这叫“素质教育”。

也没上过几次美术课。老师教我们画圆圈,他总说我们画得不够圆。后来老师在圆圈外面上添上许多的线段,告诉我们,“这是太阳”。后来,老师又教我们画了三角形和正方形,然后他把三角形画在正方形上面再添几笔,告诉我们,“这是房子”。

教我们美术的是个数学老师,没想到美术课成了我们几何课最早的启蒙。

至于音乐课嘛......学过国歌。

默克尔和金葡萄

2015年10月,德国总理默克尔访问合肥,其中一站是参观一所农村小学---包河区大圩镇的金葡萄小学。

葡萄种植是大圩镇最出名的特色产业,“金葡萄”则代表着大圩人民对未来的美好向往。

2002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合肥市郊区变城区,于是有了包河区。位于包河区边缘的大圩镇依然是农村地区。和很多农村小学一样,金葡萄小学是由当地三所村办小学合并而成。

为了欢迎默克尔,金葡萄小学的学生鼓管乐队用三天时间排练出一首他们此前从未听过的德国乡村民谣。

我没有看到现场的情景。据说,这群农家孩子将这首德国民谣演奏得非常纯熟,惊艳了在场的人。孩子们还将他们创作的纸浆画赠送给了默克尔。

这个故事感动了我。你想,一群农村的孩子不仅有机会接触到音乐和美术,还敢于在一个国家政府首脑的面前展示,这是一种怎样的自信?

校长的雄心

在金葡萄小学校长窦海山的观察中,这群农家孩子曾经可没有这么自信。

2011年8月,窦海山刚到金葡萄小学时看到,很多学生见到陌生人,只是把头一低,或者把头一扭就走开了,话都不敢说。

从农村走出来,先后在城市和农村学校从事教育工作的窦海山特别想在金葡萄推广艺体教育。

有人质疑,说这些都是城里孩子学的,农村学校没必要忙活。但窦海山觉得,“这里的孩子不比别人差,他们也有学习艺术的权利和必要”。

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他决定办一所乡村学校少年宫。场地、设备、资金都有了,师资成了问题。谁来教呢?

窦海山刚到金葡萄时,学校的家底是这样的:400名学生,40名教师,一位专职的英语教师都没有,更别谈艺体教师了。于是,素质教育要求的艺术和体育课程只能由主课教师来教,效果可想而知。我本人就是一个活蹦乱跳的案例。

这年9月,学校正好招录美术教师和音乐教师各一名,但还是不够用。

窦海山面临的困境不是金葡萄小学独有。

“共享教师”

正在窦海山犯愁的时候,包河区教体局探索成立艺体中心,来自音乐、美术、体育等学科的15位名优骨干教师定期前往偏远、薄弱学校和乡村少年宫,开设艺术、体育类课程,组建特色兴趣社团。

至此,一个“共享教师”的概念开始了长达9年的实践。不过,当时他们还不会使用“共享”这个标签。

根据窦海山提出的需求,包河区艺体中心的教师前来接力“走教”,帮着学校创立了一些兴趣社团,包括合唱团、鼓管乐队、足球社团、跆拳道社团、航模社团等。鼓管乐队就是2013年成立的。

简谱、五线谱、乐感、声部、节奏、合练……“共享教师”们给孩子们一项一项教。训练一般安排在暑假、双休日和放学后。

窦海山说孩子们不怕辛苦,就怕没人指导和鼓励。他还记得当时孩子们专注练习的样子。也有个别孩子畏难,觉得训练枯燥,老师们就鼓励:“加油,大家是一个团队,如果少了你,整个表演就不那么美妙了呀!”

在“共享教师”的引导下,孩子们渐渐上了路子。金葡萄小学鼓管乐队走到了默克尔的面前。

九年“义务”

2015年,艺体中心进一步完善“共享教师”的模式,教师一周中有两天在本校工作,两天走教,周三回艺体中心进行分享,这就是“2+1+2”模式。有时周末还要帮学生兴趣社团的孩子们训练。

2011年,包河区常住人口约81万人,有51所中小学,教师3400余人,其中艺体教师不足200人。如今,包河区有常住人口142万人,有57所中小学,教师5720余人,其中艺体教师近800人。人口和教师队伍增长均不到2倍,艺体教师数量却达到了过去的4倍。

9年中,累计有近500位教师在艺体中心服务,给偏远、薄弱的农村学生们带去了无穷的欢乐与自信。

窦海山说,“也许有的孩子一辈子都不会从事艺体工作,也不会登上舞台,但这段经历能够让他们变得阳光、自信,这是发展艺体教育最大的意义”。

中国日报安徽记者站首席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