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明江  >>  正文
方明江:打造北部湾大岸线国家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集群
方明江
2021年08月10日

加快贯彻《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抢抓国家科技战略,是广西“十四五”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环,而加快推动建设北部湾大岸线国家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集群或是其突破点。

广西大陆海岸线1595千米,由北海、钦州、防城三市组成。“大岸线”地处北部湾经济圈腹地,毗邻粤港澳大湾区,是广西建设“三大定位”“五个扎实”核心示范区关键地。打造北部湾大岸线国家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集群,就是以地缘为突破,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快速对接和落实“国家创新战略”,通过“引进一批、培养一批”新兴高科技企业,对提升北部湾地区经济质量、构筑“多点支撑”产业格局,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打造北部湾大岸线国家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集群具备一定基础。

第一,北钦防一体化加速为推动北部湾大岸线国家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集群建设奠定基础。一是加速形成的北钦防一体化发展战略大纵深,为打造北部湾大岸线国家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集群提供了广阔空间;二是加速形成的北钦防一体化产业协同大发展格局,为打造北部湾大岸线国家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集群提供了产业基础;三是加速形成的北钦防一体化综合交通枢纽,为打造北部湾大岸线国家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集群提供了连通基础。

第二,广西与东盟国家具有深厚的科技合作基础。先后成立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与9个东盟国家分别建立政府间双边技术转移工作机制,与7个东盟国家组建技术转移联合工作组;建立了中国与东盟国家的跨国技术转移协作网络,覆盖东盟10国和部分“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连续7年举办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与创新合作大会举办,形成科技交流“南宁渠道”,在9个东盟国家建立20个联合实验室(创新中心)。

推动北部湾大岸线国家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集群建设,就是要加大产学研成果转化力度、深度与广度,推动新时代广西经济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及动力变革,形成产业、投资、创新、人才、服务“五链融合”的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圈。

标准是前提。打造北部湾大岸线国家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集群,关键在于自身实力具不具备领先水准,就要着力深化全面创新改革构建面向东盟区域一流的科创生态系统。紧紧抓住广西着力打造面向东盟的国际投资贸易先导区、金融开放门户核心区、沿边开放引领区、向海经济集聚区及现代服务业开放创新区的契机,探索有利于新型商业模式创新的政策工具及引导机制,逐步建立在政府、市场、社会共同参与三方良性互动的跨区域创新合作体系,培育和形成一批掌握国际标准话语权和产业技术主导权的标准示范企业,在重点优势领域制定若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技术标准。

创新是关键。202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产业技术研究院成立,针对制约广西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技术瓶颈与短板,推动“卡脖子”技术攻关,为布局前沿信息产业、生物健康产业、智能制造和新材料产业、生态环境和新能源产业、现代交通产业及新兴服务业六大创新产业集群提供技术供给,当好新经济发动机。同时,通过跟踪全球创新前沿技术、支持企业开展全球合作研发、建设全球技术转移网络及加快聚集国际高端资源等举措,抢占东盟科技创新制高点,把广西建设成链接全球、引领东盟创新网络的关键枢纽。

资金是保障。广西打造北部湾大岸线国家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集群的重中之重是要创新资金供给。2018年12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及科技部等13部委联合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建设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总体方案》。方案指出,到2023年广西要基本建成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建立起与全方位开放格局相匹配的现代金融体系。该政策的出台,丰富了科创资金的政策工具。因此,要持续深化科技信贷创新、大力发展天使投资和创业投资、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加快建设互联网金融创新中心、优化科技保险体系、构建服务新经济的新金融生态体系及完善政策性金融服务支撑体系等举措,最大程度保障科技创新研发、转化及产业化等各个环节的资金需求。

人才是根本。人才是创新的根基,引进、培养一批具有全球战略眼光的国际化科创人才是关键。要大力引进全球高层次人才,利用大数据分析和投资人评价体系,发现引领未来创新方向的高层次人才,搭建顶尖人才及创新团队研发项目合作平台;完善人才培养流动和评价机制,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开展产学研用联合培养人才试点,构建高端人才流动机制,探索创新导向的市场化人才评价机制,联合国际知名的职业资质项目协会,推动国际化人才评价与认证;促进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提高人力资源市场对外开放水平,放宽设立中外合资人才中介机构外资比例限制,引进一批国际一流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

中国战略与管理研究会会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专栏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