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明江  >>  正文
方明江:以稳当头推进“双碳”大转型
方明江
2021年12月14日

12月8日至10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会议指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要坚定不移推进。同时,也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

“双碳行动”是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国际行动一部分。“碳中和”的首倡者是欧盟国家,他们提出要在2050年达到碳中和。去年9月,我国正式对外承诺要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达到碳中和。当前,全球碳排放主要有四种类型:一是以英、美、法为主的高度发达国家,正处于碳达峰后的下降阶段;二是以印度、巴西为达标的发展中国家,碳排放处于高增长阶段;三是以中国为代表,碳排放进入“平台期”;四是农业国家,尚未启动。

进入“平台期”的中国,在碳达峰上要达到怎样的高度,技术路径上有两种选择,一把峰调高确保减排数据会好看一点;二是把峰值压低。在碳中和端,我国现在的碳排放总量比较高。另外,根据预测,到2035年,国内GDP比目前还会翻一番,2060年还需要再翻一番。整体来看,实现碳中和目标难度不小。

在能源结构端,到底需要一个什么样的能源供应系统?从能源消费总量来看,2020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世界第一,占比超过全球总量的1/4,CO2排放占全球总量的1/3。从能源消费结构来看,我国仍以化石能源消费为主,2020年占比超过 84%;我国能源消费仍有一半以上的来源是煤炭,远高于全球能源消费结构中的煤炭占比。这意味着,我国需要用更短的时间,将占比达84%的化石能源转变成净零碳排放能源体系,时间紧、任务重。

碳中和愿景下能源转型的核心是零碳、低碳能源对高碳能源的逐步替代,是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的大幅度提高,这将深度改变未来能源供应系统。未来,碳中和愿景下中国能源转型的三大趋势:一是能源系统电气化。电气化水平在能源生产侧主要体现为一次能源通过电能转化的比重,即一次能源用于发电的比重,近年来,在能源革命战略引领下,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和终端电能替代取得较快进展,电气化水平提升较快;二是电力系统低碳化。当前,煤电在国内电力系统中仍占主导地位,装机容量比重近50%,发电量比重超过60%,未来随着电气化水平持续提升,电力需求不断增加,电力系统在能源转型和碳减排中的作用将尤为凸显;三是能源电力系统去中心化。开放互联、多源协同、多能互补、能源与信息深度耦合的能源互联网将会是未来能源电力系统的主要形态特征。

在固碳端,“技术为王”将在此进程中得到充分体现,即谁在技术上走在前面,谁将在未来国际竞争中取得优势。

固碳,是指增加除大气之外的碳库碳含量的措施。包括物理固碳和生物固碳。物理固碳是将二氧化碳长期储存在开采过的油气井、煤层和深海里。生物固碳是将无机碳即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碳即碳水化合物,固定在植物体内或土壤中。我国目前地表碳储量相当于363亿吨二氧化碳,每年固碳速率是10到40亿吨二氧化碳,我们估计森林在2060年以前将会达到固碳的峰值,之后固碳速率就会降低。在国家层面需要积极研究与谋划,谋定而动,系统布局,组织力量,特殊支持,力争以技术上的先进性获得产业上的主导权。

“碳中和”过程既是挑战又是机遇,政策性很强,需要把握好节奏,其过程将是我国经济社会的大转型,将会是一场涉及广泛领域的大变革,需积极且稳妥地发展。要完成这个大转型,需要坚持全国统筹、节约优先、双轮驱动、内外畅通、防范风险的原则,要创造条件尽早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既要防止一刀切简单化,比如以为简单地拉闸限电就是低碳,同时也要防止转型不力带来的落后和无效投资。

中国战略与管理研究会会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专栏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