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苏州园林天下闻名。但是,在进入新世纪以前,苏州现存的所有68座园林(其中17座对公众开放)的园龄,都在百年以上。对于它们的建造者的智慧、情趣和故事,今天的我们只能通过久远的传说和静止的园林来评赞了。所以,百年来,人们提到苏州园林,总是把它们唤做“苏州古典园林”。
苏州园林的这一历史在2003年9月12日被改写了。这一天,一座由当代人建造的园林在苏州吴江市松陵镇开园了。它占地60亩(约4公顷),规划面积120亩。全园由西向东分为湖水、奇石、庭园和佛堂四个区。园林的主人叫陈金根,原为当地的一位普通农民,现是苏州市新兴玻璃钢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园林建成之时,陈园主52岁,他给他的私人园林起了一个有意义的名字:“静思园”。
梦 想
乘车离开喧闹的苏州市区,沿宽阔的高架桥路往东南行驶约半小时,就来到了静思园。
首先迎接游人的是一幢高约九米的砖雕园门,上面雕刻着“空城计”等三组历史典故的人物图案。两个高翘的屋檐和两尊怒目相向的石狮,中间配以园主亲自以楷书题写的“静思园”大字,整个园门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新建静思园没有当代建筑的影子,分明是古香古色又一座古典园林的模样。事实正是如此:静思园虽是当代建造,但它40座叫得出名的亭堂楼馆建筑中,有80%是由近十年间中国各地,主要是江南各地拆迁的古建筑所组成。园主广交各地朋友,一有古建筑将被拆除情报,他立即赶到现场,以重金购下古屋,雇人为其编号、拆散装运到静思园,再按号原样建起。其中有建在上海城隍庙丹凤街上的“天王殿”,它曾是历史上著名的上海 “小刀会”商议军机大事的会堂。最古老的建筑要属一座建于450多年前明代时的“楠木厅”,园主将它从苏州西山一个小村庄里移建后,还特意把原房主请来,当后者看到原来低矮破旧的古屋变得高挑豁亮时,赞叹不已。
为什么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民,靠生产销售建材当上老板后,要倾其所得购买与生意无关的古屋,进而建造园林呢?
一切缘于园主陈金根童年的梦。
陈园主生在苏州郊区的一户农民家庭,穷怕了的父母给他起名时,特意用了金子的“金”。那时,喜爱园林的父亲带他逛遍了苏州园林,使他从小成了“园林迷”。八岁时的他,在一次逛完园林后对身旁父亲说:“我一定要建一座自己的园林”。父亲苦笑道:“我们哪有钱呀?”朴实的父亲哪里知道,一个美好的梦一旦在儿子心中生成,任何困难也难挡她的实现。
从此,他在家中的屋里院内,甚至床铺下都堆满了从民间收集的奇石和古式门窗。
改革开放伊始,精明又苦干的他,成了中国第一批农民企业家,并很快靠研制出一种获专利的新型优质的建筑材料掏得了第一桶金。他买了地,建起了自己的工厂。别的老板建了厂,恨不得把每一寸土地都用来生产赚钱,而他从建厂第一天起,就着手实现他的梦:在寸土寸金的厂区一侧,用多年收集的民间奇石和古式门窗筑建起自己的园林。
他独出心裁的建园举动产生了意想不到的轰动效应:四方乡邻都跑到厂里,来看乡镇工厂里的园林什么样;自己工厂的员工在园林式的工厂里工作的自豪感大增,并由此一引来大批技术能人。他的生意也出奇的好:因为,客户来厂洽谈业务,少了剑拔弩张的讨价还价,多了在诗情画意的园林中饮茶赏花。于是,商家愿买他的货,觉得他有水平有文化;银行愿给他贷款,觉得他有善心有诚信。园林透出的种种美感都使他的企业文化物化了,升华了。
“厂以园旺、园以厂兴”,他的园林就这样越修越大、越建越好。1997年,经过两期改建后的园林与工厂分设。2003年,园林正式命名并对社会开放,并在两年后,经当地旅游局评定,被授予代表景点设施和服务水准最高级的四颗星。
陈园主并没有陶醉。时下40元一张的门票,对维护他的园林而言,根本入不敷出。以园林做企业的“摇钱树”,也不是他的初衷。他在静思园显著位置挂了一匾,上刻他的《自勉》,也是他未圆的园林梦:“我之所以造园,为的是以偿个人的夙愿,以偿父母的恩泽,以偿家乡的养育,以偿社会的厚爱。”
奇 石
静思园有三个特点:古屋、奇石和当代风格。
昔日苏州的古典园林己成天下园林的经典。静思园建造时,在追求与经典形似神同的基础上,还努力创造自己的品牌。用奇石就是成功的一招。
用太湖石垒石成山是古典园林造景的重要手法。静思园则独辟蹊径地多用产于安徽省灵璧地区的“灵璧石”,此石不仅有太湖石“瘦、皱、漏、透、”之美,更有高大挺拔气势。高大几许?那尊被称为静思园“镇园之宝”的叫庆云峰的巨石,高9、1米,重136吨,打破了上海大世界基尼斯记录。更奇的是,在做破记录的统计时,人们数出它全身有1688个孔窍,在石下填入点燃的香火,它会出现千孔生烟的景象,说明它的内部孔孔相通。据说,为买这块天下无双的宝石,园主买下了当地包含它的整座山峰。灵璧距苏州有500多公里之遥,从发现巨石,到开采,到运回,到安立好,竟耗时三年,“因为石头大,据说运回时,光沿途交的超载罚款就有20多万元”。
在静思园里,比庆云峰稍小些的灵璧石有百余枚,装点在园内的各个景点。除此之外,园主在他的办公室、会客室、会议室等各处,以及专门建造的巨大展厅里,摆放了历年收藏的各类奇石三千余枚,它们有的像关云长的月偃大刀,有的像展翅腾飞的雄鹰,千姿百态、鬼斧神工。而且,中国古今传扬的四大名石(除已提到的外,还有产于江苏昆山的“昆石”和广东的“英石”)在此都可欣赏到。每年静思园50万游览人次中,不乏专来赏石的中外“石痴”们,他们把这里誉为“奇石之乡”。
对 比
一座当代园林,跻身于有着悠久历史的苏州园林之列,而它的建造者就生活在我们身旁,人们在惊奇、赞叹和欣赏之时,自然会将古今园林和两代造园人做比较。比来比去,见仁见智,但一个一致的看法是:,古典园林更多地浓缩着历史;静思园则在广泛的意义上展示着现在;如果说它有源于、高于前者的美学价值的话,盖出于此。
——同是私家园林,古园的风格是由建造者个人在封闭状态下确定的。而静思园是由园主邀请苏州园林设计院和上海同济大学的中国顶级古建筑专家共同参与设计,期间又不断采纳了到访的许多专家学者的建议,共同完成的。它代表了当今中国最先进的造园理念和实践,并受到国内外有关方面的关注和欢迎:法国里昂市等五、六个国外城市已表示,希望“移植”静思园。
——古园是它的建造者闭门谢客,自我陶醉的“港湾”。而静思园则由它的主人将它向社会开放。园主还在园内建造了《历代科学家石碑画廊》,将中国历史上65位著名科学家的肖像及其生平事迹刻成石碑展示。让游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在游览中获得教益。“富而思文,热心公益事业的民营企业家”当地政府这样赞誉陈园主。
——古园建造均“自立门户”,后代虽有修缮,但建筑风格大体一致。静思园建筑则从宋朝(960年——1172年)至民国“广收博采”:大到厅堂楼阁,小到门墩窗棂,种类齐全、琳琅满目;因此,整个园林被人乐道为:当今古典建筑的收藏馆。
上述差异,都是人们一眼能看出来的。不容易看出来的,是迷漫在静思园中的一股“气”……
陈园主从建园开始,就倾心向比邻的古园学习、借鉴,当然,也在与之暗暗地较劲。与静思园最近的古园自然就成了主要参照物。它就是苏州著名的“退思园”。清朝光绪年间(1885-1887),它的主人安徽官员任兰生被贬回乡后建园,取“退而思过”之义将它命名。 “好!你叫‘退思园’,我就反其道而行之,把我建的园林叫‘进思园’”。所以,静思园最初叫进思园。只是经陈园主的同乡、原人大副委员长费孝通建议将“进”改为“静”,这是后话。
“退思园”与“进思园”虽一字之差,境界却截然相反。换言之,迷漫在静思园中的那股“气”,正是这进取的气势:
与退思园的“缩”、“小”和“藏”形成鲜明对照的是静思园的“放”、“大”和“露”:园主丝毫不掩饰“建江南笫一私人园林、扬当代民营业主豪气”的目标,园中许多建筑,在改建或新修中,追求既有苏州园林小巧秀雅,又有皇家园林轩昂气派的风格。如“鹤亭桥”,无论体量或规模都是古园前所未有的。
静思园里还新增建了佛堂,并从有名的寒山寺,请来了佛雕和住寺主持,使游人身心都可以在园林得到愉悦。
静思园面积已是古园几倍,但它还在发展:拟在其前面建庭院式宾馆,后面建楼阁式饭店;两处均以静思园为后花园,世界上有那一家宾馆能配有如此 “豪华”的后花园啊。
静思园的“进”,是园主进取精神的体现;也是一种社会的进程:苏州古典园林的主人们从来都是下野或隐居的达官显贵。而从最后一座古园——退思园落成到静思园开园,一百多年间因战乱和动荡,竟没有一座园林再现。今天,中国的一个普通农民、一个民营企业家可以用自己的手建造堪与古园媲美的园林了,这是苏州园林的幸事,这是中国农民的幸事,这是当今中国的幸事。一部记录静思园的电视片以这样一句话结尾:“这的确是一个能够实现梦想的年代。能赶上这个年代,真好!”这话道出了陈园主的心声,也道出了所有耳闻目睹静思园发展历程的人们的心声。
2006年9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