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云超  >>  正文
邢云超:立法会选举丰富香港民主内涵
邢云超
2021年12月04日

民主通常是指公民在依法享有参与国家事务及社会治理过程中提出看法、表达意见之权利,对其判断与评估标准主要基于人民诉求会否得到回应并从中获得满足感。不同民族、国家及地区依据不同历史、国情和民俗拥有不同的民主表现方式。随着全球形势巨变及社会快速发展,民主实践不断得到丰富,民主理论亦日臻趋于完善。民主本身又是动态的,从外延到内涵变化过程令其概念同步泛化及多元。古往今来,民主是全人类共同价值和追求,世界各国是这样,香港亦然。

西方社会号称以党派制衡、全民投票以检验民主,把民主当作装饰品来摆设,甚至视为谋取私利、制造分裂、推进地缘战略目标之工具,在国际关系和世界秩序中颇有反民主之嫌。民主和民生密不可分。解决人民需要解决的问题之民主才是真正民主。有美国民调机构最新数据表明,美国72%受访者认为美国民主并非民主的优质样板。中央主导完善香港选举制度,正是从香港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重构香港民主政制,从而全面践行“一国两制”。

在落实“爱国者治港”前提下,香港新型民主选举制度已现端倪,民主选举与民主协商相得益彰。各界别、各阶层在管治架构下代表充分,社会利益体现完整。激进化、民粹化、碎片化及一哄而上的政治纷争和派系争斗得以遏制,以经济为核心、推动优质民主发展、实现政府良政善治、解决深层民生问题、调整各阶层利益关系、推动北部都会区加快破局及为香港青年创造更多发展空间和成长机遇的民主内涵正在日益彰显。

2021年立法会换届选举提名期于 11月12日终止,2022年1月1日为第七届立法会开始日,特首林郑表示,政制及内地事务局称正与内地敲定12月19投票日于边境口岸投票的安排,以方便内地港人参与。本届立会的组成及产生办法,参选资格及投票点票,廉洁选举及票站秩序诸问题得以全面宣传推广。紫荆研究院调查显示,七成二受访者希望选民广泛参与投票,七成八认为拥护基本法人士都能参与公平选举,八成五则期待是次选举落实好“爱国者治港”原则。

前特首梁振英表示,相信今次选出的立法会将比过往任何一届更能按照基本法和相关法律理性行事、履职尽责。本届选举新增40个选委会界别议席,以新思维面临新挑战,创造性服务业界和本港市民。政务司长李家超11月19日告知传媒,不论背景的审查标准清晰一致,结果一视同仁,社会各界及国际社会期待完善选举制度后的首届立法会风清气正,不同政治光谱的爱国人士各尽其能。

据悉,3.6万公务员有望届时协助选举,不排除观望者思考及分析两法”之后香港民主新实践和选举文化新思维、评估及考量未来社会及政治走向。日前有媒体报道,自称“流亡组织”的“LIBERKONG”扬言市民杯葛立法会选举,廉署将指派800人投票日到访全港各投票站执法并监视投票过程。选举期间借公开活动煽惑别人不投票或投白票者可判处罚款20万元及3年监禁。

还有人担心“爱国者治港”原则下的“清一色”和“一个声音”,但99%入闸率及来自基层的农民、渔民、司机及良多非建制面孔料为新选举方案增添新看点,亦有助于提高投票率。在所有竞争对手中,不管是双人PK还是多人对决,主体选民仍最看重候选人过往业绩和政绩以及为民办事能力和魄力,考验每个参选人能否敢于承担、革新求变、为民敢言、取信于民,在不足一月内提出贴近民意之政纲。

香港天大研究院副院长伍俊飞曾告诉新加坡“联合早报”,支持和反对民主派议员留任的百分率差距小,为留任议员带来压力,泛民在议会抗争难有作为,但留任议员或在议会表现更激进以回应支持者的质疑。有观察家认为,过去一年反对派哑言,议会拉布和无谓争拗似乎销声匿迹,然而,从政治管治层面上看,这不等于香港从此天下太平,离任泛民议员料将透过不同管道制造麻烦。

为获取不同建议解决民生和发展难题立法会需要议会“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有学者认为,泛民阵营不乏爱国爱港之士,应该在立法会选举中降低门槛,让不同政见、才干卓越泛民人士参选以抬升立法会专业水准和管治效能。本届议员由70名增加到90名,立法会代表性更广泛,在之前功能团体选举、分区直接选举基础之上增加选委会选举渠道,洞开选贤任能大门并以扎紧反中乱港篱笆为前提。

本届立会参选人背景多元而广泛,既有商界、业界也有劳工及基层团体代表;有经验丰富、在不同界别声望显赫翘楚,亦不乏各政党推出的青年才俊。有提名权的选委甚至冀望议会能有多种不同政治观点,行政长官林郑日前亦表示,绝非把立法会变成“一言堂”,民意代表有责任实事求是监督施政、恪守以民为本、理性审核法案。

立法会一度遭遇反中乱港者骑劫而失去应有功能,沦为瘫痪政府政争工具,令选举变成“政治斗兽场”。如今政治伦理回归常态,选举秩序转轨换道,不同观点和多方意见得以传递,善意批判和良性竞争亦成现实。香港文化多元社会包容,新选制的立法会阵容更庞大、民主内涵更丰富,与政府共同开启良政善治新局面的逻辑已经具备。。(原载2021.12.03香港《文汇报》A14版)

智库专家,社会学学者,英语语言文学教授,现居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