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永红  >>  正文
唐永红:“文化台独”波及国宝,危害越来越大!
唐永红
2022年12月29日

什么是“文化台独”?

所谓“文化台独”,主要指“台独”势力及“台独”分子以片面强调所谓文化“本土化”为号召,虚化中华文化在台湾文化中的地位,图谋建立与中华文化对等的台湾文化的主体性,以助力其政治“台独”、实质“台独”,最终达成分裂国家、“独立建国”的企图。
事实上,“文化台独”的出现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发展过程,由早期出现在岛内的文化“本土化”运动衍生出所谓“台湾意识”,最终异化成为“台独”政治目标服务的文化分裂主义思潮。众所周知,台湾本土文化原本也是整个中华文化中的一部分;重视台湾地区乡土文化,原本与传承、发展中华文化并无矛盾。但主张、从事“文化台独”的人士故意过分推崇乡土文化的地位,人为地夸大台湾地区乡土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差异,故意以台湾地区的乡土文化否定、甚至妄图取代整个中华文化。

图源:台媒

1988年李登辉上台执政以来,“台独”势力以分裂国家、“独立建国”为目的,大力推动“文化台独”。多年来,在台湾,“去中国化”“去中华化”甚嚣尘上,“台独”势力通过篡改历史课纲等各种形式千方百计深化“台湾本土意识”“台湾主体意识”“台湾主权意识”,企图通过文化“台独”重构台湾民众的文化认同,进而改变台湾民众的国家认同与统一意愿。

图源:台媒

20世纪末以来,台湾当局和“台独”势力借教育改革之名,大搞“去中国化”,塞进大量“文化台独”的内容。2018年8月13日,台湾“课审会”敲定“12年公共教育社会领域课程纲要”,确定将“中国史”纳入东亚史。强调用“台湾岛”这一地理概念作为台湾民众历史叙事和政治认同的主体,并以此范式来改写台湾历史,实现“去中国化”;因此,故意强调台湾历史是“外来政权统治的历史”,称荷兰、郑氏、清朝、日本、“中华民国”都是“外来政权”,并把台湾历史根据外来政权的统治划分为“史前期”、“荷治期”、“明郑期”、“清领期”、“日领期”及“民国期”;也强调台湾人是南岛语族,谬称南岛语族起源于台湾和太平洋诸岛,是独立发展的民族,与中华民族无关。

除了教育领域,“文化台独”也扩展到社会领域,包括轰轰烈烈的“去孙”、“去蒋”等等诸多事件。近来,台北故宫博物院接二连三发生的国宝毁损事件更让人警觉“文化台独”正在波及五千年中华文明结晶的历史文物。

2018年7月20日,岛内“独派”人士突袭台北中正纪念堂,用红漆蛋砸蒋介石铜像,这是该铜像第二次遭到人为破坏,首次为2015年。图源:台媒

众所周知,两岸本是同文同种、同根同源,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心灵的根脉和归属。但是,民进党当局长期以来顽固坚持“台独”立场,不断推行各种“文化台独”活动,以此蒙蔽台湾青少年,造成台湾青年一代的历史记忆混淆、国家认同扭曲与统一意愿弱化。今天,许多台湾年轻人不识孙中山、岳飞,搞不清历史年代顺序,把孔子视为外国人,“拒统倾独”。这都是“文化台独”“去中国化”造成的恶劣后果。

“文化台独”造成台湾年轻人的历史记忆混淆、国家认同扭曲与统一意愿弱化,也导致两岸青年在交流上的隔阂,引发两岸民意对抗,更进一步冲击到两岸关系的未来发展,以及国家统一的代价与进程。

不仅如此,“文化台独”从多个方面展开的“宏大”叙事,具有较强的迷惑性和误导力。台独“势力”正试图通过“文化台独”,以绕开“正名”或“制宪”,达成“事实台独”,实现“法理台独”难以直接实现的目的。

“文化台独”看似不像“法理台独”那样会给两岸直接造成强烈的冲击波,但“文化台独”对国家统一进程和统一之后的国家治理却有着深远影响。倘若不及时、有效地对“文化台独”进行遏制与消除,两岸之间的各种纽带将会进一步被割裂,国家整合与长治久安也将会面临“文化台独”的后遗症的影响。

中国共产党二十大把坚决反对和遏制“台独”,写进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展现了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和分裂势力的坚定决心。“文化台独”是“台独”分裂活动的重要形式及手段,并严重危害祖国统一大业。反对和遏制“台独”,就必须反对和遏制“文化台独”。

图源:新华社

当前,祖国大陆要加大对台文化工作与交流。一方面,可以利用各种媒体尤其是新媒体的传播效果,讲好中华文化故事,争夺文化话语权,让“文化台独”无处容身;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各种自媒体、新平台,运用各种新兴的交流手段,增进两岸文化交流与文化认同。

(本文作者为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唐永红)

(文章转载自海峡新干线公众号)

【责任编辑:许聃】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