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冬  >>  正文
坚持对外开放 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马冬
2022年10月29日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党中央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和条件变化,特别是基于我国比较优势变化,审时度势做出的重大决策,是事关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变革,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战略谋划,对于我国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意义重大而深远。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国家的主动调整,不是被动之举,也不是应对国际环境变化的权宜之计。

新发展格局是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新阶段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客观需要、是有效应对全球经济不确定性的战略选择、是主动塑造和延长战略机遇期的必然选择,能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高质量发展。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循环是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循环,通过把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结合,实现国内市场主导国民经济循环,实现更高水平的供需平衡。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循环是以国内国际循环互动来促使国内经济发展,带动全球经济复苏,实现互利共赢、互联互通。换而言之,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就是要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加地联通、促进。

历史和我国发展现状也表明了,唯有立足自身,有效打通国内循环体系,消除国内循环障碍,充分激发国内市场活力,才能最小化国际影响,增强我国在应对各种严峻复杂挑战中的经济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有声音就认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意味着中国要搞自给自足,要在对外开放大幅收缩。17号上午,在党的二十大新闻中心举行的首场记者招待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赵辰昕强调,这种理解是错误的,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不是封闭的国内单循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也绝不是关起门来封闭运行,而是扩大对外开放,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地联通。

当今世界正在变成一个日益密切的整体,无论哪个国家都不能绝世而独立,经济全球化仍是世界经济的主题,开放合作还是历史潮流,各国分工协作,互利共赢依旧是人心所向。人类发展史表明了,世界经济开放则兴,封闭则衰。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实践经验和成就也启示着我们,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我国将始终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积极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坚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近年来,中国对外开放的步伐在不断地加快,从提出“一带一路”提出并积极加以推进,到签署实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从成功举办4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到设立21个自由贸易试验区。这些充分表明了中国绝对不会自我封闭,中国开放的大门永远也不会关上,只会越开越大,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走向世界。

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无论世界如何变化,中国开放的决心和一直永远也不会动摇。因而,建设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并不意味着自我循环,不注重对外开放,反而是要扩大对外开放,用自身的良好“内循环”带动世界经济的“外循环”。

作者简介:作者为齐齐哈尔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学科带头人,二级教授,硕士生导师,哈尔滨工业大学社会管理与工程博士。

齐齐哈尔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生谢露对本文亦有贡献。

【责任编辑:许聃】
齐齐哈尔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