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令人难以置信,在这样的地形下实在不容易了。无论多高的山峰,还是多深的峡谷,都不能阻止他们”。杰里米·克拉克森(Jeremy Clarkson)驾车行驶在中国高山峡谷间的高速公路上,不住地发出感叹。这位前英国广播公司(BBC)著名主持人,在亚马逊出品的汽车类节目《The Grand Tour》中认为中国高速公路堪称世界奇迹。
1931年,世界上最早的高速公路建成于德国。这条长约30公里的高速公路从科隆通往波恩,当时的科隆市长康拉德·阿登纳(Konrad Adenauer)于次年宣布其正式开通。阿登纳,后来的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第一任总理,他的预言是:“以后的公路就是这样的。”当然,他指的是高速公路。
“什么叫高速公路?我们最开始任何概念都没有。”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高速公路的奠基人沙庆林,生前回忆当初酝酿高速公路的情形。直到1975年,中国交通部第一次组织人员到日本考察,才知道何谓高速公路。
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国家提出了一个被称为“高速公路修建技术”的新课题。然而,由此引发的争论持续了数年。当1980年代,世界发达国家已在计划建设跨区域、跨国的高速公路网络时,中国内地多数人还无法理解高速公路“全封闭和全立交”这一理念。
“国内有一股强大的反对声音充斥着报章杂志,但高速公路技术政策确实关乎未来几十年我国公路建设发展方向。”时任国家经委综合运输研究所总经济师的王德荣力排众议,竭力主张把建设高速公路写入技术政策。
1989年7月,在沈阳召开的高等级公路建设现场会上,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邹家华指出:“高速公路不是要不要发展的问题,而是必须发展”。此前5年,沈(阳)大(连)“汽车专用公路”(后被正名的“高速公路”)艰难迈出了探索性的第一步。必须承认,中国高速公路的起步时间较西方发达国家晚了大约半个世纪。
但似乎一切又不晚,应运而生的中国高速公路注定会后来居上。从1988年10月沪嘉高速公路最早建成通车,到1999年10月30日济(南)泰(安)高速公路竣工,中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1万公里,“仅用11年走过了很多西方发达国家50年所走过的历程”。此后又仅用两年,总里程于2001年达到1.9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二。
截至2018年底,中国高速公路总里程已达14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截至2019年底,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了14.96万公里。没错,仅2019年一年的里程就接近1万公里。如果参照这个建设速度,2020年底的数字或逼近16万公里。
2020年终岁尾,又有一批高速公路或竣工或通车。11月19日,江苏首条新建“绿色”高速公路——“镇丹高速”通过项目工程竣工验收;11月26日,山东4条高速公路同日通车,创本省高速公路同日建成通车数量和里程之最;11月27日,随着3条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宁夏“三环四纵六横”高速公路网基本建成;12月6日,攀大高速公路(四川境)开通试运行,而计划在12月25日通车的成资渝高速公路则直接连通成都天府新区和重庆两江新区两个国家级新区。
同时,又有一批高速公路密集开工加速筹划。12月2日,浙江柯桥至诸暨高速公路举行了动工仪式;12月3日,广西乐业至望谟(乐业段)高速公路开工建设;12月5日,安徽包括5个高速公路项目在内的一大批交通重点工程集中开工;12月8日,河南高速公路“13445工程”首批9个项目合作企业签约仪式在郑州举行。
短短30余年,稳居全球第一的16万公里通车总里程!令西方国家惊叹的不止是中国高速公路的发展速度、工程规模,还意味着一项项世界级技术难题被攻克,一项项世界纪录被创造。新的历史节点,中国高速公路又将如何延伸?
“十四五”时期,中国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将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转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坚期。而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支撑,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任务,是顺应国家进入新发展阶段的客观需要。
作为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的一部分,中国高速公路的未来也必定转向高质量发展。“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则是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的重要特征。可以预见的是,“十四五”及今后一段时期,是全球新型基础设施大发展大演进的关键期,是新型基础设施和传统基础设施大协同大融合的加速期。
《交通运输部关于推动交通运输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提出“打造融合高效的智慧交通基础设施,助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交通行业创新基础设施”。积极推动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融入高速公路建设,未来在中东部地区新建智慧高速公路或对存量高速公路进行智能化升级改造将成为主要发展方向。号称中国首条“超级高速公路”的杭绍甬高速公路,将具备智能、快速、绿色、安全的四大要素,计划于2022年杭州亚运会之前通车。这或许是未来中国高速公路可资借鉴的一个样本。
“设施联通”作为共建“一带一路”的优先方向,以铁路、公路、航运、航空、管道、空间综合信息网络等为核心的全方位、多层次、复合型基础设施网络正在加快形成。这也使得中国高速公路建设企业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输出中国技术、中国标准成为可能。况且,中国已正式加入《国际公路运输公约》(TIR公约)。
2019年8月18日,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框架下首个落地的基础设施项目——塞尔维亚E763高速公路奥布雷诺瓦茨—利格段通车,这也是中国企业在欧洲承建的首条高速公路;2020年2月23日,作为“一带一路”重点项目的斯里兰卡南部高速公路延长线通车;2020年12月20日,中老共同投资建设的老挝第一条高速公路——中老高速公路万象至万荣段,提前13个月建成通车,结束了老挝不通高速的历史。
塞尔维亚、斯里兰卡、老挝的高速公路项目是轰轰烈烈的“一带一路”建设图景的缩影,未来会有更多中国基建企业通过提供“最优方案”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落地生根。新发展理念引领下的中国高速公路,无论是服务于国内经济建设,还是助力于国际经贸合作,仍将领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