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正利  >>  正文
范正利:“桃花源里人”汪钟鸣和他的艺术世界
范正利
2021年09月03日

“虽多尘色染,犹见墨痕浓。”大疫之后,寓居北京的汪钟鸣回了一趟故乡老宅。缓缓穿过青石板的街巷,轻轻抚摩斑驳的青砖老墙,汪钟鸣久久无语。那是当地传统的徽派建筑,尽管久无人居,书香世家的气韵不减。 

汪钟鸣有一闲章——“桃花源里人”,自有出处。作为安徽黟县碧山人,这位书法家常引以为傲。李白诗云:“问余何事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诗仙曾经的栖居之处会有着怎样的诗情画意? 

依汪钟鸣珍藏的汪氏族谱(为其祖父汪翰卿承袭祖传宗谱亲自修纂),另据黄山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江志伟多方考证,唐开元间任泾县令的汪伦乃为黟县人。因谪仙人一首《赠汪伦》,桃花潭见证下的深情厚谊传为千古佳话。 

黟县是“徽商”和“徽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被称为“中国画里乡村”、“桃花源里人家”。这座千年古县堪称“中国明清古民居博物馆”,而碧山至今仍保存着徽州古村落的典型历史风貌,“越国世家”汪氏便在此聚族而居。汪伦四十五世孙汪钟鸣指着那片老宅道,“这就是生我养我的地方。” 

自然,这也是汪钟鸣从小研习书法的地方。在父亲影响下,汪钟鸣八岁开始以毛笔写字。父亲颇为严格,汪钟鸣最初持笔练字,虎口置一酒盅,掌心握一小小鸡卵,笔管上端加钉串以八枚铜钱,以站姿悬肘作楷。“从小学四年级开始,我就全部用毛笔来写作文。”汪钟鸣说,所谓童子功非勤学苦练而不可得。 

一位与汪钟鸣相识50年的老友,安徽著名剧作家、徽文化学者余治淮说,“我们在一起工作时,许多人闲暇时间热衷于打牌、钓鱼,汪钟鸣则不同,他就在自己房间里静静地练习书法,真正地叫‘耐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毫无疑问,汪钟鸣在当今中国书法界乃有一席之地。之所以占有一席之地,不仅是指造诣之高深,还有襟怀之坦白、品格之高尚,可谓字如其人。” 

不久前,汪钟鸣收到国家图书馆寄过来的捐赠证书。他于去年三月创作的书法作品《抗疫赋》永久入藏国家图书馆。“同期创作并捐赠的其他书法作品分別送至武汉等地抗疫英雄的手中,也算是在非常时期做点微薄贡献!”汪钟鸣素有公益情怀。 

汪钟鸣先后捐赠安徽休宁齐云山《道德经》长卷一部,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历代名人咏黄山》90米小楷长卷一部,福建泉州清源山《老子道德经》108米长卷一部,安徽黄山宏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长卷一部,河南嵩山《少林寺转轮古藏经》76卷。应邀为风景名胜、古刹名寺题写的匾额和楹联则是不计其数。 

“我编写了由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正式出版的中小学生书法教材,一分钱的稿费不要。”汪钟鸣说,“已近古稀之年,且因恶疾在鬼门关里走过一遭,我多想在余生为社会多做一点事情。既然人生苦短,能够为社会留下一点什么不好吗?古代出现了那么多伟大的书法家,为中华民族留下了非常宝贵的遗产。我们后人,有责任有义务继承下去并发扬光大。” 

“他对书法的酷爱和痴迷,简直是刻骨铭心的——他爱字爱到骨头里去了。他即使在病床上,不能正常写字的时候,也丝毫不会懈怠;他就在大腿上练字,在床背上练字,实际上是拿手指在划。他写字,能关到屋里面一天不出来,可以写七八个小时,甚至十几个小时。”汪钟鸣夫人如是描述他的日常。 

身为书法大家,其楷书、行书、行草、篆书与隶书等无一不精,兼攻书法理论,“通过临摹我国历史上各个时期著名书法家的经典作品,对掌握书法技巧,为掌握书法要领打下坚实的基础”。 

“别人临帖,注重形似,不善解帖重构,是谓死临帖或是把帖临死的呆板。汪钟鸣临帖,一追形似,二达神似,神形兼备,完达旧品,不分伯仲。”书画评论家史峰评价说。 

史峰尤其推崇汪钟鸣的楷书,“诸书皆成,楷书为底。汪钟鸣所走过的书法修养道路,可谓是传统正宗,修成了书法家的真功力,真品质。只把楷书当众一亮,就可知眼前这位书法家是真正的书界高人。”汪钟鸣以欧阳询楷书为主本,亦修颜、柳、赵,远又参以钟繇小楷的端正和秀美,汲取诸家之长,独成自家楷书之美。 

汪钟鸣认为中国的文字是世界上最美的文字,而作为国粹的中国书法本质上是审美的艺术,“因而,我写字的要求是:第一,要让人看得懂;第二,要给人美的享受。” 

沪上书法名家刘小晴早在15年前便说,“点画扎实,源自他深厚的书法根底:笔力雄浑,体势沉着,则源自他温柔敦厚的为人,用笔温润含蓄,而不喜露锋芒棱角,又若其为人低调而不事张扬的个性……” 

谦逊、内敛而低调,这是汪钟鸣给人的一贯印象。汪钟鸣用了长达一个甲子的时间用来书写,堪称中国书法艺术的集大成者,而他自称书法爱好者,“学习书法的目的,本不是为了当书法家,而是为了来到这个世界,必须要有一技之长,为了更好的工作,更好的生活。” 

“说实在的,我也是被汪钟鸣的书法震撼了,更为他的低调儒雅和内敛征服了。”北京作家王梓夫说,“我常常带着朋友去参观汪钟鸣的工作室,无不为他的惊世作品和深厚的书法功底惊叹咋舌。” 

走进汪钟鸣的“墨趣斋”,文化经典触目可及。《四书五经》《红楼梦诗词》《古文观止》《孙子兵法》《道德经》《金刚经》,以及《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全是他的手迹。李白、杜甫、李商隐、陶渊明等名家的诗词也被他分别抄录成辑。书写作品之丰富,艺术造诣之深厚,令人叹为观止! 

财经作家、高级记者,系《人民交通》杂志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