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徽南部黄山市中心,发源于休宁县的率 [shuài]水和发源于黟县的横江分别从南北两个方向朝中间靠拢,终于在屯溪交汇。流经安徽、浙江两省的新安江从这里正式开始。
春满人间时,桃花流水,撑一支长篙,顺流而下,大约三日便可到达杭州,再远些,就是大海。
聪明勤劳的古徽州人就是这样逐渐打开了贸易的水上通道,把徽州本地及周边产的各种货物送到了世界各地,又将世界各地的货物带回了徽州,到明清时最盛。
徽州盛产茶叶,绿茶、红茶俱佳。因为那时徽州的茶叶大多要从屯溪这个货物集散中心输出,徽州的绿茶便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屯绿”。享誉世界的“祁红”还是后来的事。
就这样,屯溪的兴盛与贸易有着割不断的联系。那时,携货物出入徽州,坐船是最快的方式。
外出的徽州人喜欢带鳜鱼,有人说,有条件坐船的人才最可能带上鳜鱼,只是鱼在船上放几天,怎么也不会新鲜了。
于是,徽州人就早早地在鱼的表面撒一层盐,几天以后,肉不离刺,似臭非臭,再重油重味地烹饪一番,“臭鳜鱼”这道最负盛名的徽菜就诞生了。
眼下,正是鳜鱼最肥美的时候。
在徽州贸易崛起前,据史料记载,这里最早只有几户渔民。东汉末年分三国,孙吴政权在这个三江交汇的地方屯兵万户,于是,“屯溪”这个地名便应运而生了。
那时起,屯溪属黎阳县,县治就在今天的屯溪。黎阳县从孙吴政权开始,到南北朝时期刘宋政权结束。后来,屯溪所属县名几经更改。
到了隋文帝杨坚统一南北后置休宁县,县名从过去使用过的“休阳”和“海宁”中各取一字得来,似有“休养生息,百姓安宁”之意,这也很符合隋文帝的治国理念。
自此,休宁县名再未更改,屯溪也一直属于休宁县。直至1949年4月,屯溪解放,初期建制为市,以后曾两度撤市为镇,仍属休宁县。1976年又恢复为屯溪市,直属徽州地区。
1987年11月,地级黄山市正式成立,辖古徽州的大部分区域,屯溪市改为黄山市屯溪区,成为黄山市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屯溪有条老街。1989年秋天,著名作家汪曾祺先生到皖南游览,留下散文游记《皖南一到》。
在这篇散文中,汪曾祺先生写道:“到屯溪,主要目的是看看一条老街。据说这本是一条明代的街,因遭匪掠,街尽毁于火,现在的老街是清代重建的,但规模还是老样子......这虽是重建的街,但黑瓦白墙,犹存旧制,漫步街头,可以感受到一些历史气氛......”
(作者朱立新系中国日报安徽记者站首席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