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传江  >>  正文
鞠传江:中国制造如何应对全球产业链的新变化?
鞠传江
2021年01月12日

当今世界大多数面向全球的工业化产品都会带有全球化产业链的印记,全球化让世界经济进入了全球供应链时代。也就是说,不管哪个国家都难以独自拥有大宗工业化产品的完整产业链和供应链。只是,近年来逆全球化思潮所带来的贸易保护主义给全球化产业链和供应链带来了新的挑战,中国制造业如何应对和化解这些新挑战和新风险尤为紧迫。

一部小小的苹果手机要依赖在全球200个供应商和800多家工厂才能生产出来。而一部轿车则由上万个零部件组成,同样也会来自全球众多国家的工厂。一架大飞机有六百万个零件,其产业链和供应链极其庞大和复杂,波音飞机的零部件由70多个国家的545家供应商生产,空客的民航客机供应商超过4500家。全球化所形成的全球经营必须依赖全球资源和供应链,从而为所有工业化产品带来高效协作、最优成本和高性价比。

有关机构的研究显示,包括汽车、机械、电脑、手机等大宗工业化产品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依赖度超过90%。

可眼下,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正面临着新的考验,持续多年的贸易战、新冠疫情的冲击所造成的全球经济衰退等因素叠加,给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带来了巨大变数。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中的地位一直处于上升通道中。中国用最短的时间建立起世界最庞大、最健全的产业链,并深度融合国际产业链和供应链,成为全球化的贡献者和受益者。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在世界500多种主要工业产品当中,中国有220多种工业产品的产量居全球第一。2016-2019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7%,由20.95万亿元增至26.92万亿元。2019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市场比重达到30%以上。

中国在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中的地位,从以下几个方面可以看出,其一是中国商品在全球贸易市场中的份额不断提升,中国在2009年成为了全球最大的商品出口国,2013年又成为全球最大的商品贸易国,在全球商品贸易总额中的占比从2000年的1.9%增长到2019年的13.1%,中国已成为全球120多个国家或地区最大的贸易伙伴。其二是中国牢牢占据全球港口集装箱龙头地位,2019年世界前十大港口排名中中国占据7个。全年中国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6107万TEU。其三从中国出口产品结构看,涵盖了从能源、基础原材料、工业中间品、消费品、机电产品到高技术产品等全产产品系。2019年中国的中高端机电产品出口总值突破10万亿元大关,占全部出口货物的58%。从以上可以看出,中国制造业的全球霸主地位不可动摇,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对中国产业链、供应链的高度依赖在一定时期内难以改变。

但是,过去的一年由于新冠疫情的冲击和美国对中国实施的贸易战、科技战,特别是从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关键环节对中国华为为首的高科技企业的围堵和断供,显现出了中国在高端装备和电子信息等高科技产业领域产业链的薄弱环节受制于人。

面对逆全球化的新动向,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正在发生着新的变化,特别是面对西方发达国家的“再工业化”和制造业回潮,中国如何保持在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中的优势?同时加快补齐中国在关键产业链中的短板变得迫在眉睫。

首先,要加快补齐中国产业链、价值链中的“短板”,让中国制造在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同时,更具有抗打击能力。尽管中国的中高端产业产品在全球贸易中的份额在过去十年间增长了两倍,其中出口的高科技产品占比超过30%。但是,中国在高端芯片、航空发动机等高端制造领域的“短板”已经给中国制造带来巨大的“断链”风险和发展瓶颈。来自中国工程院的有关分析报告显示,目前中国与世界发达国家差距比较大的产业包括:飞机、航空发动机、航空机载设备及系统、集成电路及专用设备、操作系统与工业软件、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机器人、高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节能汽车、智能制造核心信息设备、高性能医疗器械、新材料、生物医药等。要改变这些产业落后现状就要充分利用中国的体制优势,集中人才和财力对这些重点领域实行攻关突破,加快技术创新和高端制造产业升级,全面提升中国在全球制造业价值链中的水平,以此应对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中国高端制造的围堵和产业脱钩。

其次,加快培育更多世界领先产业链集群,加快中国产业链、供应链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迈进。加快发展并保持中国在5G通信设备、量子通信、高铁轨道交通装备、特高压电力装备、核电装备、无人机、光伏等产业领域的世界领先地位。全力突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航空航天装备、新能源汽车、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等产业技术攻关,努力赶超世界最先进水平。进一步强化中国钢铁、石化、纺织、家电、建材五大传统优势产业,使其成为世界领先产业集群。近年来,中国大型企业在全球的竞争力不断提升,2020年,中国大陆(包括香港)已经有124家企业进入《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超过了美国的121家。中国内地企业营业收入占全部500强企业的23.85%。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0年全球创新指数》中,中国的深圳-香港-广州三城、北京、上海进入全球科技集群前10位。

加快中国企业融入全球化的步伐,特别是要在中国企业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的深度和广度上下功夫。近年来,中国的对外开放步伐在不断加快,中国企业融入全球产业链可以通过三大对外经贸制度体系和政策平台来完成,包括遍布全国的自贸区、一带一路战略和中国主要贸易伙伴的双边自贸协定。自2013年8月上海首个自贸区设立至今,全国已经设立了21个自贸区,这成为中国企业融入世界的最直接通道。而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更使中国企业搭上了融入世界的顺风车。截至2020年5月,中国政府已先后与138个国家、30个国际组织签署200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2019年,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货物贸易总额达1.90万亿美元,占中国货物贸易总额的41.5%。2013年至2019年间,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累计超过1000亿美元。中国已经有数千家企业参与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的合作区建设。2020年,中欧班列累计开行1.24万列、运送113.5万标箱,分别同比增长50%、56%。
中国与众多国家签署的自贸协定和投资协定也正成为中国企业走向海外保驾护航的政策保障框架。截至目前,我国已与26个国家和地区签署20个自贸协定和投资协定,自贸伙伴遍及亚洲、欧洲、拉丁美洲、大洋洲和非洲。其中,去年11月签署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是当前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自贸区。而12月底结束谈判的中欧投资协定更是中国与欧盟双向开放的新里程碑,为中国企业投资欧洲扫清了壁垒。
第四,强化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大市场的虹吸效应,让中国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高端制造中心。中国完整的工业体系、完备的工业基础设施、最具竞争力的零部件配套成本优势,加上全球第一大需求市场成为支撑全球大宗工业品和高端制造的价值洼地和强磁场。任何一家跨国公司都不可能丢掉中国这一世界最大的消费需求市场,世界500强企业中已有约490家在中国拥有大量投资项目。资料显示,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外资企业,其产品70%以上是销售在中国市场,30%出口海外。同时,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零部件生产配套中心,世界上几乎所有大宗工业品都离不开中国零部件的配套。比如,中国作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2020年中国汽车行业累计销量预估完成2527.2万辆。来自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消息说,目前,中国共有10万余家本土汽车零部件企业,这些零部件企业创造了全球80%以上的汽车零部件。仅2019年,中国零部件企业出口额就超过600亿美元。中国也是全球消费电子制造中心。其中,中国生产的手机、计算机和彩电产量已占全球总产量的90%、90%和70%以上。正是中国完备的产业体系造就了世界零部件核心的地位和无与伦比的高端制造配套能力,由此所形成的供应链、服务链和价值链,让世界所有制造业巨头难舍难离。而中国巨大的市场吸纳消费能力又为世界制造业巨头创造了巨大的利润,正是这种具有黏性和依赖性的经济联系,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全球投资涌向中国。

令人欣喜的是,目前,“中国制造”正加速向“中国智造”方向实施战略转变,中国这一“世界工厂”、“世界制造中心”正更多地展现出“中国设计”、“中国知识产权”和“中国标准”的风采和核心竞争力。

 

中国日报网特约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