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3月15日沙尘暴与草地劣化
2021年3月14日-15日,中国北方遭遇近十年来最强烈的沙尘暴袭击。15日北京漫天黄沙遮天蔽日,PM10指数达到了2,153微克/立方米,严重的空气污染引发了舆论热议。
这次沙尘暴的影响波及新疆、青海、内蒙古、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北、北京、天津、辽宁、吉林、黑龙江13省・直辖市・自治区,波及人口多达1.2亿。
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规模的沙尘暴?气象当局认为是由于蒙古国以及我国西北地区气温偏高,降水减少,且出现6-8级阵风天气,为沙尘天气的发生提供了热力和动力条件。其实,还有另外一个引发沙尘暴的重大环境因素就是草地的劣化,甚至沙漠化。
这一次的沙尘天气被认为主要起源于蒙古国。许多专家指出因为农垦和过度放牧,导致了蒙古国草原草地的荒漠化加速。草地具有防风、固沙保土、净化空气、吸收二氧化碳、调节气候、涵养水源等生态功能,对调节和改善人类生存环境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不当开发却正在对草地造成严重破坏。对草地的重要性和危机的认识,今天已经在全球成为共识。
二、草地的分布和增减
那么我国草地面临的状况又是如何呢?根据云河都市研究院最新发布的“中国城市综合发展指标2019”关于草地面积的卫星遥感解析数据,可以看到中国的草地资源呈现出极其不均衡的分布。
从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层级来看,在草地面积的拥有量上,西藏、青海、内蒙古、新疆稳坐前4位,分别占全国的32%、18.4%、16.8%、15.9%。这四个省・自治区占据了全国83.1%的草地资源,前10位的省・自治区更是囊括了全国草地面积的97.9%。
草地虽然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国土资源之一,也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重要枢纽,但其分布却高度集中在西南、西北和华北地区。
表草地面积前10位省・自治区
在全国29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那曲、日喀则、昌都、呼伦贝尔、鄂尔多斯、赤峰、山南、酒泉、林芝、乌兰察布是草地面积排名前10位的城市。这10个城市的草地面积占到了全国的31.3%,但是10城市的常住人口却只占全国的1.1%,GDP更是只有全国的0.9%,即使是第一产业GDP也只占到全国的1.7%。这说明,对全国生态环境极其重要的草地资源高度地集中在前10位的城市,而这些城市无论是人口还是GDP在全国所占的份额都极小,即使是第一产业在全国的比重也微乎其微。
表草地面积前30位城市
把尺度放大到草地面积前30位的城市,也能看到同样的状况。前30位城市的草地面积占到了全国的41.5%,虽然包括有拉萨、兰州、乌鲁木齐、呼和浩特四座省会・自治区首府城市在内,这30个城市的常住人口和GDP仍然分别只占全国的4.4%和3.8%,第一产业GDP的全国比重也只有5.5%。即使地广人稀,但是这30个城市的人均GDP却只有全国平均的83.5%。
这些数字告诉我们,从全国的视角来看,草地虽然具有极其重要的生态环境作用,但是其在人口承载和GDP贡献上的能力却不高。不仅如此,草地生态还极其脆弱。
今天在很多地区,开垦农田、过度放牧、开矿、乱挖中草药等不当开发仍然正在侵蚀着宝贵并且脆弱的草地资源。
仅从2017年到2018年,中国的草地面积就减少了8,185平方公里,虽然只占全国草地面积的0.26%,但这个面积本身已经超过一个贵阳市的市域面积,足以让人触目惊心。当然近年来中国在生态环境保护上的努力已经开始卓见成效,在297个城市中有70个城市的草地面积有所增加。但值得注意的是,还仍然有227个城市的草地面积在减少,各地区在草地保护上的力度和成效呈现一定的差距。
本次沙尘暴警示我们,对草地的过度开发,带来的不仅是生态环境破坏,而且可能更是生态环境灾难。
三、生态产品和主体功能区
笔者赞成全国政协常委杨伟民提出的“生态产品”概念。不应该一味地追求草地的经济价值,而应该把草地当成生态产品,着力谋求它的生态价值。当然,要让草地作为生态产品实现价值,需要通过中央财政购买生态产品,地区之间生态价值交换,用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出售,生态产品溢价,旅游产品收费等途径来实现,这些途径都需要有政策制度的保障。
已经在中国开始实施的主体功能区制度正是构建这种政策制度的框架机制。主体功能区把国土空间分成优化开发地区、重点开发地区、限制开发地区和禁止开发地区的四类地区,对不同地区实施不同的开发政策,通过在后两者地区推行“退耕还林”、“退耕还草”,以及限制和禁止开发等政策,力图达到减少生产空间,增加生态空间的目的。
中国的草地资源大部分集中在限制开发地区和禁止开发地区,随着主体功能区制度的完善和落实,草地资源状况可望得到长足的改善。当然无论是制度机制建设,还是具体实施落实,要真正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需要走的路还很长。
(本文作者:周牧之 云河都市研究院院长,原载于:中国网智库思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