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农村经营性集体建设用地直接入市后,宅基地“入市”一直倍受社会广泛关注,闲置宅基地犹如深埋在大海中的宝藏亟待激活。
一方面,农村劳动力离开家乡到其他城市寻找更高的收入或工作机会,农村存在空心化、老龄化问题,大量农村宅基地被闲置。另一方面,都市精英拥有充分的物质条件和更高的精神追求,他们厌倦了繁忙的都市生活,向往更加美好的大自然生活。但是,我国土地法规定,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只能在本村集体成员中转让,城市居民不得购买宅基地。这就存在一种“城里的人想去农村却进不去”的社会现象,进而存在巨大的、潜在的农村宅基地投资市场空间。
2022年5月24日,江西省九江市,湖口县实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后的舜德乡灰山村四组村中是美景,村前是产业,呈现一派宜居宜业的幸福新村图景。视觉中国 资料图
由于我国地少人多,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没有全面建立,为保护耕地和保障农民的基本生活条件, 法律不允许宅基地买卖是为了保护农民利益不受损。但是,随着我国城市户籍改革的放开,以及“三个一个亿”城镇化的逐步推进,农村居民可以相对自由地进入城市工作生活,可以落户,并享受城市居民同等社会公共服务和福利。城镇化让大量农村居民迁移入城获得更高的收入和更美好的生活,同时,也留下了大量闲置宅基地,以及那些无法离开农村生活的百姓群体。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我国进入全面乡村振兴,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宅基地分散在农村,没有生态资源的宅基地仅仅是农民居住的功能,无法改变其空间功能及经济价值。城乡融合需要经济要素在城乡之间双向流动,笔者认为,激活乡村空间需要“引水”,要推进“数字化、项目化、体系化”。
闲置生态资源资产数字化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高树靡阴,独木不林”,宅基地是人类生活的空间,生态资源是自然空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需要重视农村的生态资源和空间资源。山水林田湖草沙是自然资源,更是乡村的生态资源,宅基地更是不可替代的生产生活的空间资源,资源具有“唯一性、稀缺性和不可替代性”的特征,要推动乡村振兴,就需要摸清一本底账,将闲置生态资源及空间资产纳入统计口径,并通过数字化方式形成底账,或收储、或流转,引入合适的社会资本和运营管理方,实现生态资源向资产、资本的高水平转化,并逐步转化成生态经济动力。
目前,国内已有多个县域在统筹实施闲置生态资源资产数字化。例如,浙江省湖州市下辖的安吉县于2015年成立了两山生态资源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为吸引社会资本投资,提供精准的闲置资产信息,其业务是把农村的闲置抛荒土地、闲置房屋等资产进行整理、登记,建立数据库。该公司已打通了资源规划、住建、农业农村等部门的数据信息,形成了以GEP(国民生态总值)核算为支撑的生态资源管理应用体系,各项资产有了价值核算的基础。
又如,陕西汉中留坝县文化旅游投资集团公司自2021年8月起也展开了类似业务。与浙江安吉不同,陕西留坝先是做好产业规划,并重点围绕“四养一林一旅游”(即养猪、养鸡、养菌、养蜂、种植中药材和发展全域旅游)的产业发展布局,重点对以下四类资源进行开发经营:
一是可供集中经营的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资源;
二是适合可供集中经营的村落、集镇、闲置农村宅基地、闲置农房、集体资产、国有闲置资产等碎片化资源资产;
三是可供集中经营的古村、古镇、老街等文化资产;
四是国家地理标志认证、集体商标以及省级生态品牌等知识产权资源。
近两年来,各地都纷纷成立类似的两山资源转化平台公司,如湖北省赤壁市成立了两山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海南省白沙县成立了白沙乡村振兴发展有限公司,安徽省黔县成立了黄山市两山转化运营有限公司等。
针对闲置生态资源资产的数字化措施,为激活乡村空间价值打下了“引水入渠”的基础。对于当地农户来说,由政府和企业牵头整合、优化、提升闲置资源资产,能够避免农户“单打独斗”,降低成本和风险并获得固定收益;对于有意愿投资乡村产业发展的社会资本来说,也不是单打独斗,既能够通过政府平台和集体经济投入乡村产业发展,又能够依赖于区域发展的总体目标集群式发展,降低投资风险。
宅院空间组合再造项目化
乡村拥有与城市不同的自然资源和乡村文化资源,乡村特色产业是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再造,乡村特色产业更需要创新。
农村有大量闲置的宅基地,散落在山间田野,即便有社会资本愿意来投资,但要在当地找到“泥水匠”难,找到“水电工”难,在山区施工更难。
农村特有的山水生态环境是城市居民美好生活的向往,大城市的都市精英都拥有第一居所。但是,拥有独特优美环境的农村宅基地,是能够吸引他们投资的“第二居所”。按照相关规定,农村宅基地通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可以被用作自住养生、休闲度假,还能用做工作室、抱团养老、民宿经营、公司团建和疗休养等。
即便县域通过国有企业及集体经济组织储备了大量的闲置生态资源和资产,光靠当地的村民经营是不现实的,要激活这些闲置资源和资产,“人才”和“资金”是两个不可或缺的要素。
例如,浙江安吉推出了“两山乡居”项目。都市精英到安吉投资,既可对外经营,亦可以度假时自住。
为节省投资人的时间与精力,安吉两山农林合作社联合社通过宅基地流转的方式将闲置宅基地从农户手中获得经营权,可以按投资者的要求进行设计,并由他们负责重建或修建再交付使用。为减少投资人的资金压力,安吉两山农林合作社联合社与安吉农商行合作设立了“两山”系列贷款项目,其中,两山乡居可以贷款给“两山乡居”的经营者,最高贷款额度为300万,100万以内循环使用、随用随借,随借随还,100万-300万按一般贷款操作。
又如,上海市金山区朱泾镇待泾村利用“城市住房”与农村宅院的差价,和建设银行的“存房养老”业务合作,城里的低龄老人将住房“存”到建设银行,利用城乡租金差异,以空间换空间,从城区迁移到金山区待泾村共享养老社区生活。
绿色金融创新形成体系化
金融活产业兴,近几年来,各地银行都在推动绿色金融创新,如重庆三峡银行推出了“林业碳汇贷款”金融产品,该项目是指将林业碳汇预期收益权质押融资。所谓林业碳汇是指通过实施造林再造林和森林经营、植被恢复、减少毁林等活动,吸收并固定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与碳汇交易相结合的过程、活动或机制。
随着乡村振兴的全面推进,各类绿色金融创新产品也将随之应运而生,但是,体系化的金融创新需要有创新的机制,能够为促进“城乡经济要素双向流动”提供金融支持。例如,建设银行推出的“存房养老”业务已经开展了多年,为城里老年人下乡养老提供了金融支持。又如,浙江安吉农商银行推出的“两山”贷款系列产品,包括两山农林贷、两山白茶贷、两山乡居贷、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质押贷,为城里人下乡和农业经营者提供了较为丰富的金融产品。
两山模式发展的建议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两山),“两山”的背后是一套地方经济的发展模式,可以构建“‘两山’资源平台+集体经济组织+金融服务”的乡村产业发展模式。国有企业出资成立“两山”资源平台整合资源资产,形成数字化,实现生态资源及空间资产分散输入、整体输出的支撑体系;集体经济组织则建立投资通道,并提供各类便利服务;金融机构为投资人提供资金支持。笔者建议:
一是做好县域统筹的产业规划。乡村振兴是农村空间再生,需要策划、规划和设计,需要以“城乡要素”市场为目标,因地制宜的构建丰富的产业体系。
二是打通城乡要素流动的通道。集体经济组织流转农村宅基地,并引入“城市精英”合法合规地经营。
三是打通投资资金渠道。地方政府、集体经济组织和银行合作推出金融产品,为符合地方产业导向的经营者提供资金支持。(孙文华)