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建明  >>  正文
赵建明:习惯成自然未必都是好事
赵建明
2021年02月01日

在工作生活中,当我们遇到矛盾问题需要处理时,养成了一种惯性思维,大数情况下不是第一时间去查寻法律规则、政策制度等依据,而是习惯性地去查看以往的经验做法,并以一句“习惯成自然”得以自我安慰。那么,何谓习惯呢?辞海表述,一是由于重复或多次练习而巩固下来并变成需要的行为方式;二是指经过不断实践,已能适应新情况。透过这个概念的两个含义来看,属于在日常生活中养成的行为规范,是一种经常性的状态,一种无需刻意、无需思考就可再现的素质和能力。

说到“习惯成自然”,我想每个人都应该有很深的体会,当你刚刚涉足社会或进入一个新的行业或工作一筹莫展的时候,你的长辈、你的上级或同事,就会善意地提醒你,习惯了就好。本意是告诫我们凡事要有耐心,不管是工作还生活都会由一个陌生到时熟悉的过程,不能显露出急躁的情绪,是一句鼓舞激励信心的话。在长期社会实践中,却被慢慢地引伸为一个人或社会组织的行为处事方式。这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是一个很富有哲理的说法,难道真的是一个永恒不变的工作定律吗?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看,社会总在日新月异的变化,世上万物变绝对的,不变才是相对的。从自然现象的更迭看,我们每个人看到的太阳总是从东方升起的,今天升起的太阳与昨天升起的太阳是不是一样呢?答案是肯定的,我们每天所能看到的太阳升起时间、空间高度和运动轨迹也有所不同的。从时空转换的角度看,我们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因为地球上的每一条河水总在不停地流动,都在围绕着宇宙不停地自转和公转,今天踏入的地点和触及的水,并不一定是明天踏入的地点和触及的水。

万事万物都是不断流动、变幻莫测的,不存在永恒不变的事物,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我们可以把历史看作一条河流,但河水会变化不止,人类在长期生活中养成的固有的思维习惯未必都是好事,因为在固化之前都加设了前提条件,需要薪火相传的是精神财富,即她的基因和文化,并不是具体做法。比如:婚丧喜事宴请亲戚朋友,相互之间随份子帮衬,是自古以来的一种礼仪习俗,也彰显了中华民族团结友爱的和谐文化。在过去物质匮乏年代,大多数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差,单纯依靠每个家庭的经济实力办大事有难度,亲朋好友、邻里之间互帮互助,聚力是一种美德。随着社会发展进步,经济条件宽裕了,绝大数家庭都有独立办大事的能力了,如今这种延续的礼仪习俗似乎有点变味了,攀比之风盛行,宴请讲排场比阔气,铺张浪费,份子越随越多,有一根无影的藤条牢牢地套住了每个家庭的手脚,这也是与党中央所倡导的要移风易俗、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餐饮浪费精神相违背的。

纵观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有一种东西出现来打破原有的平衡,形成新的平衡。世界上凡事也没什么绝对的对与错,但是有相对的好与坏,具体到我们党政事业机关部门来说,制定出台的各项法规制度、政策规定和工作方式也是如此,不可能一成不变全部能传承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需要深化完善,有的需要创新发展,有的则需要废止。因为历史的车轮总是在不断地向前滚动,我们每天遇到社会群体和事情不可能是相同的,所处的时空环境、思维观念等主客观条件因素总是在不断变化之中,今天适合的,明天未必适合。凡事都有生命周期,有生就有灭,这是无法抗拒的自然规律。我们生活在自然界,要适应事物本身的推新出陈。

中华民族长期以来受儒家思想影响比较深刻,涵养成了一个凡事讲感情的人情社会,上下级、左邻右室相处人性味比较重,这本来是一个好传统,体现了和谐共融的社会现象。但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受西方物质利益至上不良风气的影响,这种优良传统渐渐地被扭曲了,办事效率快慢并不受制度规定约束,而很大程度地取决于双方感情的深浅,慢慢地养成了工作交往要靠找关系走门子来维持。就因一句习惯成自然,禁锢了我们的思想观念,许多人为此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也失去了人身自由。

回顾历史,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从现代化到后现代化,社会发展总是不断地经历和重复着否定之否定的螺旋式发展。当今的世界是一个开放、共享、去中心化的万物互联时代,全球化经历了一个从贸易全球化到金融全球化、要素全球化,再到生活全球化的变化过程,特别是随着大数据、5G技术的广泛应用,全球各个经济社会活动都已纳入网络之中,海量信息将全环几十亿人口系统地连接在一个透明的空间,产生了一个没有人能够独立控制其命运的世界。高度的信息化造就了人类生活和工作方式的改变,实现了从农耕文明的思维方式向现代商业文明的思维方式转变。从全球经济社会治理的现状启示我们,法治是规范后现代化社会秩序的有效手段。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提高党依法治国、依法执政能力作出专门部署、提出更高要求。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各项法律法规政策制度框架体系基本建全,党政事业机关部门各项各业各条战线都建立了相应的“权力清单”“负面清单”,为全面开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新征程提供了根本遵循。各级务必牢固树立现代化法治观念,依据现行法律规则、法律原则和优先服从法律的要求进行分析、研判、决策以及作出行为选择的思维理念,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矛盾和问题。规范和约束人类和组织的各类法律法规制度和政策标准都来源于我们的生活,是适应时代发展大势,对人们长期工作生活中形成的好的经验做法和行为习惯提炼升华,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世上凡事都有秩序,都讲规则,也都得迎接挑战。我们干事创业并不是请客吃饭,要敢于向不良传统习惯挑战,勇于突破世俗观念,上下之间、左邻右室之间并不存在谁帮谁、谁求谁、给不给面子、想不想干、愿不愿做的问题,都理应依据单位部门功能定位明确的责任边界,按照自法定的权利和义务依法依规履行职责,百分之百努力去做事,认真尽责做事,不能推拖懒政,把渎职追责、失职追责的敬畏感责任心立起来,坚决纠正工作中错位、越位、缺位现象,牢固树立依规依纪办事的规矩意识,不断提升法治思维的能力水平。

—1—

转业老兵,现从事基层治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