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云超  >>  正文
邢云超:国家“十四五”为香港经济发展提供黄金通道
邢云超
2021年02月03日

国务院新闻办1月18日发布消息,2020年中国经济总量突破100万亿,20年扩大10倍,占世界经济比重约17%。海关总署发布数据亦显示,2020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2.16万亿人民币,成为全球唯一实现货物贸易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而国家统计局数据则表明,2020年12月制造业PMI为51.9%,连续十个月位于荣枯线之上,景气度处于年内较高水平。经济、贸易、科技及综合国力的迅速提升为国家构建新发展格局奠定了基础。站在十三五和十四五交界处,中央政治局强调“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强化科技支撑,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为国家未来五年持续发展定下基调,也为香港在特殊历史阶段寻求蜕变从而走出困境提供历史机缘和黄金通道。

陆港唇齿相依兴衰与共

香港与大陆唇齿相依,自开埠以来与内地始终兴衰与共。在自然灾害、地区衝突及抗御外敌诸方面,作为中华民族一分子,留下可歌可泣篇章。如今多数港人面对外来乾预和内部渗透,是非分明,为了香港未来努力捍卫一国两制新实践。修例风波、中美博弈和冠病疫情三股力量令香港处于尴尬境地和危险边缘。是沦陷还是蜕变,是因循守旧还是凤凰涅槃如今正在对香港形成考验和挑战。中国拥有14亿人口,现代化建设为人类历史最大规模的社会变革和进步运动。其包容开放及和平崛起的现代化运动活化并影响全球市场,每天的进步和每一项改革均为国际社会创造了机会。

改革开放40年来,香港从三来一补到前店后厂,在经济贸易、科教文卫乃至公益慈善事业上始终一贯携手内地併发挥引领作用,形成了陆港之间良性互动和优势互补。其角色成就了珠三角也贡献了大中华,在民族复兴大业过程中举足轻重。处在新的历史转折点,香港作为国家内外往来的经贸平台、金融通道和科技制高点已经并正在发挥其功能性作用。作为全球最大离岸人民币中心,香港积极参与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经济内外循环的交集和节点,亦是中外贸易、投资、法律、文化及旅游中转站。

国家战略成就香港未来

去年10月29日,中共19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零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立足历史交汇点,国家高层谋划中国发展战略为未来五年乃至十五年发展提出新的政策取向和经济工作总要求。“建议”第57项在涉港方面专门做出部署、提出遵循和实践“一国两制”前提下承接十三五规划,针对性和前瞻性对未来一个时期做出安排。

作为美英构建的国际体系其中环节,香港的借鉴作用和平台功能随着国际秩序重构和全球格局演变正在逐渐淡化或将面临转型。固步自封和唯我独尊的静态思维已经过时。如何在新时期抛弃僵化思维和旧有范式,客观评估和研判香港形势从而抓住历史发展机缘已经急不可待。专家评估三大领域十四五期间料将有重大突破,其中科技超越及人民币兑换均与香港密切相关,香港或可大面积深层次切入。

中国科技已构成国家高质量发展核心动力。2019年数字经济增加值高达35.8万亿,占GDP比重36.2%。科技在国家保障公共安全、完善医疗体系及推动后疫情复工复产诸方面成效卓越。十四五期间,数字化与高科技核心技术正在取代人口和市场红利,在推动高质量持续性增长过程中无与伦比。相形欧美,专利转化、高科技企业附加值方面尚有差距,香港因此可以乘势而上。香港科研力量雄厚而深圳孵化能力卓越。深圳近年来高科技企业的异军突起,背后多有狮子山故事和香港高校之背影。香港至少4所高校位居全球100强,而科研经费不足或可以借助湾区科技走廊实现资金过河和项目北上,申请内地科研项目资金并在深圳有机植入产业系统,奏响创新科技与创新金融深度融合主旋律。占地22公顷科学园是创新科技公司培育者及超级联络人,正在建设中的港深河套地区因独特而便捷的区域位置可以承载平台功能与深圳无缝衔接。

十四五期间,中央强调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和更高层次改革开放,逐步稳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实现以人民币自由利用为基础的协作互利。在开放金融业和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上逐步宽泛资金流出管制,推进人民币可兑换,从而形成双向均衡的跨境流动新模式,为稳定和助力汇率及人民币国际化营造条件。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可以一脚在内一脚在外,在尝试湾区港币流通的同时,可在港区加快人民币流通,直面新形势制定新举措并在技术和操作层面创新和突破,因循国家方略,搭上国家发展快车。
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1月18日亚洲金融论坛视像演讲中提出,香港可以开办更多种类更大规模人民币金融业务,吸引全球客户,接纳更大数额人民币资金,优化沪港通、深港通、债券通等安排,在合作共赢中促进两地金融做大做强。 1月12日,香港金融发展局就数字发展发布研究报告认为发展央行数字货币是全球大势,必将在提供金融服务方式上产生巨大影响。香港推动数字人民币国际化无论现实地位还是政策助力均无可替代。据悉,香港数字货币研究工作已经进入第二阶段,旨在探讨在跨境贸易结算及资本市场交易方面的商业应用案例。金管局与人民银行就人民币跨境支付技术测试正在进行时。
香港特首日前施政报告单设“中央全力支持香港”7项措施之章节,强调陆港合作发展,配合国家十四五规划的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全面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中的税务优惠生活便利,巩固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空枢纽地位。在疫情危机、政治动荡及西方经济制裁下的香港失业率去年10-12月达6.6%,创16年来新高。民建联“就业前景调查”发现45.9%受访者已经失业半年到一年。观察人士认为节后恐爆裁员潮。财政司司长陈茂波表示,去年财政赤字高达3千亿。大公文汇亦报道称减贫目标及策略已提上日程。香港近年来成为东西方博弈夹心层,国际空间受限,地缘政治争斗迫使香港从亚洲国家及大陆地区寻求发展并期待在国家支持下寻求尽快加入RCEP,重置产业结构,拓展市场空间。

顺势而为抓住历史机遇

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邱腾华在1月8日“一带一路”香港高层圆桌会议上认为,在国内双循环格局下,内部制度改革,战略性重组及专业化整合协同科技创新,提升产业项目质量、从内而外增加竞争力将成为重心。22日前特首梁振英在全国港澳研究会和香港再出发大联盟在香港举办的“开辟港深合作新天地:创新科技”研讨会上说,深圳未来科技创新力度料更大,成果更显著,香港机遇也相应更大。2020-2021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显示深港分别位居第九和第十一。经济活力、环境韧性、科技创新、社会包容及全球联系诸因素对城市可持续竞争力产生影响。
在特区政府与贸发局合办的主题为“重塑世界经济新格局”活动中,林郑致辞指出,“香港根基依然稳固,疫情过后续有庞大机遇”。她还说,特区政府正致力于在大湾区扩大人流和资金流以创造新的市场和商机。大湾区内有众多潜在投资者,对国际金融机构甚具吸引力;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许正宇在主题讨论环节与国际组织领袖就金融服务业在推动金融复苏方面的角色及新经济形势下金融服务的机遇展开对话。
全球格局深度调整和国际秩序演绎重塑为推动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带来新契机,亦为特区强化治理、结构重组、产业转型、矛盾化解、角色定位和发展方向上提供指引。为丰富一国两制实践,避免陆港间从产业垂直分工到平行合作竞争转化而出现利益壁垒,制度创新、规则兼容、标准衔接、资金跨境、人才流动上的诸多约制必将破解。中央财经委韩文秀日前表示,十四五期间,中央将进一步支持香港提升竞争优势,建设国际科创中心,打造一带一路功能平台,高质量建设大湾区,完善便利港澳居民在内地发展的政策,支持港澳与世界各国开展交流合作。
国家文旅部、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及广东省政府日前公布“文旅规划”,冀望特区快速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共同推进文化发展、交流和建设,共建人文湾区,携手开拓国际市场,吸引更多海外游客到访湾区推动文旅高质量发展,构筑面向全球的宜游湾区,实现国外游客经香港“一程多站”观光。
进入2021年,深圳以大湾区建设为纲,以先行示范区建设为总牵引,以双区建设为发端,在新年伊始全面强化“一核一带一区”主引擎功能着力打造开放大平台、交通大体系、经贸大网络和湾区大市场,与广州“双城联动,比翼双飞”,签署7个领域专项合作协议,前海、南沙交流频繁,“双子城”发展与辐射作用凸显。在“湾区通”工程建设上提升港深一体化水平,推动湾区建设提质增效。国家战略规划及湾区内陆城市合作与竞争,一方面为香港带来了压力,同时也为香港突飞猛进提供了动力。

结语

十四五是中国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从前期的基础到中期的推进再到目前的系统集成、高效协同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深化,为国家高质量发展和高速度引领提供了前提。中国在为全球市场制造动能的同时也迅速成为全球营商环境十大经济体之一。在全球看亚洲,亚洲看中国的新的历史阶段,中国正在进入新的上升通道。中欧协定的签署,中日韩协定的预期亦为国际社会特别是香港地区外部环境的改善带来先机。岁末年初,香港疫情尚未好转,经济形势扑朔迷离,学界认同香港新的一年在疫情、经济和民生问题仍较难乐观。然而,世界格局仍在重构,经济形势继续调整。国家发展不停步,历史机缘在身边,因此调校方向乘势而上才是硬道理。

(原载2021-02-01《香港经济导报》)

智库专家,社会学学者,英语语言文学教授,现居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