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瑞生  >>  正文
孙瑞生:医疗援疆的“山西作为”
孙瑞生
2021年09月08日

如果不是“节外生枝”,2020年4月10日来到新疆的太原市第二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陈大羽,此时已经圆满完成援疆任务回到太原,安心侍奉年迈的父母,但他却被昌吉州阜康市人民医院的一份“特别申请”硬生生给留下,开始了新一轮医疗援疆。

回顾一年半前刚来新疆,被分配到阜康市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工作,陈大羽能够深切感受到党中央对口援疆战略的高瞻远瞩和身上肩负的重任。

山西援疆医生陈大羽对阜康市人民医院科室年轻医师进行业务指导。援疆前指供图

“影像科人才短缺、设备落后,拍出来的片子连本院大夫都信不过。”陈大羽对记者说,“这些年,我们山西不仅给医院投入巨资,购置了大量设备,同时通过技术层面的指导,极大地提高了医生们的业务水平。”

据医院的负责人讲,陈大夫虽已年届六旬,但精力充沛,每天早晨提前半小时到岗,一天至少看两三百张片子。

“现在,我们的影像科在昌吉州和乌鲁木齐都很有名,许多外地的患者都冲着陈大夫的名气和技术前来就医,医院的门诊量比过去增加了三分之一。”

而来自山西省儿童医院、目前担任昌吉州人民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的史红鱼同样能感受到援疆工作任务艰巨、使命光荣。

山西援疆医生史红鱼经常废寝忘食地工作。援疆前指供图

2018年参加第三批援疆的史红鱼本来工作一年半就能“荣归家乡”,但面对医院自上而下对她渴求的眼神和真心挽留,她选择了留下,2020年又加入第四批援疆队伍。

在昌吉州人民医院,史红鱼是以敬业和勤奋出了名的,查房指导、病例讨论、会诊、培训、义诊……24小时随叫随到。

传承在山西省儿童医院多年工作经验,结合曾在北京儿童医院、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等地学习的技术及理念,史红鱼通过组织讲课、培训等把医疗知识、技术要领、临床经验倾囊相授,把技术留下,为受援医院建起一支“带不走的专家队伍”。

7月26日至8月5日,我们“奋斗百年路 央媒看援疆”采访团在昌吉州、阜康市以及各个兵团农场采访时,听到的也是各族人民对山西援疆医生高超医术和医德医风的赞美。

“做手术听到您的声音,就觉得很心安。”今年4月24日,在昌吉州中医院眼科病房里,陈月华握着来自山西省眼科医院、援疆医生李冬平的手说。

山西援疆医生李冬平给患者做术前眼睛检查。援疆前指供图

62岁的陈月华患糖尿病14年,两个月前,她的右眼出血,视力急剧下降,眼前有黑影。住院后,医生诊断为右眼玻璃体积血,需行微创玻璃体切割术。在科室晨会上,李冬平详细查问陈月华的各项指标,确定可进行右眼玻璃体切割术联合视网膜脱离激光治疗。

手术顺利完成的第二天,陈月华的右眼视力就恢复到0.5。陈月华高兴地说:“能看清楚东西的感觉真好,太感谢援疆专家了!”

现年58岁的昌吉州画家刘志远,由于糖尿病导致左眼视力不到0.1,右眼则几近失明。李冬平对他进行精心诊断,结合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改变了传统的治疗手段,把刘志远的右眼视力恢复到0.7—0.8。

重新获得光明的刘志远对李冬平主任的精湛医术佩服得五体投地,他喜不自禁地说:“如果不是遇到李主任,我现在可能变成一个‘半盲人’了。”他亲手画了一幅国画,送到山西省援疆前方指挥部临时党委书记、总指挥、省驻疆办主任、昌吉州党委副书记丁永平手中,表达对山西援疆医生的感激之情。

“我的关节炎已经九年啦,常常疼得睡不着觉。这次来看义诊,马大夫给我做了推拿、正骨和针灸,做完治疗后当下走路就感觉好了很多,真是太感谢啦!”

7月28日,在兵团六师北塔山牧场采访时,58岁的哈萨克族大娘特尼木·奴尔斯亚充满感激地对记者说。

为特尼木·奴尔斯亚大娘义诊的大夫是来自山西省中医院的援疆医生马红青。

山西援疆医生马红青为患者进行腿部按摩治疗。援疆前指供图

83岁的比萨尔阿因关节疼痛在家人的搀扶下前来就诊,遇到的大夫也是马红青,马红青进行问诊后,先通过按摩缓解其疼痛,然后进行针灸。治疗结束,老人家向马红青竖起大拇指。

马红青2020年4月来到昌吉州阜康市中医院,一手打造了该院新成立的康复科:“这里的医院中医康复相对薄弱,我援疆一年多,通过带徒弟、增设备、开设讲座、现场治疗等方式,极大提升了当地中医康复治疗水平。”马红青告诉记者。

据丁永平介绍,10年来,山西深入推进“组团式”医疗援疆,先后推动受援地医院同山西省直10所三甲医院和多个市级医院建立了紧密型医联体,辐射带动受援地整体医疗和管理水平提升;推进医疗援助向乡村、团场等基层医疗设施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倾斜,实现了乡镇团场卫生院、村连队卫生室援助全覆盖。并积极协调联系山西大医院,在网上开通“阜康直达车”绿色救治通道。开启以“临床诊疗+疾病预防+人才培养+科学管理”等多层次合作模式,打好“组团式”医疗援疆组合拳。

山西援疆医护人员赴兵团六师北塔山牧场义诊。援疆前指供图

据了解,在受援地,不仅新型眼科手术、前列腺癌变诊疗、皮肤组织病理诊断等15项新技术得到应用推广,有效填补受援地技术空白。同时组建新科室12个,填补受援医院30项技术空白,牵头新建昌吉州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带动了受援地整体医疗水平不断提升。

此外,125名柔性医疗人才助力受援一线技能提升;各受援地援疆“中医堂”等快速补齐民生短板。2020年,山西省援疆医生共计接待门诊32200人次;完成手术240余台;会诊680次,其中远程会诊86次;完成实验样品检测近万批次;举办学术讲座323场次,开展基层一线义诊7次、受众5000余人,全面突显山西援疆民生效益。

太行巍巍,天山绵绵;汾水依依,天池涟涟。山西与新疆远隔千里,但两地的人民却心手相连,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关于作者:孙瑞生,中国日报山西记者站站长

【责任编辑:黄河流】
中国日报山西记者站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