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利  >>  正文
乡村老农“天先生”和他的永动机
王永利
2022年01月13日

我下乡插队的那个村子里有一个“奇人”,别看是个老农民,70多岁,头发花白,满脸褶子,脑门山三道皱纹仿佛横卧着三条蚯蚓,可是他耳不聋,眼不花,四方脸,小眼睛炯炯有神,身材匀称,一身黑棉袄黑棉裤,干干净净,利利索索,加上飘逸的长长的白胡子,的确有几分仙风道骨,他给乡亲们写春联,字迹龙飞凤舞,堪比柳公权在世;他为乡亲们讲古代故事,绘声绘色,堪比说书人;他还会发明设计一些让人意想不到的物件,堪比“鲁班”的传人;全山区的人都尊称他“天先生”,他确实当得起“天先生”这个雅号,他的确实是北京怀柔县喇叭沟第一大学问家、书法家和发明家。他姓彭,名天成。

传奇一:制作出“木牛流马”

新中国成立后,翻身的农民当家作主,县政府决定建造一座水库,“怀柔水库”,以解决怀柔平原十年九旱和多年一涝的自然灾害。专家勘测好位置后,全山区的壮劳力都被轮流抽调去修建水库,那时没有机械化,全靠人力,用钢纤和大锤砸开石头,用铁锹挖土方,靠肩扛、靠挑担,把土石方运出去,确实是苦力活。那一年彭天成年60岁左右,主动要求到工地劳动,参加这无比光荣的劳动大竞赛。虽然他体力不如年轻人,可脑筋活络。“天先生”从小读过私塾,博学强记,每天在大家休息时,特别是在大家伙累得东倒西歪的时候,想给大家打打气、鼓鼓劲,就主动给大家伙讲述三国时期蜀国的宰相诸葛亮如何用木牛流马运军粮的故事,把那个传说中的可取代人力的“木牛流马”描绘得神乎其神。说得木工班的组长动了心,就求他说:“天先生,现在不少要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吗,您带领俺们哥几个把木牛流马复制出来,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的确,大家都发现土石方运输是最大的问题,特别是靠挑担运土石方,耗费人力物力,还“不出活,窝工”,也就是“效率低下”。如果能有办法解决这个难题,那么修建水库的速度就会加高,大家也就不那么累了。

“啊,动真格的?老朽也只是看书本三国和听三国故事得来的,道听途说,没见过木牛流马什么样子,更不知道怎么制作。”天先生惭愧地说。

“诸葛亮是人,他能造出来,凭啥后人就造不出来?凭啥三国的人能造出来,咱们新中国的人就造不出来?难道古代人比咱们现代人聪明? 难道他们不是两肩膀上扛着一个脑袋?”

木工组长的一句话,把“天先生”问住了,也点醒了了他,激发了他的斗志。他说:“问得好!古代人不比现代人聪明多少,按理说现代人见到的新东西新事物更多,飞机、大炮、轮船、电车都是古代没有的,是现代人创造的。老朽愿意和你们一道琢磨琢磨这个稀罕事!”于是,经工地领导特批,“天先生”和木工班组,一边制作铁锹把子、镐把子、独轮车等劳动工具,一边琢磨如何制造“木牛流马”。

木牛流马,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发明的运输工具。史载建兴九年至十二年(231年-234年)诸葛亮在北伐时所使用,其载重量为“一岁粮”,大约四百斤以上,每日行程为“特行者数十里,群行三十里”,为蜀汉十万大军提供粮食。不过,制造工艺早已经失传,确实的式样、外貌谁也说不清楚,而工作原理更是不明。“天先生”和木工班琢磨了半个月硬是毫无头绪。

“天先生”不甘心,就主动到县里的图书馆查阅资料,翻阅了不少古书,发现利用杠杆和连杆原理,把车辕的把手一面向前拉一面向下压,用这个力量传递到杠杆控制枢纽品字顶孔,木牛的重心就移到前腿上,当重心移出品字左孔时,木牛已向前移动了半步,此时可把手把迅速向上拉起并向前拉,使品字顶孔向后移至品字右孔之上使重心落在后腿上,木牛就这样走完余下的半步。所需要人的力量并不大,却带动了“木牛流马”前行。他把这一重大发现告诉了木工班长和组里的几个木匠,于是大家就兴奋地照猫画虎、照葫芦画瓢,七拼八凑,攒巴出一个七横八纵的木车来,为了节省木料,他们没有在车头上设计牛头或马头的形象,而仅仅是一辆简陋的七横八纵的木车。但是,首次试验就失败了,不能实现自主走动。

他们没有放弃,反复试验,反复校正控制杠杆和连杆的品字孔的比例,让杠杆和连杆把力量放大,经过50多次失败和试验,终于在第60次的试验中,成功地使七横八纵的木车在人力下压前拽的作用力下,现实了连锁反应,带动木牛流马前行,人力和杠杆连续作用,装满土石方的木牛、流马就连续工作了,解放了一部分人力的肩扛、挑担。

修建水库,汇聚八方英雄,各路英雄都使出绝招,做出巨大奉献。“怀柔水库”终于修好了,在总结表彰大会上,县长表彰了无数劳模和英雄,“天先生”和木工班也被授予了大红花,每人奖励三斗小米。“天先生”戴着大红花,赶着一辆“木牛流马”驮着奖励的三斗小米回了村,成为全村人的骄傲。村里人除了敬重之外,还调油加醋地把他这一传奇故事逐步夸大,说“天先生”能通神,夜里做梦,梦到神仙爷诸葛亮给他传授“木牛流马”的制作工艺,他天亮后,说给了木工班长,就这样他们就创造了复古神器。

传奇二:“木牛流马”被老婆一把火烧掉了

我家下乡到苗营村那年,我不到十二岁,听村民说了“天先生”的故事,就对这个传说中的神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特别是想亲眼看一下他设计的那辆“木牛流马”木车。村里漂亮的“杏花”姑娘愿意当我的向导,她把我看成是好学的小弟弟,愿意把我引荐给村里最德高望重的“天先生”。

天先生的家在村子的正中间,那里有一片小广场,是村里开会和放电影的地方,他的宅院就在小广场的正北面胡同里的第二家,高门大院,砖墙砖瓦,与附近茅草屋土坯墙的农宅成为鲜明的对比。“杏花”姑娘告诉我,“天先生”祖上就是读书人,书香门第,在大清朝为官,所以村里就他家房子好,他家的成分是中农,不是地主富农,所以,祖上的房产被保留至今。“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是他家大门门框上的对联。随同我前去拜访的,还有一个爱读书的村里小伙子,名叫闫国忠,十四、五岁,和“杏花”姑娘同龄。我们扣开了门,“天先生”没在家,他的老婆在,我叫了一声“奶奶好”,满头银发的老太太非常高兴,说:“快进屋,稀客,还是北京城里来的稀客。”

这是一座四合院,三间北房窗明几净,东西厢房是“天先生”两个儿子和儿媳妇住着,南房是放农具的仓库。院子里有石磨,有石榴树。而北房的中堂迎面是八仙桌,左右各有一把太师椅。八仙桌后是条案,条案上供奉着彭家祖先的画像。老奶奶把我们让进了东间“天先生”的卧室,一盘炕上有一溜卧柜,炕中间是一张黄花梨木的饭桌,上面放着四书五经等书籍。墙上挂着四幅字联,龙飞凤舞,赏心悦目,但是用草书撰写的,我看不懂。老奶奶说:“这是老头子自个写的诗,俺也不认得,不知道写的啥。”而闫国忠因来过多次,是“天先生”的爱徒,他说:“我知道,天先生教过我怎么读,我读给你们听!”原来是四首写四季的诗:总题目是《四季好读书》:

春天到、花开了

万物蘇蘇心开晓

性喜花方笑

懒看墙头草

趁此读书时光妙

一日千里通大道

每日熟所学

志愿人知少

夏日辉、南风吹

草木昌茂雨连雷

杨花随风飞

依伴向日葵

趁此读书谁胜谁

一心要把功业培

和平日光辉

生机物物催

秋风凉、草木黄

村南村北收割忙

年景好又强

心海荡漾漾

趁此读书好时光

北风吹来果蔬香

收获仓廪藏

先求后来尝

冬天冷、大地冻

天清气爽脑海静

雪白一片镜

梅红初著岭

趁此读书倍増兴

能使真实入心性

待到来春令

变转无穷境

这四首诗歌后被闫国忠保留至今,今天读来,才发现意境优美,表达了老先生爱读书、热爱生活、豁达随性的心境,同时也反映了他老骥伏枥、“先求后来偿”的情怀和处世哲学。

“写得太好了,天先生学问真大!”“杏花”姑娘感叹地说。“是的,学问真大!”我赞同地说。

“奶奶,听说天先生带回村一辆‘木牛流马’木车,您能给我看看吗?”我抑制不住内心的好奇,想一看究竟。

“没有了,让俺一把火给烧了!”老奶奶说。

“啊?您怎么给烧了呢?”我失望地问。

“烧了,不烧掉那个糟心的东西,日子就没法过了!他就是个魔障,看到那个东西就发魔!”老奶奶生气地说。

离开了“天先生”宅院,“杏花”姑娘告诉我“天先生”的确是“发魔”了,他一心想完善“木牛流马”,让它不用人力就可以行走,于是把家里的板材不断地锯开用来做试验、加工改造木车。他有时饭也不吃,觉也不睡,后来把做棺材用的板材业都给用光了,但是也没有让那个木车再走动一步。他整日里吃不好,睡不好,人消瘦得不像样子,他老婆趁他外出就一把火把那个木结构的劳什子给烧了,老两口为此闹别扭多年。现在,虽然时过境迁,翻篇了,但是没有人敢在他面前提这个事,如果提,他还会犯病、“发魔”,也就是发疯!我听了深感惋惜。

传奇三:一门心思研究“永动机”

我终于和“天先生”见了面,那是一个午后,我听说“天先生”回村了,弄回了不少做“永动机”的材料,就前去拜访,刚走到村子中心,就看见一位身材瘦高、白胡子飘飘的老头在村广场中央兴奋地发表演讲。“火车用煤烧成蒸汽驱动,电车用电才能行走,飞机用汽油才能飞,汽车用汽油或柴油。老朽要发明的这个东西,不用煤炭、不用电池、不用火电,不用汽油、柴油,只要按一下把手,把弹簧蓄积的能量传递下去,就永远发动,永动机,永远运动!这个永动机如果造成了,给中国带来巨大利益!让山区的老少爷们都过上好日子!”他声音浑厚,富有感染力,说得周围的乡亲们拍手叫好!

尽管我还是小学生,但是我在城里的课堂里听说过有不少人想制造永动机,甚至是世界一流的科学家,但是没有一个人成功过,这是个不可能的事情。

据资料显示,永动机的想法起源于古印度,期望在没有外界能源供给,即不消耗任何燃料和动力的情况下,源源不断地得到有用的功。在人们还没有掌握自然的基本规律时,这种想法曾经引诱许多有杰出创造才能的人,他们付出了大量的智慧和劳动,追求这种梦想的实现。就连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最杰出的艺术家达·芬奇也为此耗费了后半生的精力,却没有造出不消耗能量反而可永远输出能量的机器。16世纪70年代,意大利的一位机械师斯特尔又提出了一个永动机的设计方案。水槽流出的水,冲击水轮转动,水轮在带动水磨转动的同时,通过一组齿轮带动螺旋汲水器,把蓄水池里的水重新提升到上面的水槽中。但是这样的永动机也没有制成。永动机,像海市蜃楼一样吸引着研究者们,一些人又梦想着制造另一种永动机,希望它不违反热力学第一定律,而且既经济又方便。比如,这种热机可直接从海洋或大气中吸取热量使之完全变为机械功。由于海洋和大气的能量是取之不尽的。然而,第二类永动机的想法也破产了。此后层出不穷的永动机设计方案,都在科学的严格审查和实践的无情检验下一一失败了。

时间回到山村的那个小广场,我激动地向“天先生”做了自我介绍,是从城里来下放的,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然后劝他,“天先生,您别做永动机了,世界上许多大科学家耗尽一生也没有成功过,这是不可能的。您别白费功夫了。还不如您给我们讲讲故事吧,听说您最会讲故事了。”

正在兴头上的“天先生”哪里肯把我这个小孩子的话放在心上,扭过头去对乡亲们说:“毛主席说,谁说鸡毛不能飞上天?我就要把这些东西组装起来,制造一台世界上唯一的永动机!”然后他转过头对我说:“北京城来的,想听故事吗?我讲一个给你听。你知道什么是王八么?”

我说“彭爷爷,您说的是甲鱼吗?俗名王八?”

“错,以为你们城里人比乡下人懂得多,没想到比乡下人更无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八个字代表八德,缺了一样就叫缺德,缺多了,就叫缺大德。缺了孝,就是不孝之徒。确了耻,就叫不耻之徒。为人处世,这八个字,不能忘,忘了就是‘忘八’----‘王八’啊!你们城里人现在都不读圣贤书了,听说闹啥红颜色的学生兵?把孔夫子、孟子、老子的书都公开烧了,这些造孽的红颜色的学生兵就是王八!”他的话赢得了乡亲们的喝彩。卢老爷子附和说:“城里闹得忒不像话了,烧书,砸佛像,老祖宗留下的好好的文化都给毁了,还叫啥文化革命?!”漂亮的小媳妇小白丫一向快言快语,插话说:“现在城里人都是王八!”引得大家轰然哈哈大笑。

“杏花”姑娘发现我满面窘态,替我解围说:“哪儿都有好人,城里人也不都坏,也有好人。咱村的人,也不是都好,也有坏人。那些偷鸡摸狗的也是王八!”我感谢“杏花”为我解围,我想我没有惹“天先生”,他怎么拐着弯儿把城里人都给骂了?不过,他骂人的学问也很大,发泄对时局不满,借古讽今,让我五体投地。

接下来的数日里,“天先生”说干就干,连续好多天奋战在这个小广场上。他的老婆劝阻他,他不听,他的儿子儿媳劝阻他,他也不听,村支书和生产队长劝阻他,他还是不听。他一门心思要制造永动机,而他用的材料大多是带拐弯的木头,或树杈,金属件比较少。他想用带韧性的树杈和弹簧被压迫后,产生一种反弹的力量,驱动构件结构不停地运动,达到永不停息的功效。

开始,大家觉得新鲜,还不时地去看热闹。后来好几个月过去了,乡亲们都疲惫了,见怪不怪,和他的老婆一样,认为“天先生”“发魔了!”,随他去折腾吧!就连我也懒得去看他的“永动机”。一天“杏花”姑娘对我说,“天先生的老婆把天先生弄的永动机又给烧了!”我们匆匆跑过去,见村中央的小广场至剩下一片灰烬和几件零星的金属件。闫国忠见到我和“杏花”,就悄悄地对我们说:“天先生弄的永动机差点就完成了,他今天上午高兴地对大家伙宣布要进行试验,松开拧满着劲的弹簧,那个奇形怪状的物体真的动了几下,然后就砰地一声崩开了,四分五裂,飞溅得到处都是,还擦伤了一两个人。不过,没大碍。他老婆听说后,连忙把赤脚医生何青山找来,给受伤的治疗包扎伤口,然后弯腰四处捡拾敛巴崩散的物件,把这些能烧的就都给烧了,最后拧着天先生的耳朵,一边骂着一边把他拽回家去了!”

从此后,我见到的“天先生”像丢了魂一样,整日自言自语,在各家的柴火垛前寻摸带弯度的树杈子,期望再制作他的永动机。而他的老婆总是跟着他,把他弄回家的树杈子给偷偷地烧了。

——摘自王永利中短篇作品集《猫台》

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制片人、高级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