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11日是美国本土遭受有史以来最严重恐怖袭击、造成近3000人死亡的”9·11”事件二十周年纪念日。因为这一个特别的日子,许多人记得2001年的9月11日那个早晨的天气,那个上午发生的惨剧。若要是问他们10年前的9月11日发生了什么?5年前另一个日子或者是上个月第一天做了什么?很少人能记得清。”9·11”过于特别,美国人发誓说“永不忘记”是真实朴素的愿想。
二十年前我刚好在美国参加一个短期交流项目,在科罗拉多州首府丹佛“落基山新闻报”做记者。2001年9月11日是星期二,和往常一样,我早餐后准备和房东一起到报社上班,突然听说纽约发生了飞机撞楼事件,立即打开电视,看到了震惊世界的实况:两架飞机撞穿了纽约地标建筑世界贸易中心南北双子塔楼,两楼相继坍塌;第三架飞机撞向弗吉尼亚州阿灵顿的五角大楼,第四架在宾夕法尼亚州尚克斯维尔郊外的旷野坠毁。所有这一切在90分钟之内发生。
后来证明这四架美国民航飞机是被恐怖分子劫持并用作致命袭击武器的。
我和房东立即驱车奔向编辑部,一路上开着收音机听新闻广播;到了报社之后,所有采编人员都投入到突发事件报道,准备在当天出版“号外”。我被派往丹佛市街头,采访群众对刚刚发生的事情的看法。我记得其中有一位骑警,他用很严肃和慎重的语气说,恐怕第三次世界大战要打起来了。我所在的这家报社——落基山新闻报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当时的发行量有80万份左右;大家工作效率很高,当天下午就推出了有70多个版的“号外”报——美国当天很多报纸都出版了“号外”。
接下来的几天我采访过丹佛大学学生如何帮助因为恐怖袭击事件而遭受歧视和仇恨的穆斯林同学。我还报道了在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丹佛市租借电影光盘的生意竟然比平时好很多,因为人们需要寻求精神安慰、转移电视新闻持续“轰炸”式报道带来的痛苦。再后来我报道过丹佛市民为”9·11”事件受伤者自愿献血的情景。
……
整整二十年过去了。
2021年9月10日,我到华盛顿国家广场去采访。这是”9·11”二十周年的前一天,次日美国总统将赴20年前恐怖袭击发生的三个地方逐一参加纪念活动。我从拍的照片中挑了一张,在9月11日发在微信群里:一位游客(华盛顿大学一年级女生)坐在林肯纪念堂前的“反思池”旁,向东眺望着华盛顿纪念碑;纪念碑的上方是“风云际会”的天空,风云变幻。
我觉得这张照片与二十周年纪念日气氛多少有些一致。Gone with the wind,随风飘逝!多少个鲜活的生命,在廿年前的那个上午痛苦而悲壮地消失了,留给世间亲友无尽的痛苦与悲戚。前天读到一篇文章,回忆”9·11”事件中第一架撞上世贸中心的飞机上的华裔空乘人员邓月薇,也就是那位被认为是第一个在飞机上通过电话提醒当局注意当日发生劫机事件的人。
在袭击过后的几年里,邓月薇的父亲仍然怀抱着她还活着的希望,直到这位老父亲在2007年去世。“每天晚上,他都会盯着电视看,期待妹妹能安全回来。他会坐在那里哭。” 邓月薇的哥哥邓达民回忆道。
一位在2000年到纽约读书之后一直生活中那里的名叫荣筱箐的华裔记者,说她经常到双子塔倒掉的地方走动,见过一位须发皆白的老人坐在街角吹着哀婉的风笛。人们经过他身边时都很安静,不驻足也不搭腔,因为他们听得懂笛声中的倾诉;还碰到一位身穿制服的退休消防员,他的大沿帽里面贴着一圈照片,是他牺牲在世贸大楼的同事。
这20年是受害者亲朋带着泪水挣扎的20年。
20年前, “9·11”事件发生之后不到一个月,美国发动了阿富汗战争,将支持“基地”组织的阿富汗塔利班政权赶下台;今年8月底,美国从阿富汗仓促撤军,而塔利班卷土重来,重新掌权。20年间超过2400名美军在阿富汗丧生,而阿富汗本国失去性命的人更是数以万计。在美国国内,仍在肆虐的新冠疫情迄今为止夺走了超过66万人的生命,比“9·11”恐怖袭击丧生的人数多出200多倍。
恐怖袭击,百姓苦;疫情蔓延,百姓苦。生灵数万都做了土。
纽约时报的一位专栏作家Dan Barry 9月9日在一篇题为《”9·11”恐袭20年:我们“永不忘记”的是什么》的文章中写道,不可避免的是,迟早有一天,拥有”9·11”事件个人叙事的人都将死去。不可避免的是,那天带给人的情感影响会逐渐减弱,然后越来越弱,因为时间总是把感人肺腑的亲身经历转变成枯燥的历史课。这种转变已经开始了……
我认为,个体的遗忘的确是不可避免的,但社会作为一个整体,特别是其中的政府,决不能遗忘历史给出的教训。
我上周在写作”9·11”恐袭20年分析报道时,采访了两位历史学教授和一位智库人士。他们认为,面向未来,美国来自国外的恐怖袭击事件的可能性减少,而国内的威胁——极端分子、恐怖分子、气候变化、民意分裂和对政府的不信任等等,则成为主要的威胁。
在20周年纪念日当天,2001年担任总统的小布什在宾州尚克斯维尔举行的93号航班纪念仪式上也警告,美国正面临来自国内的恐怖主义新威胁。“我们见到愈来愈多证据显示,我国面临的危险不仅只来自境外,而是来自国内汇聚的暴力。”他还反思美国的现状,“说到美国的团结,那些日子似乎离我们已经很遥远。”
拜登总统9月11日在三处参加纪念活动时都没发表公开谈话,只是此前一天在白宫录制了一段视频讲话,其中提到:“在我看来,这是”9·11”事件的核心教训,即在我们最脆弱的时候……团结是我们最大的力量。团结并不意味着我们必须相信同一件事。我们必须对彼此有基本的尊重,对彼此和这个国家有信心。”
“9·11”事件以来二十年,多少生命灰飞烟灭;当年出生的一代人现正是弱冠之年,他们正是生命蕃秀的时候。
二十年来的恐怖袭击,枪林弹雨,血肉横飞激起的是泪水与追思,留下的是记忆与历史。只是,“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教训——止战、和平共处、解决争端外交手段优先;国内团结,等等——要像那双子塔坍塌之处亮起的光柱,清晰可见,照亮阴暗,驱走黑暗;教训,更要让人对生命保持尊严和敬意。
生而平等,众生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