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伟文  >>  正文
何伟文:德国不应研究与中国脱钩这个伪命题
何伟文
2022年08月24日

不久前德国五大经济研究所之一IFO(伊福研究所)发布了一个奇怪的报告,计算西方与中国脱钩的不同场景下,德国和中国各受到多大损失。它计算的结果是:中国和西方全面脱钩,德国GDP只会减少0.76个百分点,中国GDP则会减少2.27个百分点。因此报告得出结论:中国是输家。

为什么说这个报告很奇怪呢?因为经济分析和计算,必须有个前提,即基于必要而充足的客观条件和现实可能性。如果不具备这个前提,只是抽象地在实验室推演,没有任何意义。你可以计算,如果月亮坠落地球,地球将发生多大地震和其他灾难。但这是是个伪命题,因为月亮坠落地球的前提是地球吸引力和月亮离心力发生改变。在这个前提改变前,不存在这个现实可能性。要论证中国和整个西方脱钩,必须举出可以脱钩的前提,它的全部现实可能性,而且这种可能性必须是经过实践证明存在的。报告没有列出这些前提,因此无法证明其成立。

先不说整个西方和中国脱钩,只说美国和中国脱钩。2017年特朗普就下令并采取多种极端措施和中国脱钩。但结果没有脱钩。据中国海关统计,2017年前7个月到2022年前7个月这5年中,中国与美国双边贸易额累计增长了42.3%。这一期间德国没有对中国采取脱钩措施,双边贸易累计增长45.1%,和中美贸易累计增幅差不多。因此搞不搞脱钩,效果几乎没有差别。这5年中,中国对美国出口累计增长50.9%,从美国进口累计增长19.9%。可见主动采取脱钩的美国反而是输家。美国从2018年起就逐步升级半导体芯片对中国的禁运或限制,但2021年英特尔、德州仪器、高通、美光等美国11家芯片巨头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比5年前的2016年累计增长52.6%,是对世界其他地区销售增幅的两倍。因此这个脱钩也没有脱成。为什么呢?因为中美供应链是在现代大生产全球供应链中客观形成的有机分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个别政治家的主观意志当然无法改变它。所以不具备现实可能性。

德国并无美国的世界霸权需要,中国也不会影响德国在世界上的利益,与中国脱钩的原因是什么呢?事实显示的不是与中国脱钩的现实可能性,而是正好相反。从2015年起,中国即成为德国最大贸易伙伴。据德国官方统计,2021年德中贸易额达到2450亿欧元,比德美贸易额1941亿欧元高出四分之一。2022年上半年,德国企业加紧了在华投资,累计达到100亿欧元,同比增加60%。据德国商会2022年1月发布的会员调查,71%的会员准备扩大对华投资。

中德贸易和投资合作,并不仅仅显示两国之间的供应链,而是全球供应链的有机环节。如果德国打算与中国脱钩,往往也和世界脱钩。德国著名医药电子巨头默克集团在中国的布局都是牵动全球的。它在北京设有全球生物制药研发中心,在上海设有材料研发中心和生命科学实验室,在苏州设有材料研发中心,在上海和广东各设有一家创新中心。5月31日,默克宣布在张家港建设先进半导体一体化基地,投资10亿元。这些都是默克全球供应链的组成部分。默克如此,西门子、大众、奔驰、博世等也如此。如何脱钩?所以中德脱钩也不具备现实可能性。

世界银行研究表明,世界贸易七大板块中,东亚太平洋、欧洲中亚和北美为最主要三大板块。三大板块内部和相互间形成了错综复杂的供应链关系,分别以中国、德国和美国为三大枢纽,这三大枢纽又相互关联,而以与中国关联度最高。世贸组织、亚开行、日本贸易振兴会和对外经贸大学联合发布的2021年全球价值链报告也显示了三大板块和三大枢纽,且与此高度契合。这表明,不存在德国、美国乃至西方单纯和中国的脱钩,只存在它们与全球供应链的脱钩。想想吧,谁是输家?

包括德国在内的欧盟27国并不是中国最大贸易伙伴,2022年前7个月占中国全球贸易总额13.7%。而东盟10国的比重是15.0%。与5年前相比,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累计增长96.7%,是同期中德贸易累计增速45.1%的两倍多。RCEP其他14国占中国全球贸易总额30.5%大于欧盟与美国(比重12.4%)之和。按大洲计,中国对外贸易的一半发生在亚洲。德国要和中国脱钩(且不论没有现实可能性),并不会显著减少中国对外贸易额,但会明显减少德国对外贸易额。所以,谁是输家呢?

德国主张扩大市场多元化,增加供应链的全球性和安全,这是无可厚非的。中国也是这样做的。但这和脱钩是两回事。而且中德恰好可以在这方面扩大合作。因此,德国的智库不应把脑子放在与中国脱钩上,而是放在与中国加强合作,稳定全球供应链上。这样,德国的GDP不但不会减少,相反还会增加。

(作者是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常务理事,全球化智库高级研究员)

【责任编辑:许聃】
全球化智库高级研究员,前驻旧金山、纽约总领馆经济商务参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