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词,缘情言志,这是数千年来的传统。新一季《中国诗词大会》更加重视身临其境、情景交融,每一集都有两三个身临其境题目,在名胜古迹实景中,在名山大川背景里,出题目,嘉宾化身为诗词发生地导游者,带领观众抓住古诗词中的景的描写,展开丰富的想象,品味景物蕴含的不同的意象,并带着诗人情感去欣赏风景的意蕴,景中悟情,体情观景,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独特的景色意象魅力。
一、缘情溯景,身临其境——贴近阅读,还原诗词之境。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名山大川的秀美和壮丽,成为无数骚人墨客吟咏的对象。“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古人倡导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新一季《中国诗词大会》打碎了单纯在“象牙塔里谈诗论道”的窠臼,到诗词发生地去缘情溯景,还原诗词之境,身临其境出题,就是把行万里路跟读万卷书互补起来,读书是静态的,行路是动态的,书中知识有限,只有行路眼观耳识才能补其不足。走出去亲自看一看,体验一下诗词中描述的情景,才会发现祖国河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品诗词之韵,赏经典之美。中华经典诗文,在身临其境中,激发我们的爱国情怀,让我们更有力量。
康震老师在秀美壮观的黄山顶上排云亭,背景是天下奇秀的黄山,古人云“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可见黄山之绝美。在他身后的是难得一见的景象,云海茫茫,晚霞夕照,黄山有了云海,宛如一条条游龙。他出了题目,哪一句是描述黄山流云的诗词,(清)袁枚《宿黄山狮子林》“清凉台高迥绝伦,我登正值山铺云。一匹布将天地裹,千条练许山灵分。”形象地描述了这一壮丽景象。让观众对祖国山河之美顿生热爱之情。
又如康震老师在安徽歙县,背景是新安江,有一座著名的水坝,叫做渔梁坝,建于唐代,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渔梁坝也被称作江南都江堰,江湾处还有著名的紫阳书院,可见这个地方是自然与人文荟萃之地。他出有关鱼梁坝的题目,让诗词爱好者深刻理解了明代诗人程敏政所写的《渔梁坝登舟至浦口初闻雷饯者相贺》一诗中“路当歙县境,水是浙江源”。浙江因多江汇聚而妩媚多姿。节目把人文地理和诗境融为一体,开眼界,增审美,令人更加陶醉于诗情画意之中。
又如杨雨老师在戈壁身着一袭红裙,骑着骆驼走进树叶金黄的胡杨林中,边走边出题。千百年来,胡杨林就像沙漠卫士一样,保卫着沙漠的生命线,唐朝诗人怀抱“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的理想,投笔从戎,奔赴塞外,谱写了诗歌史上最为雄健的边塞乐章。大漠深处,这些终古伫立的胡杨林,或许迎接过哪一位盛唐诗人呢?她解释岑参足迹遍及河西走廊和今天的新疆腹地,他才有可能亲眼见到胡杨林。节目通过身临其境出题,既展现了祖国河山的壮美如画,又体现了“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情怀,更加深了观众对古诗词的理解。
二、移情于景,沉浸体验——走近诗人,知人论世。
新一季《中国诗词大会》置身于真实场景中,以沉浸式体验,移情于景,情景交融,同时近一步走近诗人,理解了作者对这种情景的感受并同自己的感受加以比较,从而放大知识层面,只有这时,知人论世的效果才能体现出来。好比一个放大镜,实景中带来的信息密集,会放大若干倍,会让观众感悟不一样的世界。如康震老师在奇峰异石林立层叠、奇松翠柏横斜盘踞的莲花峰出题。解释了李白格局洒脱,飘逸豪放,才有浪漫主义色彩极浓的名句“丹崖夹石柱,菡萏金芙蓉”既形象又壮美抒情,黄山奇松奇石的美,李白的诗,叠加印入诗词爱好者的脑海。不仅激发诗词爱好者深入研究古诗词的兴趣,还激发了人们前去旅游、亲自去看看大美中国的愿望。而杨雨老师在江苏昆山昆曲诞生地出题,让诗词爱好者加深了对黄宗羲作《听唱〈牡丹亭〉》一诗的理解,“掩窗试按《牡丹亭》,不比红牙闹贱伶。莺隔花间还历历,蕉抽雪底自惺惺。远山时阁三更雨,冷骨难销一线灵。却为情深每入破,等闲难为俗人听。”诗中所表达的是描述昆曲《牡丹亭》的美,黄宗羲赞叹汤显祖的《牡丹亭》作品所表现的那种至真至深的儿女之情,正是昆曲精髓之所在。节目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不仅让观众了解了诗词,更了解了昆曲之美,从而产生了“一石入水,波圈层层”的叠加放大效应。
三、亲近自然,天人合一——感知趣闻,体验风情。
新一季《中国诗词大会》置身于亲近自然的场景中,更能感受祖先自古追求的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人生境界。如康震老师在飞瀑如练、山青如黛、碧水如镜、如梦如幻的仙境的天台山出题,问哪一句是刘晨、阮肇描绘天台上仙女传说的,节目普及知识趣闻,汉明帝永平五年﹐会稽郡剡县刘晨﹑阮肇共入天台山采药﹐遇两丽质仙女﹐被邀至家中﹐并招为婿,半载返家,子孙已过代。然后诠释唐代小说《非烟传》中诗作《寄怀》“画檐春燕须同宿,兰浦双鸳肯独飞,长恨桃源诸女伴,等闲花里送郎归。”描绘的就是这样一幅图画。所写的景融入感情色彩,所抒发的感情又寄托在景物之中,从而达到景中有情、情以景显、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杨雨老师到苏州昆山游览玉峰山,和其他旅游者一样,总要去“奥灶馆”品尝一碗“奥灶面”。奥灶面以红油爆鱼面和白汤卤鸭面最为著名。红油爆鱼面,面条细白,汤色酱红;白汤卤鸭面,白面白汤,原色原味。杨雨老师借奥灶面出题,出自宋代朱敦儒《朝中措》“先生馋病老难医。赤米餍晨炊。自种畦中白菜,腌成饔里黄薤。肥葱细点,香油慢煼,汤饼如丝。早晚一杯无害,神仙九转休痴。”这道题考诗词爱好者历史知识,又把美食文化、古人耕读图谱一一道来,亲近自然,天人合一,情与景高度融合,身临其境的体验,巧妙地宣传了文化旅游,扩大了奥灶面的品牌效应,让沉睡在故纸堆里的文字变成场景、画面和“活起来”的图景。
值得一提的是,身临其境的这些“专家”——脚下粘满泥土,身披尘风,千里迢迢,俯下身去,不辞辛苦到大山大水中,到生活的烟火气中,带领观众探寻人生的诗意,这本身就是对于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诚意和态度。情景出题,不仅让你、我、他从诗词中读到了“过去”,还看到了“当下”,“观古今于须臾,抚沧海于一瞬”,真正触摸到了诗词之美。
《中国诗词大会》引领文化节目创作清流,立德树人,培根铸魂。节目以身临其境拓展对我国古代诗歌深层审美,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花鸟虫鱼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这些景物也就不再是单纯的景物了,而是承载着人们极为丰富复杂的情感。新一季《中国诗词大会》让诗词爱好者在身临其境和情与景的交融中,酣畅淋漓地赏析古诗词的美学魅力。不仅仅引导人们理解字面意思,更彰显对祖国深深的眷恋和热爱、对生活的热爱,无论经历怎样的风霜雨雪,都“见到一种诗的境界”。以匠心独运的创新力,引导诗词爱好者将意象还原成画面、场景、情节以及一幅幅鲜活的生命图景,感悟不一样的世界。(王永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