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伊伊  >>  正文
疫情之下:复旦在校生的日常
胡伊伊
2022年04月26日

笔者为复旦大学邯郸校区北苑学生公寓的在校博士生,以下为日志节选。

4月4日 沉静二十天,管控再升级

从2月末学期初能与老师、同学线下见面,时常核酸检测,到3月中旬开始准封闭管理可校内活动、再到今天起足不出寝,学校防疫管理逐步变化:志愿者们身上白蓝的防护服、开学以来首次封闭的北苑大门、每栋楼前密集排列的自行车、以及地上的落叶,似乎都在暗示我接下来的防疫生活将会紧张起来。希望疫情能早些过去。

封控管理中的宿舍楼

4月10日 与落叶一起落下的,是不安的心

今天最开心的莫过于下楼核酸检测的那几分钟,走出楼才发现地上落叶竟然铺了这么厚,门口放着超大的垃圾袋、空塑料桶、存放三餐的大纸箱、台阶上的酒精凝胶、道路两旁的防疫标语、身着防护服的志愿者都提醒要加强个人防护。

北苑学生排队做核酸

足不出寝至今,心态变化的确较大:从最初的慌乱到逐渐冷静再到现在偶感无聊。但好在有老师、同学互相陪伴,我能根据学校管理措施持续调整学习、科研、生活作息,积极配合封控管理:与室友互相提醒自测抗原,寝室门口取餐,线上听课、听校内外讲座、推进科研进度等等。

做完核酸检测回去时,我老远就瞧见了满树春光,肆意烂漫。

春花烂漫

4月12日 不用担心前路,后援相当稳固

封控管理之初,根本来不及囤物资,快递也早已关闭。但很快,继领到1袋大枣核桃、2个苹果、3个橘子后,今天又领到了6瓶牛奶、2瓶酸奶。疫情之下,多亏复旦各地校友会、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克服重重困难运送物资到校,我才能在寝室中尝到久违的甜。

牛奶酸奶合照

学校还组织以楼为单位设置楼长,每天安排志愿者将餐送到每层每户,组织卫生清理、垃圾整理、楼道消毒杀菌。同时,设立物资互换点供同幢楼的小伙伴共享洗发水、牙膏、卫生纸等日用品物资。

楼道物资共享小站

4月13日 星火传递,志愿于心

这些天一直免费吃学校食堂准备的丰富三餐,这背后的人力、物力的付出必然远超想象。

在校期间三餐合照

感谢热心舍友帮我抢到了难得的送餐机会,今天终于如愿参加了送餐志愿活动。我从刚开始送餐时连楼号分布都记不全,到后来能尽快熟悉往返、穿梭于北区各楼之间,力求每趟都能最快把热腾腾的70余份餐送到楼下,几趟送完后脱下防护服时整个人像是从水里捞出来。实际上,这样的志愿者真的太多太多,大家都非常积极,每日的送餐志愿活动还需要拼“手速”才能抢到。

早餐送达

4月24日 众志成城,早日解封

学校开始试行网格化管理,昨天晚上已有部分学生能分批出寝室活动了,今天下午我也可以凭临时出入证透透风。

安静的校园

一路走来,感慨良多。这段时间看到了太多感动,也明白我现在还能在寝室正常线上学习、科研,背后离不开众多校领导、老师、同学、后勤保障人员为“校园清零”的共同努力。今天接到校纪检监察部门老师的“特殊来电”,我才知道,原来学校还有部门会随机电话了解学校防疫措施执行情况,听取意见建议,既对师生和一线抗疫人员的关心慰问,也对学校防疫工作发挥监督执行、促进完善的作用,为校园防疫管理再上一道保障线。此外,环境系马臻老师在科学网上发文“回顾这段难忘的日子”,也更让我意识到脱掉这身防护服,校领导、老师、同学、后勤人员其实也都是普通人。正是这么多人都忙碌在各自岗位上为抗疫期间校园正常运作而努力,我的校园生活才能这样平静、按部就班、井然有序。

这段时间,学院研究生会组织了系列线上活动来丰富大家的课余生活;外文学院院长高永伟老师、副书记王亚鹏老师帮忙运送饭盒;徐姗姗老师、程弋洋老师分别负责院系急需药品登记、平安复旦打卡情况核查、收集抗原检测结果、线上心理辅导、博士生云party、线上疫情防控会等诸多事宜;此外,还有郑咏滟老师、秦文娟老师的线上学术分享、陶友兰老师、王炎强老师在线分享职业规划、求职经验等等。尤其是导师陶老师为了我们能安心寝室生活,在学业、生活各方面关怀备至,疏解大家情绪。授课老师们保证线上教学质量之余,也与我们互相分享趣事。

回顾起来,这样按部就班、平静的校园生活竟然过了1月有余。我也深刻体会到,面对疫情,没有人能够置身事外,齐心合力共同面对才能共克时艰。

期待来年春暖花开,能欢聚光草,踏青游园。

(图、文:胡伊伊)

【责任编辑:许聃】
复旦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